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场户参与“公司+农户”模式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2018-03-07 06:52:03季柯辛
中国畜牧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交易成本意愿生猪

季柯辛 ,乔 娟 ,耿 宁

(1.内蒙古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2.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3.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近年来,“公司+农户”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猪产业纵向协作模式为企业和养猪场户广泛采纳。其中,以广东温氏集团的紧密型“公司+农户(或家庭农场)型产业分工合作”最有代表性。在该模式中,公司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和管理者,向合作农户(以下简称“农户”)提供仔猪、饲料、兽药等物化技术,并提供全程的非物化技术支持,农户负责按照公司要求调整规模、改善设施并遵循技术规范进行生产,最后公司在回收生猪进行统一销售后,利用流程定价结算机制与农户共享生产利润[1]。近年来,温氏凭借该模式实现了迅速发展,同时,扬翔、新希望、正邦、天邦、唐人神、龙大、襄大和铁骑力士等越来越多的国内大型饲料和生猪养殖企业也纷纷利用该模式进行“轻资产”扩张,“公司+农户”模式正日益成为最主要的生猪生产组织模式之一。

“公司+农户”模式有助于提高生产率,降低养殖污染,稳定和提高农户收益。调研结果也显示,76.01%的养猪场户表示愿意参与该模式,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该模式的收益较高且稳定。养猪场户参与“公司+农户”模式的意愿属于农户纵向协作方式选择的问题范畴,国外学者普遍认同交易成本是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2-3]。近年来,周曙东等[4]、应瑞瑶等[5]国内学者也基于此分析我国养猪场户参与纵向协作模式的影响因素,类似的还有姚文等[6]、Boger[7]和Bruyn等[8]的研究。此外,农户家庭特征、外部环境特征、社会关系等也被证实为是显著的影响因素。目前,学者们往往只关注农户在销售环节发生的交易成本,较少关注在生产环节进行技术投入时发生的交易成本(以下简称“技术交易成本”),而这类交易成本在工业经济领域早已被认同为是影响企业边界的一个重要因素[9-11]。那么,农户参与“公司+农户”能否影响其技术交易成本?技术交易成本是否显著地影响了农户的参与意愿?本文基于上述问题展开理论和实证研究,以期丰富相关研究成果,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借鉴。

1 理论分析框架

借鉴已有研究[12-13],同时考虑生猪养殖技术的属性特征,本文界定技术交易成本是指一项完整的技术由技术生产者向农户转移,直至农户完成全部技术采纳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包括用于搜寻、确认和实现技术的成本、因技术效果的不确定性导致的收益损失(以下简称“技术风险”)、因技术选用不当导致的收益损失(以下简称“技术损失”)以及支付给技术生产者的利润(技术购买价格与生产成本的差)。与农户独立生产并独立进行技术投入相比,参与“公司+农户”模式的农户面临的技术交易成本发生以下4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降低技术搜寻与确认成本。在“公司+农户”模式中,几乎全部技术均由公司提供,农户需承担的技术搜寻成本和确认成本接近0。与农户相比,公司有能力投入更多的专业技术与人力资源进行技术搜寻与确认,有效避免了因选择不当和技术质量差造成的技术损失。同时,由于该模式要求合作农户均按统一规范进行生产,故标准化程度极高,所有的技术搜寻与确认工作均可针对某一种技术规范进行,使得成本投入形成巨大的规模效应。因此,“公司+农户”模式能够通过实现技术搜寻与确认的低成本与高效率降低技术交易成本。

第二,降低技术实现成本。生猪生产涉及复杂的生物体反应,导致不同生猪养殖技术间的相互影响机制更为复杂。同时,生猪生产的不确定性大,生物体特有的突发情况多,且成因也较为复杂。因此,为避免出现技术损失,及时有效的技术指导和协同的技术配合尤为重要。以温氏主导的“公司+农户”模式为例,公司依靠专业的技术团队优化技术组合并为农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农户无需承担任何技术实现成本,且这部分成本投入也能够因较高的生产标准化程度而形成规模效应。因此该模式能够通过降低技术实现成本和技术损失降低技术交易成本。

