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莹+刘健
摘 要: 本文通过对近三年93名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的事迹分析,揭示了高校优秀辅导员的工作方法,特别是在五大发展观念下,他们的事迹给了广大高校辅导员深深的启迪。高校辅导员在完成各种繁杂工作的同时,更应该热“爱”学生,培养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从实际出发,培养自己和学生的政治责任感;形成不断学习的职业追求和不断进取的专业素养;学会从人性化角度发现并解决问题,形成崇尚创新的工作风气。
关键词: 无私奉献 结合实际 专业素养 个性化
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的高校辅导员,通过长时间与学生亲密接触,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最直接面对学生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面对读秒变化的社会,怎样才能在学生管理领域取得大的突破?现通过对93名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事迹的分析,探寻高校优秀辅导员的工作方法及创新。
一、热“爱”学生,无私奉献.
辅导员是学生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某些学校的辅导员面临难题——既要备课、授课,又要解决学生的各种纷争与矛盾,再加上辅导员自己家庭、生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多变、内容烦琐。面对如此多的难题,如何有效地化解呢?在60名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的事迹文本中,我们可以准确地找到答案——“爱”。辅导员对学生和工作的“爱”大多表现为“大爱、关爱、爱生、爱岗、忠爱”,共出现242次;学生对辅导员的“爱”大多表现为“喜爱、敬爱、最可爱”,共出现36次。如果出现一次“爱”相关组词就是辅导员给予学生一次爱的话,那么辅导员对学生付出的爱就是学生给予辅导员的爱的7倍之多,从而回答了我们前面的问题,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精神是辅导员顺利完成各项烦琐工作的重要条件。
二、从实际出发,培养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辅导员在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要求高校辅导员帮助高校学生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但是目前高校中一些辅导员很难将这项要求融入日常学生管理中,偶有融入一般也较为生硬。在93名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事迹中,我们找到了答案。他们通过结合自身和学校实际情况发现了一条条解决路径:
1.“突出民族特色,团结各族人民”。王金凤,注重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艾克热木·艾尔肯,积极投身于民族团结工作的第一线;王兵,组织了多期课余党校和“青马班”,用汗水真情浇灌民族之花;吐尔逊买买提·艾麦提江,精通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利用语言优势,做民族团结的宣传者和示范者;高弟,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紧密结合。
2.“组建学生社团,提高服务意识”。王慕清,创设“青年学思社”,引导学生关心时政、独立思考;霍虹,开辟26个志愿服务基地,带领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00余次;应伟清,带领学园团总支开展“领雁工程”;林韵玲,组织大学生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
3.“新媒体及互联网技术应用”。李萌,在网络上构筑大学生党务工作中心;石国卿,利用网络平台开辟思政工作新阵地;任雅才,开展微视频拍摄、微党課教育、微志愿服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三微”行动;张琪,北京高校首批辅导员工作室“琪人琪语”的主持人;简敏,采取学术引领、网络阵地等方式开展党建团建等学生工作。
4.“让经典教育人,让时事引导人”。靳敏,《第一代与非第一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徐川,“徐川思政工作法”、《答学生问: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等;马冬昕,结合时政新闻,开展研讨交流实践活动;刘巍,组织开展“读经典、温党史——党课育人工程”。
通过以上种种事迹看出,一名优秀的高校辅导员应该结合实际,找准突破点,在紧密结合党的政策方针的同时,又将党的需求融入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培养自己和学生的政治责任感。
三、不断学习,培养专业素养。
不断学习是成长的源泉,党中央对新时期教师行业的要求就是不断学习。目前很多专业教师扮演着“老班”的角色,他们是来自学院的任何专业教师,却成为高校辅导员中的一份子,但是其应具备的辅导员专业能力目前没有任何一所学校专门教授。