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民主主义革命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陈独秀1920年思想评析

2018-03-07 00:38
文化学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教育

朱 洪

(安庆师范大学,安徽 安庆 246133)

1920年,陈独秀逃难到上海,继续主编《新青年》。在共产国际远东局维经斯基的影响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共产主义小组。因为创办西南大学和接受广州教育委员长职务,陈独秀关注教育问题。

一、人生观

主张新思潮运动的人应该乐观、留下永远的生命、有牺牲精神。1920年1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七卷第二号发表《自杀论》,讨论了自杀的趋势;自杀的时期;自杀的原因(经济、情绪、信仰);自杀的批评;自杀的救济。陈独秀认为,在思想变动的时代,是乐观的时代,也是很危险的时代。主张新思潮运动的人,应该乐观,这是一个必经的阶段。[1]

1920年1月5日,陈独秀写《欢迎湖南人底精神》,湖南的人精神,即“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陈独秀在牢房中听到一班湖南青年复活了湖南的精神,高兴得几乎落下泪来。他认为,个人的生命只有一百年,真生命是社会上永远留下来的生命。[2]

1920年4月22日,陈独秀在《时报》发表《五四运动的精神是什么?》,认为五四运动特有的精神,第一,直接行动。人民对于社会国家的黑暗,直接制裁,不诉诸法律。人民在历年欺负中觉悟到,军阀都不应当存在,人民有直接行动的希望;第二,牺牲精神。五四运动结果不理想,牺牲小,结果大,这不是好现象。陈独秀希望青年要有牺牲精神,一切靠自己。[3]

孟子人性善只看到一面。1920年11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八卷第三号发表《答郑贤宗》,认为孟子人性皆善的话,只看到人性的一面,已为常识所不承认了。主张人性都是恶的人,即人人都有独占、残杀、嫉妒、愤恨、自利之心。或者,有人说这是习,不是性。陈独秀要问,为什么善的现象是性,恶的现象就不是性呢?习惯是不是第二天性?退一步说,恶的现象是习不是性,可以改正,但长期形成的恶习惯恶性,短期可以洗涮干净吗?[4]

反对虚无的个人主义及任自然主义。1920年12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八卷第四号《随感录》发表《虚无的个人主义及任自然主义》,认为中国学术文化不发达,就坏在老子以来虚无的个人主义及任自然主义。我们现在万万不可再提这些来害青年了。因为虚无的个人主义和任自然主义,非把社会回转到原始人时代不可实现。我们急需一个比较最适合的救济现社会弊病的主义来努力改造社会。虚无主义及任自然主义,都叫我们空想、颓唐、紊乱、堕落、反古。[5]

青年应该注意体育。1920年1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七卷第二号发表《随感录·青年体育问题》,认为思想与体育应该并重,青年不注意体育是一个缺点。陈独秀不赞成兵式体操、拳术、比赛的剧烈运动,因为生理上违背平均发展的原则,心理上助长恶思想。[6]

二、社会问题

批判男系制与遗产制。1920年1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七卷第二号发表《随感录·男系制与遗产制》,认为李超女士事件不是个人问题,是社会问题。社会制度两大缺点——男系制与遗产制,是李超的死因。如果废除遗产制,嫡系子女有了教养费,其余的钱归公,李超就不会因为经济问题而死;如果女子有继承权,她也不会因为经济问题而死。[7]

不要纠结妇女“解放”名词。1920年1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七卷第二号发表《随感录·解放》,针对有人反对妇女“解放”这个词,说妇女靠别人解放,不是主动,辱没妇女的人格。陈独秀认为,我们要的是理想的实质,不是名词;需要一步步去争取,不要打笔墨官司。[8]

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发表《随感录·男女同校与议员》,认为男女同校是不需要争论的,先在上海大同学校实行,然后在北京大学收容女生。腐败的北洋政府教育部也认可了。南京高等师范也打算招收女生。但是广东、浙江、江苏省议会提出禁止男女同校议案,这不是议员闹笑话?[9]

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发表《答费哲民》,认为解决妇女、青年、劳动三个问题,非用阶级战争的手段来改造社会不可。劳动问题,都是阶级战争之外的枝节问题。[10]

