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入驻动机的延安工业园区服务提升研究

2018-03-06 00:26李兴开杜亚芳李茸冯海芬刘峰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33期

李兴开+杜亚芳+李茸+冯海芬+刘峰

摘 要:县域工业园区既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平台和抓手,又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增长极”,能极大地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延安县域工业园区总体上发展滞后,服务园区企业发展的作用发挥不够,进而影响了园区服务地方经济作用的发挥。因此,紧紧围绕企业入驻动机,增强园区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在基础设施和经营条件,特别是在土地、融资、减负、促进企业发展能力等方面做好服务工作,将是延安县域工业园区今后较长时间的工作重点。

关键词:入驻动机;服务提升;延安工业园区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33-0104-06

一、延安工业园区建设和运营状况

目前,延安市13个区、县共有17个工业园区,加上延安市区的姚店工业园区共18个工业园区。结合问卷调查了解到,尽管18个工业园区发展状况不一,但从总体上来看,延安市工业园区建设和运营还处于低水平阶段,具体表现出以下明显特征。

1.园区建设发展整体滞后。从调研情况来看,延安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水平整体滞后,发展既不充分也不平衡,既有像姚店工业园区(也暂且作为县域工业园区)、安塞工业园区建设相对较早,运营情况相对比较好的园区(从后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只是相对较好),也有像吴起工业园区、子长工业园区等园区在最近一两年才开始规划建设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和“资源诅咒”下延安市域经济发展和县域经济发展依靠“一油独大”局面支撑有关。而近几年来,在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低迷的经济“新常态”下,市、区县两级政府才又逐步开始重视依靠中小企业发展来促进经济发展,而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抓手,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也才得到了一定程度重视。

2.重复建设特征明显。目前,延安各区县都有工业园区,而且从规划建设来看,尽管各工业园区在具体名称上各不相同,但基本上表现为若干中小企业的简单集中重复建设(有些园区直接叫作“工业集中区”就是这个原因),园区建设和运营特色不明显。

3.实际运营企业数量少。据2017年延安市政府工作报告数据显示,至2016年底,17个县域工业产业园区入驻企业394户,平均入驻企业23.18个。但从调研情况来看,实际留驻和运营企业数并没有这么多,表现为三方面原因:首先,入驻企业有搬迁出园的情况;其次,有些企业入驻后,由于经营不善倒闭和经营亏损停业的也不在少数;再次,有大批企业正在建设中。也就是说,394户统计数据应该是全部入园企业数量,而实际留园并运营的企业数量远没有这么多。以运营状况比较好的安塞工业园区为例,共统计入园企业30家,其中非能企业29家,投产的为13家,在建企业就有8家。而投产的13家企业中,实际运营的也就一半左右。其他企业有的只留看门的,有的企业则大门紧闭。而其他园区情况更差,实际运营的企业不过一两家(如甘泉工業园区)或两三家(如吴起工业园区)。入驻企业数量少的另一个例证是,园区规划面积范围内,大部分面积为空地,并没有经营性建筑物。

4.运营效果差。表现为企业和园区两方面都运营效果差,关于企业运营效果差的问题,通过前述分析已经基本明了,不再赘述。从园区运营情况来看,据延安市中小企业促进局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17个县域工业产业园区营业收入达到328亿元,平均每个园区19.29亿元。但事实上,目前全市工业园区的营业收入主要靠延长石油下属的装备制造企业实现,其他非能企业实现的营业收入微乎其微。

5.园区产业链没有形成。如前所述,目前延安各工业园区基本上是中小企业的简单集中,一个园区中不同行业和类别的企业都有,但却并没有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园区企业和园区竞争力基本上谈不上,园区和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6.园区服务企业现状与企业预期差距大。从调研中发现,园区为企业提供的实际服务较少,不能满足企业经营发展需要,企业对园区提供的服务并不满意,甚至很不满意,有的企业甚至坦言:“入驻园区后,就是自生自灭。”

二、延安工业园区服务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调研情况来看,入驻企业对园区提供的服务很不满意,具体表现为,有的企业认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有的企业说一下雨厂门口就是汪洋一片;有的企业认为贷款难、贷款门槛太高,园区不能提供贷款担保或提供融资渠道;有的企业认为园区供水不能满足需要;有的企业说土地手续一直没能划转;有的企业认为在污水处理环保验收方面园区不能给予帮助;有的企业认为在员工考级和技术等级认定方面园区没有作为等等,不一而同。