第三,降低技术风险。疫病是生猪生产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也是引发技术收益不确定性的主要因素。以温氏主导的“公司+农户”模式为例,公司负责组建专业的技术鉴定小组,对农户死猪原因进行分析鉴定,经鉴定确因疾病导致死亡的猪只,由公司承担全部损失。同时,由于公司有能力组建专业的防疫体系,有效避免了农户独立生产时因育肥猪病死率高而导致的技术损失,且该防疫体系的运行成本也因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实现而维持在较低水平,因此能够从总体上降低技术风险控制成本和技术风险损失。

第四,增加合作成本。“公司+农户”模式中的技术投入由公司和农户2个市场主体共同完成,不可避免地会增加用于维持二者合作关系的监督与协调成本。如用于鉴定猪只死亡原因、监督农户行为和核算双方受益等成本。

综上所述,与农户独立进行技术投入相比,“公司+农户”模式降低了技术搜寻、确认与实现的成本,降低了技术风险和技术损失,但增加了公司与农户间的合作成本。当降低的部分大于增加的部分时,该模式从总体上降低技术交易成本,实现比农户独立进行技术投入更多的技术剩余。这些技术剩余由公司利用流程定价机制与农户进行分享。对于农户而言,其分享到的技术剩余为正并大于独立进行技术投入的技术剩余时,参与该模式将获得更多利润。因此,农户独立进行技术投入时发生的交易成本越高,参与该模式后就能得到更多的技术剩余,就越愿意参与。

由此提出假说:农户独立投入技术时面临的技术交易成本越高,越愿意参与“公司+农户”模式。

2 实证检验

2.1 模型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Probit模型进行分析。数据由课题组于2015年5—8月通过一对一问卷调查获得。调查问卷共设置41个问题,包含养猪场户基本特征、技术认知与采纳行为、生产效率、参与产业化组织模式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等4方面内容。样本的基本特征见表1~2。

2.3 变量设置

2.3.1 因变量设置 在调研问卷中向被调查对象描述温氏主导的“公司+农户”模式,并承诺保证其参与该模式后可以获得每公斤生猪2元左右的利润,根据其是否愿意参与该模式设置1个二值虚拟变量 作为因变量。

表1 被调查养猪户的地域情况

表2 不同特征被调查养猪户所占比例

2.3.2 解释变量设置 根据前文对技术交易成本的概念界定,本文设置4类解释变量用于衡量农户独立进行技术投入时面临的技术交易成本。特别强调由于生猪良种对于生产率发挥40%的决定作用,是影响生猪生产率的主导技术因素[14],因此在解释变量的设置中将生猪良种与其他技术分开考虑。这4类解释变量包括:第一,根据农户“根据本场条件选择合适种猪的能力”和“根据需要正确选用饲料和兽药的能力”分别设置2个虚拟变量x1和x2,根据农户“购买技术时是否有充分的选择范围和参考信息”设置1个虚拟变量 x3,用于测度农户进行技术搜寻时发生的交易成本。农户的能力越强,可选择的范围越广、获取技术的参考信息越充分,越能轻易地搜寻到适宜技术从而避免技术损失,因此其面临更低的交易成本;第二,根据农户“准确鉴别生猪良种质量的能力”和“准确鉴别饲料及兽药质量的能力”分别设置2个虚拟变量x4和x5,用于测度农户进行技术确认时发生的交易成本。农户鉴别技术的能力越强,越能有效避免因技术质量差而导致的技术损失,从而面临较低的交易成本;第三,根据农户“学习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设置1个虚拟变量x6,用于测度农户在实现技术过程中发生的交易成本。农户学习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越强,越能够正确搭配使用各种技术,利用技术间的协同配合保证技术效果的充分实现,避免技术风险和技术损失;第四,根据农户“购买生猪良种时价格更多由谁决定”和“购买饲料和兽药时讨价还价能力”分别设置2个虚拟变量x7和x8,用于测度其在购买技术投入时的价格决定能力。

