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长比较优势”学生的发现与培养

2018-03-06 17:29王永保吴维煊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发现个性发展

王永保+吴维煊

摘 要“特长比较优势”的学生数量虽然不多,却是极易成为创新拔尖人才的群体。很多有“特长比较优势”的学生因自身缺乏将“特长比较优势”挖掘出来的能力,或是由于没有得到来自成人的特别关注与支持,致使其“特长比较优势”终身闲置,造成人才的浪费。如何将有“特长比较优势”学生的潜质引导出来,并为他们的成长、成熟、成功搭建一个平台,是教育者应该关注的。

关键词特长比较优势 个性 发现 发展

“特长比较优势”的学生是极易成为创新拔尖人才的群体,很多有“特长”的学生因自身缺乏将自己的“特长比较优势”利用好的能力,或是由于没有得到来自成人的特别关注与支持,致使其“特长比较优势”终身闲置,或者将“特长比较优势”用在不该用的地方,造成人才的浪费。

一、如何发现学生的“特长比较优势”

部分人并不了解自己有什么“特长比较优势”,甚至有人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特长比较优势”。在学校场域内如何发现有“特长比较优势”的学生?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类学生。

1.有阅读障碍的学生

“阅读障碍”又叫“读写困难”。在每所学校甚至每个班级都可能存在阅读障碍的学生。传统教育是将有阅读障碍的学生当成“学困生”看待。最新脑科学研究发现,有阅读障碍的人实际上有一种潜在的“特长比较优势”,他们对立体、图形的识别能力特别强,这些人中出现了许多知名画家、天文学家,例如达芬奇、爱迪生、乔布斯、爱因斯坦……这些对世界作出巨大贡献的人,都有一定程度的阅读障碍,但却在某一领域出类拔萃。教育不要只是单方面地给有阅读障碍的学生弥补弱项,应更多关注这些学生的其他“特长比较优势”。

2.性格内向的学生

数据统计显示,约3%的人天性内向,他们躲避社交活动,喜欢一个人待着,他们给外界的印象是害羞、谨慎、胆小、不合群,但部分天性内向的人在谨慎胆小的外表下却蕴含着强大的能量。性格内向的人着力发展自我,似乎内省另类,不按常规出牌,把能量指向自己,其快乐也主要由内心而生,不怎么在意外部世界的认同与赞许。很多科学家、哲学家、伟人、艺术家、创业者都因为他们很好地发展了自己的内向能力,而让自己在浮躁的社会里沉寂下来,独立思考、富于创意,最终作出突出贡献。性格内向的学生几乎哪个班都有,我们在为他们创造“合群”机会的同时,也要更加注重发现他们内向性格中蕴藏着的“特长比较优势”。

3.有多余精力的绩优生

绩优生有两种:一种是刻苦学习换得的优异成绩。另一种在学习过程中不但不刻苦,有时甚至连认真都做不到,他们不但拥有优异的学习成绩,也有令人羡慕的多余精力。有多余精力的绩优生大多具有记忆力强、观察细致、思维敏捷、推理能力强、好奇心强、注意力集中等特点,而这些特点恰恰是出类拔萃人才不可缺少的特质。教育要特别关注那些有多余精力的绩优生,注意发现他们在旺盛的精力下蕴藏着某种“特长比较优势”。

4.有强烈好奇心的学生

牛顿对一个苹果产生好奇,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对烧水壶上冒出的蒸汽产生好奇,最后改良了蒸汽机;达尔文从小就好奇、爱幻想,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有了今天的进化论。好奇心是人们对新鲜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心理倾向,它主要表现为好提问、好琢磨、好动手。好奇心与“特长比较优势”是互为因果的,他们的好奇大多来自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也就是他们的内在“特长比较优势”。

5.喜欢动手摆弄的学生

法拉第喜欢摆弄圆盘,发明了圆盘发动机;荷兰的列文虎克喜欢摆弄镜片,他最早发现了微生物;美国的莱特兄弟喜欢研讨摆弄一只会飞的蝴蝶,成为世界上第一架动力飞机的设计师。当学生专注于某一事物,喜欢动手摆弄时,他一定具有这一事物所在领域的“特长比较优势”,教育要特别关注这样的学生。