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办法。1920年3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七卷第四号发表《马尔塞斯人口论与中国人口问题》,提出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办法:第一,发展生产、交通、科学、生产技术;第二,增加劳动力数量;第三,分配平均;第四,限制人口,主要限制上流社会人口,而不是贫苦的劳动者人口。[11]

三、新文化运动的方向

新文化运动应该向前发展。1920年1月11日、12日,陈独秀在《大公报》(长沙)发表《告新文化运动的诸同志》,认为:第一,出版物是新文化运动的一端,不是全体;第二,新文化运动只当向前发展,不当向后的反动;第三,不应该拿神圣的新文化运动做射利的器具。[12]

1920年1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七卷第二号发表《随感录·新出版物》,认为出版物只是文化的一种,要做的事情很多;中国民族只知道模仿,不知道创造,杂志太多,造成重复;杂志应该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主张,应该有人负责任,如果不是自己非发表不可的主张,只是办百纳杂志,即没有办的必要。[13]

新文化运动应该注意三件事。1920年4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七卷第五号发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文化是对军事、政治、产业而言,新文化是对旧文化而言。文化内容,包括科学、宗教、道德、美术、文学、音乐;新文化运动,是补充旧文化的不足,加上新的科学、宗教、道德、文学、美术、音乐等。陈独秀认为,新文化运动应该注意三件事情:第一,注重团体的活动;第二,注重创造的精神;第三,要影响到别的运动上面,即影响到军事、产业、政治等。[14]

旧道德将孝悌范围缩小。1920年4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七卷第五号发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旧道德虽然讲道德,但孝悌范围过狭小,如爱有等差,施及亲始,及只亲其亲长,但这个时候,社会纷争恐怕更厉害。现在的一般青年误解了新文化运动反对旧道德的意思,打着新思想的旗号,不尊重家中的老人,而不知道新文化运动是要人把爱情扩大,而不是缩小。[15]

文化的内容包括宗教。1920年4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七卷第五号发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认为文化内容,包括宗教。他不反对宗教,主张以好的宗教取代不好的宗教,即去掉旧宗教中传说的、附会的、非科学的迷信,即新宗教。[16]

四、白话文与古典小说

我们为甚什么要做白话文。1920年2月12日,陈独秀在《晨报》发表《我们为甚么要做白话文?》,认为:第一,改用白话文的理由(本体的价值:时代精神、文学工具、文学史);第二,应用的价值(教育上、社会文化上价值)第三,解释疑惑(不能远行、破坏旧文化,没有文学的饰美)。[17]

《水浒》的主旨和长处。1920年7月7日,陈独秀为亚东图书馆点校的《水浒传》写叙,认为“赤日炎炎似火烧”这首诗,是施耐庵写《水浒传》的主旨。它的理想虽然不过如此,但所以大受欢迎,因为其描写个性十分深刻,中国戏剧的缺点,就是没有个性。[18]

《儒林外史》新叙。1920年10月25日,陈独秀为亚东图书馆汪原放1920年点校的《儒林外史》写叙,认为《儒林外史》可贵,是因为它是客观的、写实的,不是主观的、理想的。吴敬梓的文学可贵,他的思想更可贵。自二十六回、二十七回鲍廷玺的婚姻可以看出,吴敬梓不喜欢父母包办婚姻。自四十八回王玉辉女儿殉夫可以看出,吴敬梓对于贞操问题极不自然。自二十五回、五十五回可以看出,吴敬梓把做工看得比读书重。这三个问题,吴敬梓二百年前就和当时人不一样看了。不应该鄙视小说,喜欢文学的人,应该切实研究各种历史小说。[19]

五、教育

中国教育存在形式主义。1920年2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七卷第三号发表《答虞杏村》,认为中国的学校是害人坑,是黑暗牢狱,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都是如此,何况其他学校。中国没有教育家。他赞成虞杏村来信中批评中国学校:第一,学校好尚虚名;第二,讲义来历不明;第三,教员不适宜。[20]

