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对G省88个县级政府的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

2018-03-06 11:26:51鹿,黄
闽台关系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定性公民变量

许 鹿,黄 林

(贵州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一、问题的缘起

政府透明是善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抑制腐败、促进经济增长和防止市场失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建设透明政府的诸多方式中,信息公开是较有效的措施。一方面,公开政府信息是对以往“保密”行政方式的改革,表明政府愿意放弃其信息优势,把政府的行动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体现了政府改革的意愿和决心;另一方面,公众通过政府公开的信息,能够了解政府决策及政策执行,获取与其自身生产生活相关的信息,实现公民的监督权和知情权。因此,探究政府信息公开的影响因素对于政府透明度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2008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以来,地方政府做了诸多努力,相继出台了具体实施办法。然而,“选择性公开”“无效公开”现象仍然存在,政府信息公开仍然给人一种强烈的“被逼迫”感觉,各地区、各部门、各层级政府信息公开程度存在较大差距。基于此,本文在识别影响政府信息公开关键因素的基础上,检验不同的因素组合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影响,提炼出影响政府信息公开的因素组合模式,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影响因素:国外研究

在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将透明列入其施政纲领以及维基解密事件之后,透明成为公共管理学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诸多机构和学者对政府信息透明度进行研究,但是这一领域仍然呈现碎片化的特点。国外对政府信息公开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人口因素。政府信息公开与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西方学者对社会―人口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口的数量、性别、年龄结构以及公民受教育程度以及公民收入等方面。公民对信息的需求是推动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力量[1],而这种需求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人口数量与信息需求正相关,人口数量越大的地区,对政府信息的需求会越大。[2]公民的性别和年龄结构对信息需求也有影响,相对女性而言,男性有更强的政治热情,更愿意了解政府政策,对政府信息的需求也越大[3];年龄在65岁及以上的公民,对政府信息公开也有更高的需求。此外,还有学者关注公民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对信息需求的影响,受过高等教育、有更高收入的公民具备获取政府信息的必备技能,且有更多的自信要求政府公开信息。[4]

2.经济因素。国外学者对经济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焦点在经济水平、城市大小、税收和财政赤字等方面。政府信息公开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大量财力的支撑,经济水平越发达,政府信息透明度也越高。[5]税收和信息透明度正相关,而财政赤字与信息透明度负相关。政府向纳税人收税,意味着要向其提供公共物品,政府信息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其质量的好坏自然也受到纳税人的监督[6-7];财政赤字较低的政府,为了宣扬其政绩,以利于下一次的选举,往往会公开更多的信息,政府的透明度也会越高。[8-9]城市的大小也是影响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变量,因为大城市管理着更多的公共财政,意味着更高的政府透明;政府信息公开需要更多的人力和资源,大城市更加具备这些条件。[10]

3.政治因素。受政治体制的影响,一些西方国家的政府信息公开往往与政治参与、政党竞争、政治意识形态存在关联。有学者研究发现,选举过程对政府信息公开有促进作用,对政党而言,在选举之前,常常会披露大量的信息,向公民展示其绩效、宣扬其执政理念,以此来获得更多的选票[11],结果是政府的透明度大大增加。越透明的政府意味着越负责,公民愿意选择透明、负责的政府来代表自己的利益。[12]

4.其他因素。政府信息公开的其他影响因素还有很多,如有学者对北欧国家的在线公开信息进行分析,发现政府的资源、债务、人口密度、公共财政支出与政府信息公开相关。[13]也有其他研究发现,电子政务、行政效率、服务意识、媒体压力、信息提供者的态度、失业率等对政府信息公开也存在影响。[14]

总之,国外学者的研究具有探索性,且未形成一致的结论,但对研究中国政府信息公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政府信息公开的影响因素:国内研究

1.内外部动力。这种研究将政府信息公开的影响因素等同于动力机制[15],认为政府信息公开受到内外部力量的共同作用。有学者认为,“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转变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始动力[16],公众的权力意识和信息需求以及市场对信息的需求形成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压力[17],而信息技术、外部经济环境、非政府组织等外部因素是信息公开的推力和引力。[18]