高校辅导员成长需要培养“三大职业素养”,即爱生敬业、专业化发展和学习创新,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全都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毛霞,全国高级就业指导师、国际生涯教练、全球职业生涯全规划师,主持省部级政治工作专项课题2项,参与多项国家和重庆市社科项目研究,核心论文8篇;张金学,撰写学生工作论文23篇,主编《大学生安全教育》、参编《大学生危机管理研究》;李琳,创业咨询师和心理咨询师,论文21篇,主持和参与课题11项;任雅才,两次荣获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博客、优秀博文奖,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陈小花,成功地诠释了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理念,多次受广东省教育厅委派为全省辅导员培训班授课;简敏,国家心理咨询师,主持《高校青年自组织“在线集体行动”研究》等省部级以上课题8项,个人专著《校园危机管理策略创新:当代高校稳定的现实选择》;范蕊,专著《在海滩上种花——一个大学辅导员的工作日志》等;徐川,全球职业规划师、全国高校共青团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靳敏,指导学生创业获得武汉市“青桐计划”资助奖励、“湖北省青年创业先锋”,“大学新生高中学习经历及发展需求调查”等十余项实证研究;张家玮,连续三届获得由教育部思政司举办的全国高校辅导员博客评选活动“优秀博客奖”、“优秀博文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专项项目《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研究》子项目《大学生论坛使用现状研究》等;霍虹,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和职业指导师,论文18篇,主持参与课题14项;杨雪岩,辽宁省辅导员名师,教育部课题2项,省级及其他课题12项……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辅导员,在高效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应积极参加辅导员大赛、出版书籍、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加强科研工作要求,突出自我的专业素养。endprint
四、从人性化入手,敢于和崇尚创新
所谓从人性化入手,是一种辅导员和学生之间关系平等的理念,辅导员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注意人性要素,包括对学生的尊重、提供各种成长机会、注重双赢战略等,才能对错综复杂的师生关系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管理。“得人心者得天下”,在学生管理中多点人情味,敢于和崇尚用创新的工作方式赢得学生对辅导员的认同感,真正俘获学生,才能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无往而不胜。
1.从学生个性化入手。应伟清,针对低年级党员责任意识薄弱的现象,幵展了“领雁工程”,提出了“一联系一带动”,从横格和竖格上树立了党员的责任意识;任雅才,给予学生“私人订制”般的成长规划建议,开展“三微”行动;王兵,因人因事分类指导,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毛霞,努力为拔尖人才导航,构建“3+3”金字塔式学生工作模式;钟妮,心灵感受心灵工作模式,使每个班级都深深地烙上“钟妮风格”。
2.在网络利用上大作“文章”。王慕清,互联网思维融入工作,利用网络传递正能量;李萌,在网络上发出辅导员声音,撰写“萌哥有话说”辅导员专栏;石国卿,开设“老石下午茶”、潜心打造“青春蜕变”学涯规划等培训项目;李琳,撰写博文诗词教育引导学生。
3.成立师生工作室,创品牌活动。高弟,开创山东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高弟工作室”;张金学,关注大学生身心健康,组建“在一起微漫工作室”,推出系列漫画,被众多媒体转发;艾克热木?艾尔肯,为引导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与稳定成立“艾克热木民族团结正能量工作室”;陈小花,精心打造了“羊城文化之旅”、“一米阳光职业导师”等品牌活动;姜汪维,总结出“三基两线”的工作方法。
通过以上高校优秀辅导员的创新工作案例可以看出,优秀高校辅导员都是从人性化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创新工作方法。
五、优秀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启示
本文通过对93名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的事迹分析,揭示了优秀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方法及特点。特别是在五大发展观念下,面对着各种繁杂的学生工作,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辅导员,就更应该热“爱”学生,形成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从实际出发,培养自己和学生的政治责任感;养成不断学习的职业追求和不断进取的专业素养;学会从人性化的角度发现并解决问题,形成崇尚创新的工作风气。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教育部〔2006〕24号,2006.7.23.
[2]戴柳.浅析辅导员的工作要求[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6):55.
[3]卢艺思.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人性化管理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3.
[4]周谷平,王胡英.高校优秀辅导员基本角色形象及其特征——基于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事迹的文本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5(01).
[5]第七屆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风采展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5).
[6]第八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事迹文本[J/OL].中国大学生在线,2016.
[7]第九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事迹文本[J/OL].新华网,20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