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迁移理论 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2018-03-06 00:20陈海勇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1期
关键词:尝试意象诗歌

陈海勇

迁移理论指的是两种学习相互刺激和反应产生的类似性效果,反应相同的两种学习刺激相近,能发生正迁移。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积极促使学生进行正迁移,促使学生获得更多收获。利用学到的技能、知识去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也是迁移的过程。教师要促使学生积极展开此类学习活动,积极解决问题,获得迁移。

一、联系文本,理解迁移

迁移能否很好地实现,需要看迁移双方相互之间是否具有共同要素。教师可以联系文本的内容促使学生展开迁移。例如可以选择有相同主题,有类似风格,有相同文体的文本,让学生进行联系,尝试运用学习一篇文章的内容对另一篇文章展开分析。这样能促使学生形成理解迁移,令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致橡树》是一首著名的诗歌,有着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主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从诗歌中找到意象,然后分析这些意象所代表的内涵,并且对其进行整体性感知,了解整首诗歌的主旨。例如木棉花象征着拥有独立的个人意识的女性,这也是作者在诗歌中想要赞美的对象;橡树象征着同样拥有男女平等思想的男性,这样的配偶是“木棉花”值得珍惜的对象。在教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学习《致橡树》时使用的方法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进行自主学习,在诗歌中寻找作者选用了哪些意象,判断这些意象所代表的含义,而后尝试总结整首诗歌的主旨。如有学生在学习后提出:“这首诗歌展现了一个孤独的诗人形象,这位诗人用四季的意象代表了人生,用春天代表了温暖而幸福的生活,然而作者在这种春的温暖中隐藏了冬天的寒冷。”由于有《致橡树》做范例,学生能联系该文本进行理解,更深刻地理解其他诗歌的内容。

这种联系文本进行迁移的过程能促使学生进行推理和分析,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教师要注意的是选择的迁移文本彼此之间要有一定的相似因素,如果彼此并无相似因素,那么很难形成正迁移,若产生了负迁移,则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进步。

二、学科整合,知识迁移

学科整合也是一种能促使学生进行迁移的方法,学生在推断和分析的过程中能得到知识迁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在跨学科的学习中促使学生进行语文应用,令学生开阔视野。学生可以将在语文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迁移运用到其他的学科,同时也能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促进学习语文。

《六国论》是苏洵的名作,文章探讨了六国灭亡的原因,并且使用借古讽今的手法,对当朝统治者进行了批判。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运用学科整合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若能联系历史知识学习这篇文章,则能使学生对作者为何要创作这篇文章有更深刻的了解。北宋年间政治腐败,军事上缺乏力量,导致契丹、西夏等国向北宋提出了上供大量钱财的要求,这令北宋愈加羸弱。作者苏洵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将六国的故事作为引子,撰文欲让统治者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学生在学习《六国论》时认识到在分析历史问题时,要采用辩证的思维,要从该历史事件中得到启发,起到“以史为鉴”的作用,对当今社会提出有所裨益的观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进行问题研究,讨论自己在历史课上曾经学到过什么内容,学到的内容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启发作用。如有学生讨论了历史课上学到的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当今社会也要提倡百家争鸣,要鼓励大家说出不同的意见,只有能容纳不同的声音,才能让社会得到进步。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因素是影响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在促使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情,要在其已有的认知经验的基础上促使其展开迁移。

三、随堂练笔,写作迁移

写作迁移也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迁移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总结范文的内容,并总结范文的写作规律,尝试参考其写作规律进行写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评价,看看谁写得更好。这能促使学生提高自己的迁移能力,能在吸收别人先进经验的同时对自己产生一定的帮助。

《荷塘月色》一文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作者不仅写了自己欣赏到的荷塘美景,更写了自己在赏荷前后心情的变化,写了自己的苦闷,而后又写了看见荷花后的超脱,最后还是回到了现实生活的苦闷中,想要超脱却不可得。这种情景交融的手法是写作中常见的写作手法,教师可以促使学生进行能力迁移,尝试在随堂练笔中运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创作。教师要求学生不仅写出景物之美,更要写出自己因为心情不同而感受到不同状态的景物。如有学生在作文中写到自己因为考试成绩不佳,因此路过街心花园时看到的都是残花败柳,心情也如同这些花草一般颓丧,没有一点精神。当父亲鼓励自己战胜自己,努力学习时,他抬起头来,看见了枝头怒放的花朵,心情也随之而变得好多了。这段作文不仅写出了学生眼中所看见的景物,而且还写了因为自己的心情不同,所以对眼前所看的景物产生了不同的感受,很巧妙地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在指导学生阅读、写作时,不少教师喜欢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然而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无帮助。教师要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不仅指导学生如何写作,还要让学生自己揣摩,在实践中总结写作经验,这样能有利于学生进行迁移。

四、学以致用,生活迁移

生活迁移指的是让学生尝试将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加以内化,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会获得知识的积累,能得到情感激发,也能掌握更多的技能,若能将这些内容合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必然能促使学生获得新的感悟,令学生有创意地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劝学》一文讲述的内容主要是鼓励学习,文章先讲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其次写了学习的步骤,介绍了学习的方法等。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发现作者主要想表达的观点是学习不能有中断,要专心致志地学习,要有针对性地专门攻克一项学习项目。教师在教授这篇文章后,便让学生尝试运用生活迁移的方法,尝试将自己在阅读中感受到的内容运用于生活中。教师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攻克一个学习项目,制定学习计划,并参考《劝学》的内容让自己的思想更加坚定,让学生积极地投入了实践运用。《劝学》提出学习要有专一性,故此学生每人选择了一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如围棋、古诗词背诵、工笔画等。《劝学》又提出要专心致志地学习,故此每一个学生都持之以恒地每天坚持花一定的时间学习,同时还撰写了学习记录,将自己的所的记录下来。不少学生还将《劝学》中的句子作为座右铭,对自己起到鼓励作用。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又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对自己起到了一定的鼓励作用。

教师要注意的是,除了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以外,情感激发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可以让学生感受文本中与人为善、孝敬父母等良好的品德,并且思考在生活中要如何加以运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生活迁移的方法正好能促使学生激活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迁移理论的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能体现“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它除了可以促使学生理解迁移、知识迁移、写作迁移、生活迁移以外,还有多种形式的迁移可以运用,如创造性迁移、口语交际迁移等。教师若能合理运用,则必然能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迁移,提高学习质量。

★作者通联:江苏苏州高新区吴县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尝试意象诗歌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七月诗歌
来自林间的风
再试试看
再试试看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