2.官僚组织行为。这种研究将官僚组织的行为和策略视作影响政府信息公开的关键因素,认为政府信息公开受到以下三种类型的行为和策略影响。第一,政府选择性公开的影响。严仍昱认为,政府信息公开意味着政府借助信息获得寻租机会的减少和谋取私利空间的紧缩,政府在私利的驱使下,必然会千方百计阻碍政府信息公开向前发展。[19]但是,在制度和绩效考核的压力下,政府及其官员必须公开信息,所以就采取了选择性公开的策略,且在公开信息过程中,往往是避重就轻,只公开那些能够公开、容易公开而又不会危害其利益的信息[20],这就造成了“群众关心的信息不公开,公开的信息群众不关心”的现象。由于各个地方政府选择性公开的程度不同,导致信息公开的程度也存在差异。第二,政府及其官员面临激励的影响。在我国,信息是由政府生产和提供的,无论是地位上还是信息的掌握上,相对公众而言,政府占有绝对优势。政府是努力保持还是放弃这种优势,取决于其面临的激励——规避问责风险。在政府信息公开中,一方面政府及其官员了解信息公开所带来的益处,另一方面政府及其官员担心公开的信息出现错误或信息被扩大解释甚至误解时要承担责任。而政府及其官员面临这种“两难困境”时的选择常常是策略性地公开。也就是说,不愿负担政治责任是影响政府信息公开的因素。[21]在我国未将政府信息公开纳入绩效考核的背景之下,政府信息公开显然不会太理想。第三,政府组织体系建设的影响。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条例》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要想发挥其效力,取决于实现透明政府建设的行政管理制度体系的建构。[22]13-22

3.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阎波将政府信息公开视为政府创新活动,运用创新影响因素理论验证了领导意愿、创新氛围、资源禀赋、居民压力和环境压力对政府信息公开具有正向的影响。[23]马亮将市级政府信息公开的影响因素归纳为政府资源与能力、政治规范和法制化进程、公众压力和需求。[24]张鸣运用委托―代理理论考察了政府信息公开问题,提出公众受教育水平、网民比例、城镇化水平、政府与市场关系、组织配套、制度配套、技术运用、地方领导意愿、法律制度环境、政府在职消费是影响政府信息公开的因素。[25]李春阁认为,应该从制度、组织、权力、市场、舆论等驱动政府信息公开的核心因素入手,考察政府信息公开。[26]

目前,学界对政府信息公开影响因素的研究已初具规模,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第一,观点间联系不足,并未形成一套统一的标准;第二,研究的对象多是国家和省级层面,未将触角延伸至县级层面;第三,研究更多强调单个变量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影响,或者是多个变量同时影响政府信息公开,缺乏用变量之间的组合方式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影响进行分析。

鉴于此,本文将运用定性比较研究方法(QCA),以G省88个县级政府为研究对象,识别影响政府信息公开的关键因素,尝试提出一套解释影响县级政府信息公开影响因素的组合方式,并试图回答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可能性关系组合,力求窥探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在规律,破除政府信息公开这一“纸幕”。

三、数据与变量

(一)变量选取思路

基于易于测量和可靠性原则,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梳理出影响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外部四个变量。

政府信息公开的外部影响变量可以归纳为:资源禀赋和公民需求。资源禀赋包括经济水平和城市大小。一般认为,经济水平越高,政府的信息公开会越好。[27]信息公开需要地方政府做好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这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因而,经济水平较高的政府通常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表现较好。城市的大小也是重要的影响变量,城市越大,对信息的需求会越大,而且大城市有更多的资源用于信息技术设施建设,相对小城市而言,大城市的管理者也更愿意通过网络与公众互动。

公民需求也可能促使政府公开信息。有学者指出,公众的压力和需求是推动政府信息公开至关重要的力量。由上文所述,公民需求受到公民受教育水平、收入、年龄、性别的影响。本文主要关注受教育水平对公民信息需求的影响,原因在于:已有的研究表明,学历较高的公众对信息的需求程度、接受能力和处理能力都较高,所以教育水平较高的区域,居民倾向于推动政府公开相关信息;在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中,律师和学者等“积极公民”充当了主力军,这说明受教育水平对公民信息需求的影响比其他因素更大。