1920年3月30、31日,4月1日,《时报》发表陈独秀在江苏省教育会上的演讲《教育缺点》,认为中国教育缺点是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因为主观,所以是形式的。主观主义,教师不管学生,只管灌输,与旧教育没有区别。形式主义如学校只搞门面,与教学无关。因此,教育应该废除教育部。他认为,杜威在中国的演讲最精彩的,不是伦理学、社会学,而是教育学。[21]

1920年12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八卷第四号《随感录》发表《提高与普及》,针对胡适主张提高大学生程度,认为第一,大学程度固然要提高,同时也要普及,普及的方法是增加大学。第二,北京大学的学生,现在低的还没有,如何去提高?应该整顿北大的基础学,多叫学生学习外文,然后去研究有条理的哲学。[22]

中国急需有良心的学者。1920年2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七卷第三号发表《答臧玉海》,吴汝伦曾批评林纾只能翻译,不能做古文;桐城派古文正宗马其昶也看不起林纾这样的野狐禅式的古文家。现在青年思想的大害不是林纾,而是有点新思想的少壮学者。[23]

1920年11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八卷第三号发表《随感录·社会的工业及有良心的学者》,认为中国急学者,但同时学者必须有良心。我们敬爱一个农民、一个工人,过于敬爱一个没有良心的学者。一个没有良心的学者,脑子充满了权门、富豪的肮脏的东西。他们不以为耻,反而带进学理之中,他们曲学阿世的罪恶帮助了权门富豪的罪恶,一件件写在历史上,我们不应该忘记![24]

外聘大学教授的两个条件。1920年10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八卷第二号发表《答赵仁寿》,一国学术与提高大学程度有关,大学程度与提高大学教授程度有关。章士钊在北京大学时,就感到教授与学生要求不适应,主张外聘教授。陈独秀认为,外聘教授要两个条件,一是图书馆、实验室设备要跟上;二是大学生的外语水平要跟上。[25]

赞扬蔡元培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办大学理念。1920年11月24日,《时报》发表陈独秀11月23日在《欢迎蔡孑民出国宴会上致词》,陈独秀说,蔡校长“一则学术独立,盖无论何种政治问题,北大皆不盲从,而独树大学改革之精神;二则思想自由,北大内有各种学说,随己所愿研究,是以毁誉不足计,而趋向之所宝贵者,则精神也。”[26]

六、问题与主义之争

问题与主义之争。1920年1月11日、12日,陈独秀在《大公报》(长沙)发表《告新文化运动的诸同志》,针对胡适在与李大钊争论中,反对离开问题空谈学理,陈独秀认为,拿学理来讨论问题固然好,就是空谈学理,比二十年前《申报》、现在的《民心报》空谈好![27]这样,陈独秀公开表示,他支持李大钊的主义派,而反对胡适的问题派。或者说,他赞成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改造社会的方法。1920年11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八卷第三号发表《答郑贤宗》,认为改造社会要在实际上把弊病一点一滴、一桩一件、一层一层的渐渐的消灭去,不是用一个根本的改造方法,能够立刻叫他消灭。更不是在理论上笼统的否定他,他便会自然的消灭的。[28]——陈独秀这个思想,似乎接近胡适的改良主义,也修改了过去全盘否定东方文化的思想。

主义与努力。1920年12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八卷第四号《随感录》发表《主义与努力》,解释自己曾经说过改造社会要在实际上把弊病一点一滴、一桩一件、一层一层的渐渐的消灭去,此话被人误解,以为陈独秀主张办实事(支持胡适的问题派),不要谈什么主义什么制度。陈独秀认为,主义制度好比行船的方向,没有方向,即盲目的努力,后退到原路上去都不知道。改造社会和行船一样,定方向与努力二者缺一不可。[29]

输入马克思主义是解放中国生产劳动者的需要。1920年10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八卷第二号发表《随感录·学说与装饰品》,认为输入学说,要看社会需要;如果不需要,或者是废品,或者是装饰品。我们输入进化论,输入写实主义,输入马克思主义,都是中国社会的需要。有人批评马克思主义已经是几十年前,百年前的,有更新的思潮了。陈独秀认为,不在于新旧,在于符合中国社会的需要。因为中国生产劳动者在受到无比的压迫。[30]

