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佳佳
摘 要: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电子支付工具的创新层出不穷,这为《电子支付与结算》的课程教学改革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本文针对《电子支付与结算》课程的内容特点,对传统“教师主导,课堂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该课程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互联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互联网为工具,强调学生课堂分享实践经验和探索思考为主,以教师课前设置问题和课后总结启发为辅;提出“过程+论文+试卷”多方位考核方式在保障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的应用,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电子商务 电子支付与结算 互联网+ 翻转课堂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8(b)-0181-0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Internet平台开展的电子化商务形式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新的经济增长引擎。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专业也逐渐在全国各大高校设立。在课程设置中,电子支付与结算是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也是理论和实践深度结合的课程(周桂岐,2007)。然而,由于电子支付的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很快,新的支付和结算方式不断冲击着人们的视野和支付习惯,传统的以理论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并不适用于该课程的教学,因而有必要结合该课程的实际特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1 《网络支付与结算》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 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对于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设置,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或实验环节的比重较低;《网络支付与结算》主要通过理论知识讲授的方式进行,让学生了解网络支付与结算的几大系统、网络支付安全的解决方案、网银系统架构等知识,少数院校设置有少量比例的实验环节,让学生在实验室了解网上支付工具的使用。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也与其他理论课程一样,以试卷理论考试为主,平时考核为辅,部分院校设置有实验考核环节,但所占比例相对较低,甚至不作为成绩参考依据。
1.2 存在的问题
该课程采用传统课堂授课模式和考核方式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理论知识综合了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系统、网络软件等多学科知识点,过于抽象,学生感觉枯燥难懂,理解困难。
(2)课堂讲授以及传统考核方式对教材的依赖性较强,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严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
目前,无论是在企业端,还是在个人端,电子支付的应用技术之多、迭代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尤其是在个人消费端,学生并不陌生,这为学生理解和强化相关知识提供了实践的土壤。然而,该课程教材内容却远落后于实践。诚然,这与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周期有关,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考核方式下,对教材知识的过度依赖也会导致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早已落伍,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传统的课堂讲授中,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即使对某个知识点感兴趣,也会因为课堂的结束而终止,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鉴于此,必须寻求一种新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尤其是在互联网已经全面普及的今天,利用互联网这种信息搜尋工具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望,已经成为一种可能。
2 “互联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
2015年,李克强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写入了“互联网+行动计划”,拉开了我国万物互联时代的序幕。第一代教育以书本为核心,第二代教育以教材为核心,第三代教育以辅导和案例方式出现,如今以“互联网+教育”为主导的教育模式强调以学生为核心。这种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教育方式变革为该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契机。
“翻转课堂”又称为“反转课堂”“翻转教学”等,源于英语的“Flipped Class Model”,是“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的简称。这种教学方式颠覆了传统教学过程中以“讲授为主、答疑讨论为辅”的教学内容安排,翻转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将课堂中的知识讲授环节“前置”到课前,由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灵活学习,而将“课后作业、答疑讨论”环节由课后、课下转移至课堂中,强调了学生的主导性,实现教师知识传授和学生学习吸收内化的“顺序颠倒”,使学生可以自己掌控学习进度和速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个性化教学的实现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互联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和教师的协作性,同时强调“互联网”这一信息搜索工具在学生主动学习中的工具作用。“互联网”不仅“+”在“翻转课堂”之前,由学生课前按照教师引导进行特定知识点的学习,而且“+”在“翻转课堂”之后,使学生在兴趣基础上利用网络进行深度信息搜集和学习。这与经典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①有异曲同工之处。