为了进一步揭示园区在服务入驻企业方面存在的深层问题,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表,对入驻企业进行了深度调查。调查表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企业入驻园区动机因素调查部分(也即企业入驻园区获得预期服务调查)、园区实际为企业提供的服务调查(主要调查企业对园区提供服务的满意度情况)和企业对园区未来改进服务的建议调查。共对不同园区的35家企业进行了深度调查,其中有效问卷27份。

在企业入驻园区动机因素调查方面,共设计了9个动机因素,并将动机强烈程度划分为7个等级,分别用1—7分表示(见表1)。

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得出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中可以看出,平均得分最高和5分及以上统计个数所占比重最高的前三个动机因素都是“获得较好的基础设施”“强化企业竞争形象与声誉”“获取园区及政府其他支持”,只是在次序上略有不同。

在园区实际为企业提供的服务调研方面,也对应设计了9个服务因素,并将服务重要程度划分为7个等级,分别用1—7分表示(见表3)。

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得出统计结果(如下页表4所示)。从表4中可以看出,平均得分最高和5分以上统计个数所占比重最高的前三个服务因素都是“给予优惠土地资源”“有安全、环保、交通等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企业提供产品宣传或推荐支持”,也只是在次序上略有不同。endprint

在企业对园区今后改进服务的建议调查方面,对园区所提建议归纳如下:提供有关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的信息以及其他信息,建立融资平台和渠道,给予税收优惠和帮扶,完善土地手续,设立污水处理设施和生产、生活垃圾场,搭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帮助宣传和推销产品,延长产业链,解决水电方面的困难并给予给多优惠等等。但比较集中的还是在于解决资金困难、减轻税赋、建立信息共享渠道、延长产业链、给予综合帮扶方面。

通过分析表2和表4,并进行对比分析,以及综合企业建议信息可以看出,总体上企业入驻园区动机没有得到满足。也就是说,园区提供的服务并不能满足企业的服务需求。通过进一步深入分析,可以得出园区服务企业存在着以下深层问题。

1.基础性服务相对较好,但深层次服务跟不上。从表4可以看出,园区在提供优惠土地资源方面,以及安全、环保、交通等基础设施方面,为企业提供产品宣传或推荐支持等方面做得比较好,企业满意度较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园区在基础性服务方面都做得很好,比如在税收减免优惠政策方面,给予水、电等优惠支持方面得分较低,企业并不满意。即使是在“给予优惠土地资源”方面企业给予分数较高,也不是说企业对此服务项目就很满意,而仅仅是因为企业在获取土地资源时没有政策、征地等方面的障碍。调研中发现,有的企业依然在为土地所有权不能划转而感到苦恼,这其实也能够说明当前企业对政府和园区提供服务的要求是很低的。尽管企业对基础性服务满意度较高,但是园区在强化企业竞争形象与声誉、给予企业贷款支持、技术支持、产业支撑等深层次、真正能促进企业发展的服务方面做得不够,根本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2.园区为企业提供的服务有限,更没有新的服务项目。首先,从表4中可以看出,园区为企业能提供的都是基础性服务项目且比较有限,只能满足企业一部分基本需求。其次,从表2中企业“错位”和“矛盾”的动机中更可以看出,园区为企业提供的实际服务较少,更缺少新的服务。所谓企业错位和矛盾的动机,是指企业在经营中对税收减免、获得贷款支持和寻求产业支撑在客观上是十分需要的,然而企业对这些方面的需求动机却并不强烈,这种错位和矛盾恰恰说明企业在实际经营中要获得这些方面的服务支持是几乎不可能的,因而“理性地放弃”了对获得这些方面需求的预期。最后,由表2可看出,企业对“获取园区及政府其他支持”的动机又很强烈,而表4又显示,企业对政府和园区目前提供的“相关其他支持”不满意,这两方面进一步说明企业在得不到预期的服务需求以后,只好把服务需求寄托在政府和园区今后提供新的服务项目上。

3.园区对企业培训等服务不足,企业对政府能提供的新服务知之甚少。调查中了解到,园区对入驻企业几乎不进行有关企业经营以及政府和园区应该提供服务的内容进行培训,也不组织企业主要负责人与省内外其他园区企业进行交流学习,园区大有为引进企业而引进、引进后放任自流的服务观念淡漠傾向,园区与企业有明显的博弈关系,也难怪会出现如前所述企业会说“入驻园区后,就是自生自灭”的现象。入驻企业对政府和园区应该提供的知识匮乏,一方面表现为在企业负责人或高管人员填写问卷表时,对其中的一些调查项目不知道,通过填写问卷才第一次听说政府或园区还有可能会提供这样或那样的服务,或者是知道调查项目这个词或表述,但并不了解具体内容。如大部分企业负责人不知道有过“给予税收减免优惠政策”这样的政府优惠政策,有的企业负责人知道,但却毫不犹豫地说:“早没有这样的政策了。”并认为,绝对不可能再享受到这样的政策了。调查问卷表有关这一项动机调查中出现了几个空白项就是这个原因。也就是说,他们不知道尽管直接的税收优惠政策取消了,但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对部分税收返还的方式让企业间接享受到税收减免的优惠。有的企业则对产业链的概念知之甚少,不知道园区内有没有自己的上下游企业,更对园区内形成产业链条没有信心。有的企业则对获得政府“相关其他支持”一头雾水,竟说不出一个内容来。这些现象都最后指向一个问题,就是园区的服务意识还没有形成或不强,对企业的培训等服务活动做得远远不够。