2.3.3 控制变量设置 已有研究表明,销售环节发生的交易成本以及农户基本特征是显著影响农户参与“公司+农户”模式意愿的2类因素[3-4]。本文首先根据农户“销售生猪时的讨价还价能力”、“销售生猪时是否渠道通畅、消息灵通”和“销售生猪后能否及时收回货款”设置3个虚拟变量x9、x10和x11对农户销售生猪时发生的交易成本进行控制。其次,还控制以下可能影响农户参与意愿的特征:养殖规模①具体用“母猪存栏数量”来表征;(x12)、从业年限(x13)、猪场取得方式(x14)、家人是否有种猪场员工(x15)、生产水平②具体用“保育猪成活率”来表征(x16)、对技术协同作用的认知(x17)、用于改善养殖环境的经济条件(x18)和参与农户的示范作用(x19)。上述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2.4 结果分析 采用STATA11.0软件进行参数估计,由表4可知,解释变量中农户“根据本场条件选择合适种猪的能力”、“准确鉴别生猪良种质量的能力”和“购买生猪良种时价格决定能力”对农户参与“公司+农户”模式有显著影响,上述3种能力越弱,农户越愿意参与该模式,说明农户在进行生产时面临的技术交易成本能够显著影响其参与“公司+农户”模式的意愿,验证了研究假说。具体分析可知,对于样本农户而言,进行技术搜寻和确认时发生的交易成本以及购买技术时讨价还价的能力对其参与意愿的影响更为显著;且相对于其他技术,进行生猪良种技术投入时发生的交易成本的影响更为显著,说明当一项技术对生产率的影响越大时,农户对进行该技术投入过程中发生的交易成本的变化越敏感。

与销售环节交易成本相关的控制变量中,农户“销售生猪后能否及时收回货款”对其参与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说明销售环节发生的交易成本仍是农户是否愿意参与“公司+农户”模式的显著影响因素,验证了已有研究结论。但与周曙东等[4]和应瑞瑶等[5]的具体研究结论不同,北京市农户选择参与“公司+农户”模式更多是由于其能够保证及时收取交易货款,而农户“销售生猪时讨价还价能力”与“销售渠道是否通畅、消息是否灵通”并不是影响其参与意愿的显著因素。

表3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农户特征相关控制变量对其参与“公司+农户”模式的意愿也有显著影响:首先,猪场取得方式对农户参与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说明农户持有养殖场的相关权益越完整,越愿意参与“公司+农户”模式。原因可能是农户参与“公司+农户”需要投入一定资金用于按照公司制定的规范改善养殖环境,这属于参与该模式需投入的专用性资产。因此当农户持有养殖场的产权不完整时,这部分专用性资产投入即有成为沉没成本的风险,故而其参与意愿较低。其次,“农户对技术协同作用的认知”对农户参与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农户越看重通过技术间的协同配合提高生产率,越愿意参与该模式。第三,农户“用于改善养殖环境的经济条件”对其参与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该模式对农户改善养殖环境的要求是其参与该模式的一个限制因素,可以考虑通过降低农户改善养殖环境的难度提升其参与意愿的政策思路。第四,农户周围是否“有许多同行通过加入该模式实现理想盈利”对其参与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农户对同行之间的影响较为敏感,应考虑通过充分发挥参与农户的示范作用提升农户参与意愿的政策思路。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与独立进行技术投入相比,“公司+农户”模式降低了技术搜寻、确认与实现的成本,降低了技术风险和技术损失,但增加了公司与农户间的合作成本。当降低的部分大于增加的部分时,该模式即从总体上降低技术交易成本,实现比农户独立进行技术投入更多的技术剩余。这些“超额”技术剩余由公司利用流程定价机制与农户进行分享。对于农户而言,分享到的技术剩余为正并大于独立进行技术投入的技术剩余时,通过该模式进行技术投入将获得更多利润。因此,农户面临的技术交易成本越高,越愿意参与“公司+农户”模式。基于对北京市271家养猪场户的问卷调研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验证了上述结论。总体而言,本文主要利用截面数据对上述问题进行了静态分析,未来还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表4 农户参与“公司+农户”模式意愿影响因素的估计结果