政府信息公开的内部影响因素也可以概括为两个:领导意愿与组织保障。在当代中国,地方政府主要领导推行政府信息公开的意愿往往决定着这项政策的执行程度,领导对待信息公开的态度往往决定着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度。[28]本文用领导参加相关会议和参加在线访谈来衡量领导人的意愿,因为领导参加相关会议和参加在线访谈,表明领导的意愿是积极推动政府信息公开的;尽管政府工作人员存在着“两难困境”,但是地方政府主要领导积极参加相关会议,积极地与公民交流互动,对下属起到表率作用,表明领导对下属工作的信任和支持,可以减弱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顾虑。

组织保障也是影响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因素。《条例》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执行效率有赖于组织基础。制度如欲获得稳定的执行机制,必须拥有自身的组织基础,制度化的过程与组织的行动息息相关。[22]13-22在组织保障领域,以往的研究多是关注制度建设和机构建设,但通过调研发现,G省88个县(市、区、特区)都已设置了专门机构管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且本级单位的相关制度也都建立完善,所以,本文用是否有专职工作人员来衡量组织建设的程度。这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政府信息公开作为一种专门性的工作,需要专业化的工作人员;专业化促使每一员工都成为各自领域的专家,对自身的业务会更加熟悉,因为专职工作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了解自身所从事的职业。二是在部门编制较为紧张的条件下,设置专职岗位和配备专职人员,也表明政府重视的程度。三是在实地调研中也发现,专职工作人员在解释信息公开的相关问题和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方面都比兼职人员更专业和耐心。同时,政府信息公开需要大量的财力支撑,政府是否愿意投入专项资金用于信息公开,往往影响信息公开的程度,因此本文还用是否有专项资金投入来测量组织建设。

(二)数据来源

1.被解释变量

政府信息公开:本文以《G省县级政府透明度第三方评估报告》的得分来测量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度(报告以百分制进行打分和排名),得分在60分及以上编码为1;得分在60分以下编码为0。

2.主要解释变量

资源禀赋:主要用经济水平和城市大小两个变量来测量。经济水平用2016年GDP来测量,数据来自G省各个县级政府的政府工作报告;城市大小用2015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来测量,数据来自G省统计局官网。

公民需求:用公民受教育水平来测量。受教育水平用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测量,数据来自《G省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

领导意愿:用领导参加政府信息公开相关会议和参加在线访谈两个变量来测量,数据来自G省各个县级政府信息公开年报和通过申请公开获得的资料。

组织保障:用专职工作人员数和专项资金投入数两个指标来衡量,数据来自G省各个县级政府信息公开年报和通过申请公开获得的资料。

四、研究方法

(一)分析策略:定性比较分析方法

定性比较分析(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QCA),是由拉金于1987年首次提出的。作为一种相对新的分析方法,它基于布尔代数原理(Boolean Algebra)对案例进行系统比较[29],即通过对每个案例的多个因果条件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找到一种能导致社会现象的条件组合方式。它研究特定的变量组合对结果的影响,而非单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30]定性比较分析分为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法(csQCA)、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和多值集定性比较分析(mvQCA),本文选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csQCA)作为研究方法。*本研究虽然弥补了以往研究的不足,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将文本内容或连续数据转换为二分变量,可能会受到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文中用中位数作为变量划分的“阈值”,可能会存在精确性的问题,影响变量的测量,以后研究可以尝试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或“多值集定性比较分析”等方法,力争精确测量数据;第二,在变量的选择上可能存在同质性过高的问题,缺乏跨区域的比较,可能会影响结论的适用性。

表1 真值表示例

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csQCA)分三个步骤:第一步,将所有变量进行二分处理,构建二分数据表,解决数据表中的矛盾组合并构建真值表(True Table)(见表1);第二步,分析真值表得到的初步、理想的结论,利用“布尔最简化原则”对结论进行简化;第三步,通过分析结果与案例的探讨,进行结论解释。[31]

