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阳
(湖北美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205)
在我国高校教学体系中,服装教育作为新兴学科加入其中。自20世纪末以来,伴随服装专业教育教学的发展,在服装教学逐步介入到我国的服装市场中后,高校服装专业教学体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整体的日常概念得到了诠释,校企结合更是开拓了高校服装专业教学体系的新节点。
高校的服装教育,在今天的环境中,由于扩招和其他的因素,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必须面对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一方面,高校服装教育给予学生的知识过于零散化、基础化,缺乏一个专业教师指导的环境。另一方面,被无形的围墙所包围的高校,迫切地需要一个高效、科学的教学体系,能够让教师整合知识,构建完整的框架,提高教学有效性,从而为社会培养技术和操作双向发展的技术型人才,为我国的服装行业做出贡献。作为一门以实用技术和专业艺术为基础的学科,高校服装教育需要极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在未来,社会实践必将结合社会教育,高校服装专业必须把教育和审美结合起来,必须在实用功能中进行创造。这就使得服装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更为广泛。
研究服务行业人才市场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该行业对服装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很大。企业对于毕业生的要求也很高,需要他们除了具备应有的理论知识外,还要具备相匹配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遗憾的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限于教学观念的落后,许多高校采用非常落后和枯燥的教学模式,教学体系难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实际需求,培养出的人才,素质不够全面,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就业情况。因此,在对服装专业学生培养中,高校服装专业需要充分整合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不断改革教学内容,促进服装专业的可持续和可持续发展。
当前的高校服装专业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高校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弊端。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受到文化、政治、社会、经济的影响,制约了高校服装专业教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从微观发展看,在过去的漫长发展过程中,服装教育人才培养过于注重专业知识,往往会缩小课程体系的范围。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培训模式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一个问题。
在高校服装专业教学中,还存在着滞后问题。培训体系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高校服装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方法相对落后,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不符合时代的前沿知识,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服装中最重要的是创造力。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数学生缺乏创新能力。
在课程设置中,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比例失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相应的高水平理论基础知识,导致学生知识获取的减少。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方面也存在问题,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不能转化为实践。
在一定程度上,会学生不能使用理论知识。高校服装专业学生考试评价体系中的职业不完善,服装行业缺乏有效的创新和保障机制。由于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完整的教学活动离不开考试评价,虽然这种学习方式可以顺利通过考试,但没有将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学生就缺乏创新能力,整个教学活动都失去了考评的意义。
中国的教育发展迅速,高校的发展环境越来越严峻。高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下降,为了探索提升学生整体素质,许多高校就办学方向和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对高校服装专业而言,教育的方向是适应服装行业人才市场的需要,目标是培养市场需要的服装专业人才。为此,正确定位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
在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学校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选择和分配。教师要与时俱进,紧跟教育时代的发展步伐,充分认识服装学科的前沿知识和具体动态,有效把握服装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要合理分配理论课和实践性学习。
针对我国高校服装专业教学全面发展的现状,针对过去存在的教学对行业企业需求响应不及时、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足及个性化发展受限、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高等问题,要大胆探索专业综合改革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服装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服装专业是一门特殊的专业,要求学生发散思维,不断激发服装的创造力。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内容安排中逐步渗透创新表现的训练。同时,教师应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积极应对服装行业发展的挑战。
要建立合理的服装课程结构,营造愉快、温馨的学习氛围,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必须共同努力,提高自身的服装水平,要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逐步引导学生探索服装。鉴于服装的创新意识,应在教学过程中,跟上时代的发展,促进学生多方面地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服装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加优秀的服装专业人才。
在高校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创建服装人才培养模块化教学。在服装企业的产品流程和操作流程的基础之上,形成专业的课程体系,建立专业板块课程,组建板块课程教学团队,在服装企业的参与下,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在最终对学生的学业进行成绩评价的时候,以学生课程成果联合展示的形式进行测评。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形成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改革。
在基本思路上,一方面,以服装技术、服装设计、丝网印刷、市场营销等课程相结合,形成专业版块课程。另一方面,依托创意研发中心,应用参与式教学法,对团队进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探索和研究。最终完成实践教学体系中人才培养教学的模块化。通过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块化,以产业升级为核心,把智能生产、智能营销和“互联网+”等新技术、新知识整合到服装专业课程体系中,创建全新的知识体系。对服装专业的导向性改革,把服装企业的技术和高校人力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把服装企业对人才和技术的需要整合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形成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协同创新,利益一致机制。将其嵌入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引入企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率。
本文分析了教育的整体背景,包括教育的现状、问题等。通过对服装教学相关现实环境的分析,探讨了服装专业教育的总体趋势,并在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条件下考虑了实践教学方法。综上所述,现代服装业的多元化发展为服装教学提出了新的人才观。在课程建设中,既要注重教学的规范化,又要注重灵活性和适应性。探索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服装实践教学体系,找到实现其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从而真正理解服装实践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