七、宣传马克思主义

建立劳动工人的国家。1920年7月11日,陈独秀在电工联合会上演说,第二天,《申报》刊登。陈独秀提出,工人爱的国家,是劳动工人的国家。现在爱国,就是打倒少数资本金的国家,建设劳动工人的国家。他希望大家成立一个一个小的联合会,最后成立一个大工会,以便建立劳动的国家。[31]

1920年8月22日,《劳动界》第二期刊登了陈独秀《真的工人团体》,认为上海的工人团体,新的工会,一大半是下流政客出风头,旧的公会会所,是店东工头包办。陈独秀号召大家建立真正的工人团体。[32]

1920年11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八卷第三号发表《答郑贤宗》,强调建设一个劳动阶级的国家,是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他曾未说过国家是万古不易的东西。[33]

谈政治。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发表《谈政治》,认为自己一直谈政治,但《新青年》社的同志(胡适)等反对谈政治,实际上,政治是回避不了的;陈独秀认为,无政府主义者否定政治、法律是错误的。因为,第一,资产阶级压迫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必须通过政治斗争,才能战胜资产阶级;第二,无产阶级要战胜资产阶级,需要依靠政治、法律的力量;第三,依靠政治、法律来限制资产阶级。陈独秀主张,用革命的手段建设无产阶级的国家,创造禁止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34]

1920年11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八卷第三号发表《答郑贤宗》,认为政治和法律、国家一样,是有人拿他作恶,他本是并不一定有罪恶。[35]

夺取政权。1920年11月7日,陈独秀在《共产党》月刊短言中说:要想把我们的同胞从奴隶境遇中完全救出,非由生产劳动者全体结合起来,用革命的手段打倒本国外国一切资本阶级,跟着俄国的共产党一同实验新的生产方式不可。……我们要跳出奴隶的境遇,我们不可听议会派底欺骗,我们只有用阶级战争的手段,打倒一切资本阶级,从他们手抢夺来政权……[36]毛泽东1921年1月21日在给蔡和森写信说:“上海出的《共产党》,你处谅可得到,颇不愧‘旗帜鲜明’四字(宣言即仲甫所为)。”

提倡社会主义。1920年11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八卷第二号发表《国庆纪念底价值》,认为社会主义将代替现在的共和制。他反驳只需政治革命(推翻清朝政府),不需要经济革命(推翻现在的资本家生产制)的观点,认为共和制不能造成多数人的幸福;在中国资本家生产制未发达时,应该创造社会工业(社会主义);不打破资本家生产制,就不能抵制外国资本入侵。[37]

1920年12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八卷第四号《关于社会主义的讨论》发表《致罗素先生的信》,认为资本主义虽然欧洲、美洲和日本也能够发达教育及工业,同时把欧洲、美、日本社会弄成贪鄙、欺诈、刻薄,没有良心了。而且,过去的大战及其未来的经济大革命都是资本主义的产物。陈独秀主张用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教育及工业,免得走欧美日的错误道路。罗素主张,中国第一发展教育,第二发展事业,不必提倡社会主义。陈独秀希望罗素声明一下,是别人弄错了。而不是罗素本人真的讲了此话。[38]

民主主义不符合全民民意。1920年12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八卷第四号《随感录》发表《民主党与共产党》,认为民主主义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武器,现在是欺骗世人把持政权的诡计。民主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有功劳,封建主义不消灭,民主主义仍然不去反对它。但民主主义不合全民民意,不是真正的平等自由。在资本与劳动阶级对立的社会,没有全民民意。民主主义不能代表封建主义,不能代表劳动人民,只能代表资产阶级的民意。[39]

八、劳资矛盾

中国劳动者的困难。1920年8月15日,《劳动界》第一期刊登了陈独秀《两个工人的疑问》,一个工人问,既然劳工神圣,为什么做工的是下等人,不做工的是上等人;另外一个工人问陈独秀,许多工人做工,自己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而不做工的人却吃的好,穿的好,把做工的人踩在脚下,是什么道理?[40]

1920年8月22日,《劳动界》第二期刊登了陈独秀《霍乱和痢疾》,认为上海的工人吃了腐烂的水果和不干净的菜,因此很多人患了霍乱和痢疾。劳动者有菜和水果吃,已经是福气,没有办法追求干净。他们要减少霍乱和痢疾,怎么办呢?[41]

