李洪芹,邓广峰
(泊头职业学院,河北沧州 062150)
一直以来,受传统思维观念的影响及束缚,高职院校存在重学历证书、轻职业资格证书的现象,即使开展了系列组织活动,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率不高,严重制约了学前教育发展,对我国整个人才培养计划落实亦产生了不利影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 “双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十分重要和必要。
所谓“双证融通”是指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相互沟通衔接,其最为本质的内涵是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机互联统一。其中,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学历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一般包括通识教育、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模块。目前学术界对“双证融通”的概念表述不尽相同,并从不同维度进行了解读。有学者认为,双证融通实质是关注双证获得过程中一体化课程建设,借助课程这一载体,实现职业资格证书向学历证书内涵的融通,将关注点进一步聚焦于证书获得的关键环节,即课程及其实施过程。在“双证融通”过程中,双证是目的,融通是手段,唯有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打破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之间的壁垒,进而实现双证衔接、融合,其中任何一方面的缺失,均会导致改革之路无法前行。同时,课程作为“双证融通”的载体,其创新改革建设至关重要。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双证融通既可获得证明阶段性学习成果的证书,又可获得证明某种专业技能水平的证书,对提高综合竞争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是打开成功“就业之门”的有效方式。
“双证融通”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作者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思想观念是行为实践的先导,决定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双证融通”课程建设质量。纵观中国教育体制的整合发展历程,其与发达国家或地区在高职教育上的差异,不仅表现在硬件或制度上,更多的是源于对教育理念的认知。“双证融通”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创新行为,立足学生全面发展,符合素质教育规律。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应深刻认知当代素质教育目标导向,完成从“学历人”到“职业人”的转变,强调以学生兴趣为切入点,遵循学前教育行为规范标准,关注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等诸多方面的素质培养。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为就业做准备的职业技术教育,应当为卓有成效的、愉快满意的工作打下基础。新时期,高职院校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发展观,注重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全方位满足学生发展需求,适应社会发展。基于此,高职院校应着力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更新他们的思想理念,丰富其学识涵养,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及教学能力,继而对学生产生积极、深刻的影响。
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双证融通”要求在教学中体现两个证书水平,明确学生所需具备的能力素质及职业素养。对此,高职院校首要将职业标准融入到课程标准体系中,并通过特定的内容体现出来,可按照“一体两翼”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增强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其中“一体两翼”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概念,可分“一体”和“两翼”两个方面进行解读,一体即是指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需求为目标的方向进行课程构建;两翼则是指学历教育的文化知识结构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职业标准。在具体践行过程中,高职院校应深刻解读学前教育专业发展需求,结合实际情况,邀请业界专家、教学能手广泛参与,制定更加细致、科学的职业资格标准,严格要求学生,引导他们学习观念转变。基于此,高职院校还需将教与学两个核心有机地凝结在一起,完成校本教材建设,注重融透先进技术知识,以适应时代需求。值得客观指出的是,学前教育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其校本教材开发不单单是高职院校一方的任务,还需强调学前教育机构的参与。
如上分析,“双证融通”还着重突出了理实一体化的理念,其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在教学方法手段上进行创新。尤其对于高职教育而言,其最突出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培育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基础。学前教育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对相关专业学生提出了诸多要求,其职业价值发挥依赖于此。在具体的学前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双证”教材为基本,注重丰富多样的元素融入,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融入,开阔学生视界,为其未来职业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还要善于运用互联网、多媒体技术优势,创设虚拟真实的“语言”场景,结合教学主题,设定探究性问题,组织学生协作讨论,潜移默化中培养和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此外,高职院校还需加强与学前教育机构的合作,有条件的情况下,组织学生进行岗位实践,了解一线学前教育教师的工作日常,使之对未来从事职业有更加系统、清晰的了解,明确学习及努力方向。
长期以来,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师生均表现出了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对整个职业发展造成了障碍,成了“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完善的评价机制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对其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导向价值。某种维度上讲,“双证融通”课程体系构成内容的丰富多样,加之形式创新,使得考评变得复杂了。在学历教育考评的基础上,应吸收和借鉴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标准及方法,在内容上与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相衔接,并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在方法择取上,要采用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参与的模式,形成多元化考评队伍,从不同维度审查学生学习行为及职业水平,客观反映实际,有机地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指导“双证融通”课程体系完善建设。在此之余,高职院校还需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针对师生的优异表现行为进行奖励,激发他们的发展动力及潜力。
综上所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提高人才培养实效和促进学前教育发展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效力。因此,作者希望学术界大家持续参与此课题研究,深度解析“双证融通”的理念内涵,结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实际,提出更多有效课程体系建设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