6.偏科或成绩不理想的学生

一个人拥有某种才能也会同时伴随着某种缺憾。偏科现象在中小学是较为普遍的,有些偏科的学生在他们喜欢的科目成绩优异,而不喜欢的科目成绩却一塌糊涂。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学生有他喜欢的这个科目的“特长比较优势”。有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有可能在其他领域有惊人的“特长比较优势”,而这些“特长比较优势”在功课里面却反映不出来。

二、如何助力学生发展“特长比较优势”

如果说“特长比较优势”的分布在不同人种之间没有太大差别,那么出现“特长比较优势”的概率应该与人口正相关。我们国家人口基数大,有“特长比较优势”的人口数量也应该是最多的。如何对有“特长比较优势”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提供一般课程以外的帮助,重视对这个群体的培养,是一项需要高度关注的人才培养战略。

1.通过多种活动,发现学生的“特长比较优势”

学生的“特长比较优势”需要他人及自我的发现。学校教育中可通过多种活动,为学生提供发现与展示自己“特长比较优势”的机会。

(1)谈话类活动。部分学生在参加沙龙、辩论、研讨等谈话类活动时,在和别人争论、思想碰撞中,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点,或被他人关注,因而将自己的“特长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学校应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有文化内涵的谈话类活动,从谈话中发现学生的“特长比较优势”。

(2)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向工厂企业、走向科研院所、走向社會、走向自然,在广阔天地中拓展视野、释放个性、发现自我。

(3)动手操作活动。很多有“特长比较优势”学生的禀赋在课本知识的学习中表现不出来,在纸笔考试中考不出来,应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展示自我。

2.开放教育模式,让“特长比较优势”自由发展

发现了学生的“特长比较优势”,学校、家庭、社会应该助力其自由发展,但这里的“自由发展”不是指对人的原始与野性的放任,而是教化之后的更高层次的一种觉悟。在这个前提下,不要刻意干涉学生的“特长比较优势”,而应该给学生提供选择、提供环境、提供平台,让他们在一个开放的空间里,内在所有系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endprint

3.允许有“特长比较优势”的学生在家上学

“在家上学”这几年被越来越多地提及和关注,这是一种更个性化的学习模式。2010年,美国有超过200万儿童在家上学,占到整个美国从1到12年级学生总数的3%~4%,并且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1]。部分有“特长比较优势”学生的父母有能力为儿童提供更个性化、社会化的课程,应允许并支持他们在家上学,或用灵活的机制,实行“在家上学”与“在校上学”相结合。

4.对有“特长比较优势”的学生实行弹性学制

学校不一定能为有“特长比较优势”的学生提供他们需要的教育,但却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适合他们需求的环境。以学制为例,在2016年的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莫言提出关于中小学学制改革提案,他认为目前小学、初中、高中“633”学制时间太长,学生有一半时间复习迎考,而不是学习新知,因此建议取消小升初和中考,实行十年一贯制直通车[2]。莫言关于学制改革的提案或许近期内很难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但对有“特长比较优势”学生的学制问题是需要认真思考的,应根据他们的学习需求缩短学制,或实行弹性学制,勿用统一的升学考试把他们放在大一统的学习框架及评价体系内。

5.提高有“特长比较优势”学生的适应能力

解读古今中外名人成长故事,会发现他们的成长及成功靠的是丰富的阅历、多样的经历,绝非局限在课堂里接受老师的“教”。把学生的“特长比较优势”引导出来,并让其“特長比较优势”发展得更好,就必须要帮助他们形成并提高适应多种环境的学习能力,这里的“多种环境”是指课堂教学以外的一切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在独处时能有所思有所想,动手操作时能锲而不舍,行走时能观察到有价值的画面,交流时能捕捉到他人的思想观点,阅读时既能钻进去把书读厚,又能跳出来把书读薄。