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是一种定性方法,一致性(Consistency)和覆盖率(Coverage)是运用此方法进行研究的两个重要指标。一致性主要用于判断是否构成充分或必要条件,该指标大于0.9,说明构成充分或必要条件,表明该指标可以独立解释结果变量;该指标小于0.9,说明该指标需要与其他变量一起解释结果变量。覆盖率表示对应的条件组合覆盖结果案例的比例,相当于解释力,数字越大解释力也越强。一致性和覆盖率的公式如下:

Consistency(Xi≤Yi)=∑[min(Xi,Yi)]/∑Xi

Coverage(Xi≤Yi)=∑[min(Xi,Yi)]/∑Yi

(二)案例来源与资料收集方式

本文以G省88个县(市、区、特区)政府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以下考虑:第一,以往的研究多以省级或市级政府为研究对象,较少关注县级政府的信息公开;第二,G省在2016年委托第三方对88个县级政府透明度进行评估,本文以这个评估结果为依据,有一定的科学性;第三,G省在2017年将政府信息公开纳入到政府考核体系中,所占比例为4%。[32]对县级政府信息公开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政府绩效考核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资料收集方法是:以政府官方网站、百度网和知网数据库为搜索引擎,通过G省88个县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报、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年鉴等获得一手资料并进行编码和数据处理。当以上方式均不能获得信息时,采用依申请公开、电话咨询以及访谈的方式获取资料。

拉金认为,用于定性比较分析的变量可以明确二分,但是在实际的研究中,有很多变量并不具备二分的特点。因此,有学者用中位数对变量进行处理。本文的公众受教育水平、经济水平、城市大小几个变量借鉴了国内外学者对变量的处理方法,将处于数列的中位数及以上的变量编码为1,处于数列的中位数以下的变量编码为0(见表2)。

表2 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赋值

五、定性比较分析与结果

(一)单变量必要性分析

本文选取公众受教育水平(GZSJYSP)、经济水平(JJSP)、城市大小(CSDX)、参加相关会议(CJXGHY)、参加在线访谈(CJZXFT)、专职工作人员(ZZGZRY)、专项资金投入(ZXZJTR)作为解释变量,政府信息公开的透明度得分(TMDDF)为被解释变量。按照定性比较分析的原理,先对单变量的一致性进行分析(见表3),结果显示,单一变量的一致性均小于0.9,不足以构成影响政府信息公开程度的必要条件,表明政府信息公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还需要对条件变量的组合方式进行分析。

(二)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

运用fsQCA*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是对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的修正和补充,在软件的设计上,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包含了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的功能,通常情况下,研究时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的软件(fsQCA)。软件对各条件变量组合方式的一致性进行分析(见表4),表4中的五种条件组合是对政府信息公开影响较显著的组合,通过将字母转化为中文文字,可以得出以下五种组合:

表3 单变量分析结果

组合一:~城市大小*~经济水平*专职工作人员*专项资金投入*参加相关会议

组合二:城市大小*经济水平*参加相关会议*~参加在线访谈*公众受教育水平

组合三:城市大小*经济水平*专职工作人员*专项资金投入*参加相关会议

组合四:~城市大小*~经济水平*专职工作人员*专项资金投入*参加在线访谈*~公众受教育水平

组合五:城市大小*经济水平*~专职工作人员*~专项资金投入*参加相关会议*公众受教育水平深度挖掘以上五种条件组合,可以得到两种解释模型:内外部推动型和内部推动型。

表4 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结果

注:表格中的“*”表示“和”,“~”表示“非”。

1.内外部共同推动型。内外部共同推动型模式适用于解释经济水平偏高、城市规模偏大,以及在资源禀赋、公民需求、组织保障和领导意愿四个方面涉及项目较多的县政府信息公开情况。其特征是在这种模式驱动下的政府信息公开程度较高。其原因是这些县级政府自身经济水平较高,具有资源保障和技术支持;在组织保障和领导意愿以及公民需求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政府信息公开情况较好。