3.2 政策建议 首先,应优先发展那些技术投入能力不足和产销能力差的农户加入“公司+农户”模式。这部分农户往往面临着较高的技术交易成本和销售环节交易成本,因此有更强的参与意愿。其次,应加强养殖户培训,提升其技术认知水平,使其认识到技术投入和技术间的协同配合对于提升生产率水平的重要作用,从而提升其通过参与“公司+农户”模式的意愿;第三,鉴于提高生猪生产率保证供给安全、降低环境污染等存在正外部性,政府应进一步通过财政支持发展一批运营水平高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并对农户参与“公司+农户”模式需投入的改建资金等进行补贴,降低其参与该模式须投入的专用性资产。

[1] 张丽华, 林善浪, 霍佳震. 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因素分析——以广东温氏公司技术管理与内部价格结算为例[J]. 管理世界, 2011(3): 83-91.

[2] Hobbs J E. Transaction costs and slaughter cattle procurement:processors' selection of supply channels[J]. Agribusiness, 1996,12(6): 509-523.

[3] Maltsoglou I, Tanyeri-Abur A. Transaction costs, institutions and smallholder market integration: Potato producers in Peru[R]. 2005.

[4] 周曙东, 戴迎春. 供应链框架下生猪养殖户垂直协作形式选择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 2005(6): 30-36.

[5] 应瑞瑶, 王瑜. 交易成本对养猪户垂直协作方式选择的影响——基于江苏省542户农户的调查数据[J]. 中国农村观察, 2009(2): 46-54.

[6] 姚文, 祁春节. 交易成本对中国农户鲜茶叶交易中垂直协作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基于 9 省 (区, 市) 29 县 1394 户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J]. 中国农村观察, 2011(2): 52-66.

[7] Boger S. Quality and contractual choice: a transaction cost approach to the Polish hog market[J]. Eur Rev Agric Econ,2001, 28(3): 241-262.

[8] De Bruyn P, De Bruyn J N, Vink N,et al. How transaction costs influence cattle marketing decisions in the northern communal areas of Namibia[J]. Agrekon, 2001, 40(3): 405-425.

[9] 王王君, 侯广辉. 有限外部化:技术进步对企业边界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 2005(10): 81-87.

[10] 曾楚宏, 朱仁宏. 外部技术创新对企业边界的影响[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4(2): 135-142.

[11] 侯广辉. 企业边界的演进: 技术, 制度与不确定性[J]. 江苏社会科学, 2009(1): 56-60.

[12] Romer, P M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 J Polit Econ,1990, 98(5): 74-102.

[13] 许崴. 试论知识成本及其补偿方式[J]. 财经科学, 2003(6):43-47.

[14] 王立贤. 养猪生产因素中种猪份额超40%[J]. 猪业观察,2014(8): 20.

猜你喜欢
交易成本意愿生猪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1-11-27 00:45:49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9-18 01:21:44
具有交易成本的证券投资组合策略的选择
智富时代(2018年7期)2018-09-03 03:47:26
交易成本对西藏青稞种植农户纵向协作选择行为的影响
西藏研究(2018年3期)2018-08-27 01:06:10
生猪 广西生猪自成一极
农家之友(2018年12期)2018-03-12 00:50:34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试论工程采购合同谈判中的交易成本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