6.关注有“特长比较优势”学生的身心健康

有“特长比较优势”的人,每一个优点很可能也是自身独特性的一个缺点、一种局限。他们在学校学习中只需投入很少的时间与精力,那些多余的精力处理不好,极易转化为破坏力。他们思想早熟,很难与同龄人共鸣,因而他们的内心很可能是极其孤独的。美国在过去10年中有多个研究报告指出同一个观点:在学业上有“特长比较优势”的儿童缺少像体育苗子一样接受的心理训练。有“特长比较优势”的学生由于其与大多数普通学生不一样,我们在关注其“特长比较优势”的同时,更应关注其身心健康,关注教育过程的丰富、人际关系的和谐、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充分满足。

7.提供与学生“特长比较优势”发展相匹配的教育

(1)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个人空间。个体一旦进入群体就会屏蔽部分个人属性而趋向群体化,应为有“特长比较优势”的学生提供充分的个人空间,允许他们独处、允许他们自由选课、宽容他们的另类与失败。

(2)尊重他们的天性和创造力,将约束和限制降到最低。

(3)培养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4)采用开放式教学。不要让有“特长比较优势”的学生把精力放在学习和记忆现有知识上,应让学生在开放式的学习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形成自己的判断。

(5)谨慎实施“弥补弱项”。很多学校过多强调弥补弱项、不偏科,这对有“特长比较优势”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较大的制约。教育应将主要精力放在支持学生“特长比较优势”发展上,而非去弥补其他方面的弱项。

(6)放手。“爱好”是有“特长比较优势”学生成长的支点,应放手让有“特长比较优势”的学生做他们自己想做的事,让他们有选择的自由、想象的自由、思想的自由。

8.如何对有“特长比较优势”的学生进行学业评价

对有“特长比较优势”学生的学业评价,应淡化以分数为主体的“统一性”评价,强化人才发展的个性,将着力点放在好奇心的保持、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提出问题的能力与质量、解决问题的态度与方法、批判精神的养成上,让他们在高质量的智力生活中更好地发展。

9.加强对学生“特长比较优势”的教育研究

有“特长比较优势”的学生虽然是少数,但这些为数不多的学生却有可能创造出极大的能量,学校必须要加强对这些特殊禀赋学生的教育研究。研究学生个性,研究他们的成长环境,研究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长期跟踪他们的后续发展,从而为个性化教育提供帮助。师范院校应设立学生“特长比较优势”研究中心,中小学应开展对学生“特长比较优势”发现与发展的教育计划,政府应有专项拨款支持对学生“特长比较优势”的教育。

10.营造有助于“特长比较优势”学生成长的社会土壤

鲁迅写过一篇文章《未有天才之前》,对于“中国为什么缺少天才”,他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民众”。他认为“天才并不是自由生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养育出来的。所以,没有民众,就没有天才”。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就没有花木。在“特长比较优势”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成人的所作所为至关重要。做得好,就是助力他们创造的助推器;做得不好,就是阻碍他们创造的绊脚石。成人社会如何助力有“特长比较优势”学生的成长,正如鲁迅所言,做土的功效,比要求天才还迫切。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纵有成千成百的天才,也会因为没有泥土,让天才荒废。

教育要有大格局、大视野,不仅要注重教育质量的总体提升,也要注重个性化教育的优质发展,构建合理的人才战略版图。教育要特别留意学生中表现出的独特性和明确的偏好,设法鼓励他们创造性发展,让每一名有“特长比较优势”的学生完善个性、升华人性,成为学问的种子,将来为民族守护精神家园,推动学术的进步、思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新玲.评论称“在家上学”成为体制内教育改革先行者[N].中国青年报,2013-9-11.

[2] 夏雪.让学习回归求知本源[N].光明日报,2016-3-23.

[作者:王永保(1965-),男,江苏连云港人,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副研究员;吴维煊(1963-),女,江苏连云港人,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授。]

【责任编辑 杨 子】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现个性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