三、延安工业园区服务提升对策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延安市工业园区服务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既有基础性服务工作不到位的地方,更有深层性服务缺失的问题,既有观念没有转变、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也存在没有提供能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服务举措。因此,作为政府派出机构的园区管委会要全方位、多层次,甚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面做好服务企业工作,发展好园区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平台和抓手的作用,为企业发展和县域经济发展做好应有贡献。

1.园区要转变观念和职能,提高服务意识和能力。园区管委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应该尽早转变观念,进而转变职能,树立园区就是为入驻企业发展提供服务的观念,将政府的职能主要由“管”转变为“理”,也就是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问题,处理好满足企业的服务需求的问题。只有园区的观念转变了,职能转变了,才能真正树立服务企业的意识,才能增强服务企业的能力,为企业发展做好服务工作才能变为现实。

2.扎实开展工作,全面做好基础性和常规性服务工作。根据调查,尽管园区的基础性和常规性服务工作做得相对比较好,但依然有如前所述企业不满意的方面。园区要在树立服务意识的基础上,扎实开展工作,首先要全面做好基础性、常规性服务工作,进一步改善园区基本条件,改变园区形象,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路、水、电、安全、环保等便利和有利条件,增强企业入园的吸引力,也为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既解决企业在路、水、电、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企业满意度。同时,园区要组织对企业负责人以及其他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园区可以利用其综合谈判能力,为企业在共有服务、产品开发、平台建设等方面提供优惠支持;园区要建立对外交流机制,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企业负责人走出去学习先进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宣传和推销企业产品,为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相关服务活动。endprint

3.成立独立土地开发运营公司,做好土地开发转让工作。根据企业对园区土地面积大小、时间、简化手续等方面的实际需求,结合园区管委会的意见,建议成立独立运营的开发公司,对园区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利用,再根据入园区企业需要,直接、快速划转给企业,简化手续,提高企业入园效率。双方也可以进行谈判,确定双方都满意的土地供应价格,费用支付方式,开发公司甚至也可以以土地参股入园企业,进行战略合作,解决企业投资资金和经营资金不足的问题。总之,成立土地开发运营公司以后,园区与企业有关土地使用方面的管理工作简化了,企业在土地方面的需求问题得到有效化解,甚至在供、需创新的基础上,实现供需双赢。政府可以选择一两个园区进行独立开发运营公司试点,在取得好的运营效果的基础上推广到其他园区。

4.多渠道、多手段并举,解决企业资金需求问题。资金需求难以满足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的困难,入驻园区企业也不例外。解决好企业资金需求的问题,不仅能增强企业入园的吸引力,更能促进入园企业的发展需要,提高企业满意度。园区可以通过多渠道、多手段并举解决。首先,可以建立贷款担保机制,为在园区经营时间长、效益有保证、信誉比较好的企业进行担保贷款;其次,如前所述,可以通过土地开發运营公司解决企业资金不足问题,也可成立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建立风投基金,以破解园区投资公司和企业融资难问题;再次,为了促进企业发展,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返还的方式间接对企业进行资金支持。

5.培育并延长产业链,提升企业及园区竞争力。园区在建设时要规划好未来发展方向,在吸引企业入园时,要改变过去只要是企业就欢迎入园的做法,要根据园区规划,有选择地吸引企业入驻园区,培育和延长园区产业链条,为企业发展提供园区生态环境,从而既增强产业链条的(下转187页)(上接108页)竞争力,增强企业的发展潜力,也能增强园区的竞争力,真正发挥好园区是企业发展平台和抓手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好园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增长极”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寿奎,贺勇,吕俊娜.工业园区融资瓶颈破解途径与治理——以重庆市为例[J].企业经济,2016,(6):183-188.

[2] 何小波,王钧.县域工业园区土地使用与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5):83-84.

[3] 徐家洪.承接产业转移园区产业链培育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4,(5):76-80.

[责任编辑 刘兆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