3 “互联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子支付与结算》课程中的实施
“互联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子支付与结算》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重点包含“互联网+”信息搜索途径和教师与学生在课堂角色中的“翻转”两个方面。
3.1 “互联网+”的信息搜集途径
“互联网+”是实现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角色翻转的前提和条件。“翻转课堂”不仅是学生在课堂上的45min扮演“老师”角色,而且是学生在整门课程的学习中做自己的“老师”,自主、自觉学习,强调“互联网+”信息搜索工具在课堂之前的准备阶段和之后的深度探索阶段的运用。在《电子支付与结算》的课程中,应用部分几乎占据了80%,且课本难以涵盖最新的电子支付应用工具,因此在课堂的准备环节中,教师应联系实践,给学生布置相关的应用探索任务,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手机应用等工具进行相关信息和数据搜集及应用体验和分析,解决大部分学生会“上网”但是不会“用网”的问题。可设计诸如个人网络银行用户体验及安全策略机制分析、第三方支付工具在个体消费者端(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网易支付、财付通等)和企业端(汇付天下、国付宝、易付通、拉卡拉等)的应用及安全策略分析等,激发学生“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和“学以致用”的应用能力,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应用,达到“来源于书本,而高于书本”的学习效果。
3.2 以学生为“老师”的“翻转”实践
在该部分的教学中,学生成为课堂上的“老师”,而老师则是课堂上的“学生”。学生根据自己所选议题以及前期的资料搜集、体验和数据分析等形成完整的课堂教案,设计课堂结构安排,或进行支付模式体验分析、或进行支付机制设计分析、或进行支付策略发展分析等。该环节在整个课程的规划安排中占据60%以上,从学期初就结合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组选题和课下准备,按照课程章节安排不同学生进行课堂讲解,其他同学和老师作为“学生”进行学习、讨论和提问;老师针对学生在课程设计、内容分析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或存在误解的情况进行归纳和点评,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在课后探索中继续做自己的“老师”。在“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中,老师虽在幕后,讲台由学生主导,但老师在整个课程设计和翻转实践中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此外,“翻转课堂”实践贯穿整个学期,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作为“老师”,能避免学生“应付性”和“搭便车”的学习心态,逐渐形成自主、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4 “互联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考核激励手段
在“互联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中,应结合以下几种考核激励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得学生把注意力从期末的“考”转移到学期过程中的“学”上来。
4.1 过程考核
授课教师根据课堂讨论实施过程中,学生在材料准备、分享讨论、展示效果等环节的表现进行评分,并将该成绩记作学生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4.2 论文考核
根据不同议题的内容,帮助学生在资料收集和分享分析的基础上,查到学生的兴趣点所在,激励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深入探讨,完成课程论文;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度探索并形成科研论文,授课教师给出评阅意见,同时对该论文进行评分,一方面将其计入考核成绩,另一方面可以推荐较好的文章进行修改和发表,帮助有志向进行专业深造的学生及时走上科研探索的道路。
4.3 试卷考核
期末考试的笔试试卷不应该作为学生学习成绩评价的唯一标准,但是也必须在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中占据一定的比例。这一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方面的能力。由教师针对课程内容进行理论知识点问题设计,并组织学生进行考试,考察学生在基础理论知识点掌握方面的具体情况。
5 结语
《电子支付与结算》既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的理论与应用结合较为紧密的新课程。面对信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电子支付工具和方式的日新月异,教师唯有与时俱进,积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并努力寻求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真正带动学生进入课堂,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桂岐.如何做好中职数控专业的课程改革[J].科学大众,2007(2):7-9.
[2] 张超,孙飒.对于改革《电子商务结算与支付》课程教学的思考[J].学理论,2012(8):12-13.
[3] 彭明唱,吴坤.应用型本科高校《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的问题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4(20):19-20.
[4] 柯新生,王晓佳.网络支付与结算[M].3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5] 杨晓宏,党建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土化策略研究——基于中美教育文化差异比较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101-110.
[6] 薛潔.《网上支付与结算》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65-68.
注释
①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知识的传递不单是通过教师 传授获得,还可以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其他人或其他 工具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 式获得。重点强调学生应当是教学的主题,是主动的、积 极的、能动的知识建构者,而非被动的知识接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