该解释模型的条件组合是组合二(城市大小*经济水平*参加相关会议*~参加在线访谈*公众受教育水平)、组合三(城市大小*经济水平*专职工作人员*专项资金投入*参加相关会议)、组合五(城市大小*经济水平*~专职工作人员*~专项资金投入*参加相关会议*公众受教育水平)。组合二表明,在城市规模较大、经济水平较高的县存在着政府内部的推动和公民需求表达;或者是在城市规模较大、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政府内部的推动和公民需求表达存在一项,那么政府信息公开程度就会比较高。组合三表明,在城市规模比较大、经济水平较高的县,只需要有组织保障(专职工作人员、专项资金投入)和领导重视,政府信息公开程度就会比较高,公民需求的作用并不明显。组合五与组合二类似,表明在城市规模较大、经济水平较高的县,领导的重视程度和公民的需求压力是推动政府信息公开的关键因素;在这种情况下,组织保障(专职工作人员和专项资金投入)这一因素的作用不明显。

2.内部推动型。内部推动型模型更适用于解释经济欠发达和公民需求不强烈的县域政府信息公开情况。其特征是在该模式驱动下的政府信息公开效果不够明显,但是仍能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主要原因是,在内部推动型模式下推动的县域信息公开,往往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在缺乏足够的资源和经济基础的前提下,仅依靠政府内部推动和领导的意愿进行信息公开,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这种模式表明,政府信息公开与其说是受资源、制度等外部因素的驱动,不如说是受主要领导人出于个人关切和兴趣的驱动。这从实践中也得到反映,即处于该模式中的县级政府信息公开得分没能跻入前十名,在全省排名都居于20至40名之间。

该解释模型的条件组合是组合一(~城市大小*~经济水平*专职工作人员*专项资金投入*参加相关会议)和组合四(~城市大小*~经济水平*专职工作人员*专项资金投入*参加在线访谈*~公众受教育水平)。在经济水平较低、人口规模较小、公众受教育水平不高的县,可以通过增加专职工作人员和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来推动政府信息公开;这种情况下,领导参加在线访谈和积极参加相关会议两个变量只要出现一个就能提升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度。这一类城市,虽然政府信息公开受到外部条件的掣肘,但是仍然能够借助领导重视、良好的组织保障来克服自身的先天缺陷,进行信息公开的建设。这一路径也解释了为什么部分偏远地区的城市仍然能够将信息公开做得比较突出。

六、结论与建议

本文运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csQCA)对G省88个县(市、区、特区)政府信息公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存在两种推动政府信息公开的模型,即内外部共同推动型和内部推动型。内外部共同推动型信息公开模式表明,政府信息公开不能够只依赖于地方资源,还应受到地方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同时,也应该引导和鼓励公民参与,让社会和公民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共同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内部推动型模式揭示了经济状况欠佳、偏远地区的政府信息公开仍然做得很好的原因,这对于今后政府信息公开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政府信息公开并非仅仅靠资金投入来驱动,还有赖于政府的积极推动、公民的积极参与。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夯实政府信息公开的组织基础,保障政府信息公开水平。制度的执行效果,有赖于具体的组织基础,可以通过提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增加专职工作人员、加大专项资金投入来夯实信息公开的组织基础,保证政府信息公开质量。第二,提高政府主要领导人重视程度,助推政府信息公开。如前文所述,政府主要领导人的重视对于政府信息公开程度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政府信息公开中,政府主要领导人应提高重视,积极推动政府信息公开。第三,引导公民参与,借力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引导公民参与政府信息公开,发现公民的偏好和需求,借助公民的需求推动政府信息公开。

[1] PIOTROWSKI J,GREGG G.Citizen attitudes toward transparency in local government[J].The 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2007(3):306-323.

[2] ESTELLER-MORE A,OTERO J P.Fiscal transparency:(why)does your local government respond?[J].Public Management Review,2012 (8):1153-1173.

[3] KENTJENNINGS M.Gender roles and inequalities in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results from an Eight-Nation study[J].Political Research Quarterly,1983 (3):364-385.

[4] SMITH K.Voluntarily reporting performance measures to the public a test of accounting reports from U.S.cities[J].International Public Management,2004(1):256-271.

[5] HAMEED F.Fiscal transparency and economic outcomes[M].IMF Working Paper: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Washington,2005.