劳动者要求的步骤。1920年5月1日,《新青年》第七卷第六号刊登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说《劳动者底觉悟》,认为世界劳动者的觉悟,第一步是要求待遇;第二步是要求管理权。中国的工人第一步觉悟还没有,陈独秀希望中国工人尽管第一步还不满意,也可以去做第二步觉悟的准备。[42]

1920年9月5日,《劳动界》第四期刊登了陈独秀《此时中国劳动界底意思》,提出:第一,不是跟外国新思潮凑热闹;不高谈什么社会主义,不过希望有一种运动来唤起我们对于人类的同情心和对于同胞的感情,大家好帮助贫苦的劳动者。[43]

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1920年5月1日,《新青年》第七卷第六号刊登了陈独秀《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针对纱厂老板穆藕初的主张,认为工人每个月八元,在上海只管不饿死,工作时间是社会问题,应该提倡八小时时间制,因为涉及工人的教育、卫生等社会问题。[44]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第七卷第六号刊登了陈独秀《答知耻》,认为不应该抢拍穷人非增加教育时间,不能减少做工时间。[45]同期《新青年》刊登陈独秀《答章积和》,认为只减少工人上班时间,不增加工资,仍然没有办法解决工人教育问题。[46]

1920年9月1日,《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刊登了陈独秀《再答知耻》,反驳他关于工人教育问题是劳工问题的先决问题,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工资这么少,时间这么少,如何先解决工人的教育问题?[47]

工人教育要以减时增资为条件。1920年10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八卷第二号发表《答知耻》,提出减少工作时间,增加工资作为工人教育的条件。一个人工作12小时,工资只有8元、10元,生活必需品这么贵,如何去接受教育?人类的生活欲望是有物质到精神的,不可能丢开物质到精神。饥寒交迫的人还讲什么知识不知识?[48]

九、陈独秀1920年思想辨析

对中国新思潮的评判。陈独秀在1920年1月发表的《自杀论》,认为古代思潮过去了,近代思潮(欧洲文艺复兴时代发生至今)在中国即新思潮。其中代表是罗素的新唯识主义、罗兰新理想主义的文学和罗丹的新艺术。[49]这些新思潮,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学说。陈独秀当时正处于向马克思主义转变的前夕,他的世界观还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不久,他就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对近代新思潮做出了新的评判。

基督教是穷人的福音。1920年1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七卷第二号发表《基督教与中国人》,反驳基督教救国论,认为基督教不是救国的,是救全人类的永远生命,基督教爱一切人,不骂无产社会是大乱之道,因为基督教是穷人的福音。[50]陈独秀这一年关于基督教的观点,以及在其他文章中赞成新宗教的观点,是他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前的观点。很快,他放弃了这个思想。

反对依靠资产阶级政治机关开展工作。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发表《对于时局的我见》,他站在社会主义立场,评论安福会被吴佩孚打击后的中国形势,认为在无产阶级国家出现之前,要支持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派,反对君主派。但民主派一旦胜利,立即成为共产党的敌人。因此,共产党只争取出版、结社的自由,不学德国社会民主党,利用资产阶级政治机关和权利作为政治活动。[51]

陈独秀主张支持资产阶级民主派,反对君主派是正确的。他认为,资产阶级一旦战胜君主派,就会集中精力反对共产党,也是正确的。后来事实证明,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在北伐战胜封建势力后,即立即集中精力打击共产党。陈独秀反对依靠资产阶级政治机关开展政治活动,符合列宁的思想。马林后来推动共产国际,逼迫陈独秀率领共产党加入国民党,与陈独秀此时的思想即格格不入。反映了陈独秀作为一个政治思想家和共产党的领袖,具有很高的列宁主义水平。

十、陈独秀1920年思想的意义

为了他人的幸福的牺牲精神。1920年1月5日,陈独秀写《欢迎湖南人底精神》,谈到Olive Schreiner(奥利弗·施赖纳)小说中的一个蝗虫过河的故事,第一个蝗虫下河被水冲走了,第二个、第三个……都被水冲走了,最后,它们的尸骨堆成了一个桥,后面的蝗虫便过去了。陈独秀认为,在社会上留下永远足迹的是被冲走的蝗虫,而不是在桥上走过去的蝗虫。后者连足迹也没有留下!陈独秀转述的故事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天的很多人,没有艰苦奋斗的经历,缺少为他人幸福做出牺牲的精神,在享受前人的果实时,忘记了先烈做出的无数牺牲。[52]