[6] LASSEN D.Political accountability and the size of government:theory and Cross-Country Evidence[C].Economic Policy Research Unit and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Working Paper,2001.

[7] FEREJOHN J.Accountability and authority:towards a model of political accountability[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131-153.

[8] MARCEL M,TOKMAN.Building a consensus for fiscal reform:the chilean case OECD[J].Journal on Budgeting,2002(3):35-56.

[9] ALT J E, LASSEN D D.Fiscal transparency,political parties,and debt in OECD countries[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6 (6):1403-1439.

[10] GUILLAMON M-D,BENITO B.The determinants of local government's financial transparency[J].Local Government Studies,2011 (4):391-406.

[11] ASHWORTH J, GEYS B,HEYNDELS B.Government weakness and llcal public debt development in flemish municipalities[J].International Tax and Public Finance,2005 (4):395-422.

[12] BAVETTA S, PADOVANO F.A model of the representation ofinterests in a compound democracy[J].Constitutional Political Economy,2000 (1):5-25.

[13] GALERA A,BERJILLOS A,LOZANO M.Identifying motivation of the local governments to improve the sustainability transparency[J].Transylvanian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2015 (45):149-167.

[14] MARCEL M,TOKMAN M.Building a consensus for fiscal reform: the chilean case[J].OECD Journal on Budgeting,2002 (3):35-37.

[15] 段尧清,汪银霞.政府信息公开的动力机制[J].情报科学,2005(10):1457-1460.

[16] 赵国洪,黎小兰.中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有效性及驱力模型分析:基于相关性的分析[J].电子政务,2012(12):12-13.

[17] 李晓燕.地方政府信息公开运行机制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学术论坛,2014(2):41-42.

[18] 肖鹏,阎川.中国财政透明度提升的驱动因素与路径选择研究——基于28个省份面版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4):199-206.

[19] 严仍昱.政府信息公开中的利益博弈与策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77-80.

[20] 韩志明.行动者的策略及其影响要素——基于公民申请政府信息公开事件的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10(4):12-23.

[21] BANNISTER F,CONNOLLY R.The trouble with transparency: a critical review of openness in e-government[J].Policy and Internet,2011(1):1-30.

[22] 李学.法令之后:政府信息公开经验现实的反思——基于省级《政府信息公开报告》文本的内容分析[J].社会科学,2011(9):13-22.

[23] 阎波,李泓波,吴佳顺,等.政府信息公开的影响因素:中国省级政府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3(6):67-77.

[24] 马亮.政府信息公开的影响因素:中国地级市的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2012(9):142-146.

[25] 张鸣.委托代理视域下政府信息公开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5(2):32-38.

[26] 李春阁.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影响因素[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3(3):60-63.

[27] 严荣.从政府信息公开到透明政府[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6(3):34-44.

[28] PIOTROWSKI S J,ZHANG Yahong,LIN Weiwei, et al.Key issues for implementation of Chinese open 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gulations[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09 (1):129-135.

[29] ISHIDA A,YONETANI M,KOSAKA K.Determinants of linguistic human rights movements:an analysis of multiple causation of LHRs movements using a boolean approach[J].Social Forces,2006 (4):1937-1955.

[30] DELHI V,MAHALINGAM A,PALUKURI S.Governance issues in BOT based PPP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in india[J].Built Environment Project & Asset Management,2012 (2):234-249.

[31] 里豪克斯,拉金.QCA设计原理与应用:超越定性与定量研究的新方法[M].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2017:36-57.

[32] 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人民政府2016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EB/OL].(2017-03-27)[2017-11-12].http://www.gzgov.gov.cn/ztzl/zfxxgkndbg/gzszfxxgkzgbm/gzszfbgt/201703/t20170328_713816.html.

猜你喜欢
定性公民变量
论公民美育
分裂平衡问题的Levitin-Polyak适定性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当归和欧当归的定性与定量鉴别
中成药(2018年12期)2018-12-29 12:25:44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电影(2015年4期)2015-11-29 07:32:17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变量
共同认识不明确的“碰瓷”行为的定性
殴打后追赶致人摔成重伤的行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