打破形式的教育。1920年7月31日,陈独秀在《教育学术研究室杂志》第一卷发表《新教育之精神》,认为第一,宜注重社会方面,让学生了解社会上的一般的事情;第二,当以学生为主体,教育启发儿童本能,引起儿童的兴趣,不可压制;第三,打破形式的教育,当以实际为主。[53]

今天的教育,存在许多弊端,学校不以学生为主,小学、中学以片面的应试教育为主,抹杀了儿童的本能;大学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放任自流,对许多学生的发展失控,学校成为很多青年放任自流的温床。青年学生以个人为本位,自甘沉沦的现象在许多学校不同程度的存在。陈独秀的话,对于今天救治教育的弊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反对虚无主义。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发表《随感录·虚无主义》,认为中国集中了佛教、老子、形而上学、虚无主义。在青年界,逐渐发达起来,认为不否定一切,即没有到最高境界。其结果,或者发狂(思想高尚的人),或者堕落(性格卑劣的人)。虚无主义是中国许多问题的病根。陈独秀反对否定一切实际生活,反对否定一切事物。对于社会上的一切罪恶、黑暗,去改造、奋斗。[54]今天,思想存在历史虚无主义,青年界,许多青年不作为,自感沉沦,对于看不惯的事情,采取否定一切的态度,却不去依靠自己的努力去改造,去奋斗。陈独秀的话,在今天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

新文化运动应影响到别的运动。1920年4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七卷第五号发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谈到新文化运动应该注意三件事情:其中之一,是要影响到别的运动上面,即影响到军事、产业、政治等。此时,陈独秀已经与李大钊计划在中国创立中国共产党。他强调新文化运动要影响到别的运动上去,已经看到,新文化运动不能解决中国的政治问题,根本问题。

十一、陈独秀1920年思想的特点

由关注教育到关注劳资问题。1920年春,陈独秀到上海后,因为打算组建西南大学,一度关注教育。1920年春夏,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到上海酝酿建立共产党,陈独秀世界观发生重大变化,开始由关注教育转向关注劳资矛盾,关注社会主义运动,标志了陈独秀开始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

由新文化运动中关注文化、道德、社会和青年问题,到关注教育、劳资矛盾和社会主义运动,陈独秀1920年的思想发生了由文化、教育向政治、教育的重大转折。

提出用革命的手段建设无产阶级的国家。1920年秋天,陈独秀在维经斯基的帮助下,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小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他在《谈政治》一文中,公开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提出以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当政的国家,标志了陈独秀已经完成了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者向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转变。从此,政治革命思想取代了文化革命、伦理革命思想,成为陈独秀思想的主旋律。

用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改造的武器。1915年,陈独秀以西方思想,特别是法国的资产阶级思想作为武器,批判中国传统的思想,以改造中国的社会。五四运动后,陈独秀接受马克思主义,开始以社会主义制度为改造中国社会的奋斗目标,代替了共和制。其改造中国社会的思想、立场和方法于1920年夏天起,转向了马克思主义。他在为劳动人民说话、批评资产阶级同时,还主张中国劳动运动应该处于谋求待遇阶段,体现了陈独秀这个阶段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特点。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陈独秀.陈独秀著作选编(第2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65.167.222-223.295.316.159.160-161.162.262.263.201-209.169.157.217-221.219.218.193-197.217-221.289-290.183.214-216.313.185.291.283.302.174.293.312.243.241.2457.294.249.294.298.279.303.312.243.247.226-227.266.229.234.236.264.281.155.182.258-259.167-168.190-192.260.

猜你喜欢
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新文科建设: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新文化运动”
题解教育『三问』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SOLO理论指导下的听评课——以《新文化运动》观课为例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探讨——基于“新青年”和《新青年》的角度观察
五四运动与陈独秀价值观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