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活动海报
2 盐津县城
3 水墨·盐津六校联合设计工作营开营仪式
4.5 设计工作营专家调研
6 参加工作营的团队进行现场调研
7 参加工作营的团队进行现场调研
8 参加工作营的团队进行现场调研
为了加快推进盐津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提供精细化设计和新技术的集成示范,打造人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典范和山水城市示范区域,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人民政府主办,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世界建筑杂志社承办,组织了由在京6所知名院校的建筑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计团队参与的2017水墨·盐津六校联合设计工作营,工作营方案终评暨颁奖仪式于12月27日在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举行。
盐津县是云南省昭通市下辖县,山水生态环境优越,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同时也是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国家级贫困县。此次设计工作营与盐津县域景观建设、旅游部署等相关工作结合,以落雁乡和牛寨乡为设计场地,邀请参与团队为盐津提供具有可实施性的民宿设计方案,旨在将民宅或构筑物改造为民宿,增加景区丰富性与景观表现力,为盐津未来的全域旅游发展提供示范。
受邀参加此次工作营的设计团队来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根据盐津县政府提供的指定区域与地点进行民宅的改造提升设计,增加景区丰富性与景观表现力,为盐津未来的全域旅游发展提供示范。工作营鼓励参与团队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提出具有创造性、想象力的设计方案。
设计地点由各校参加此次工作营的团队进行抽签决定,进行为期2天的实地调研,设计时间约2个月。
设计要求在指定地点将普通民宅与建构筑物改造设计为可供使用的民宿建筑,需包含住宿、餐饮等基本功能,考虑与当地景观及乡村未来发展的融合,创造氛围怡人的空间。
设计者在进行细致深入的调研基础上,自拟设计任务书,方案需具有可实施性和持续发展的可能,并对建筑造价进行核算。
2017年10月7-10日,在盐津县举办设计工作营启动仪式,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秘书长曲长虹、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晓东与6所院校的设计团队师生赴盐津县进行实地踏勘测绘,收集设计基础资料。
10 月11日-12月11日,各设计团队完成了方案制作及提交。
12 月9-10日,专家评委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张泉、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吕品晶、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兼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张大玉、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贾东、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陈喆、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城乡规划系系主任高巍与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郑筱津一起赴盐津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对盐津县总体规划的编制、水田新区城市设计、水田文化综合体给与了专业建议。
12月27日,方案终评暨颁奖仪式由盐津县副县长李保林主持,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张泉、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兼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张大玉、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夏海山、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戴俭、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贾东、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研究生部主任韩涛出任评委。
经过方案陈述及最终评审,此次设计工作营评选出优胜奖1名,佳作奖2名,优秀创意奖3名。
优胜奖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团队
作品名称:聚贤谷·基于民居改造的乡创平台搭建
指导老师:张弘、周政旭
参赛学生:程正雨、何可、谢娜、谢祺旭
参与踏勘:韩冬辰
佳作奖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团队
作品名称:瓴居·盛于山水之间
指导老师:胡雪松、齐莹
参赛学生:管畅、李文博、潘奕、张超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团队
作品名称:落雁归来 ·三合小筑
指导老师:王新征、王又佳
参赛学生:刘玉倩、骆路遥、苗菁、孙艺畅
踏勘带队:贾文燕,Christian Brian Jessen
优秀创意奖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团队
作品名称:竹居雁山
指导老师:李宁
参赛学生:白洋、陈妍羽、吴越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团队
作品名称:织间·叠山·竹宿
指导老师:周宇舫、王文栋
参赛学生:曹岳、贺紫瑶、黄明、石泽元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团队
作品名称:司农有时·不只是民宿的民宿
指导老师:石克辉、潘曦
参赛学生:段与石、李明松、李兆平、徐占一
6所学校参与团队所呈现的设计方案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各有所长,对于乡村的发展、更新与改造的新模式,以及新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行了探索,将为盐津县提供参考。
9 参加工作营的团队进行现场调研
10 评委合影(左起:韩涛、夏海山、贾东、戴俭、李保林、郑筱津、张泉、曲长虹、庄惟敏、张大玉)
11 评委及六校设计团队合影
优胜奖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团队
作品名称:聚贤谷 ·基于民居改造的乡创平台搭建
指导老师:张弘、周政旭
参赛学生:程正雨、何可、谢娜、谢祺旭
参与踏勘:韩冬辰
1 外景效果图
2 现状调研
评委评语:在设计方向上,根植于环境,针对需求目标清晰,设计方向明确;在设计方法上,营造出的具有特定文化氛围的建筑内外场所,令人印象深刻,特别是在保护与创造之间找到了结合点,建构技术体系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手法成熟;在设计方案上,成果表达简洁,方案很好地呈现了设计构思方向,设计主题突出,是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
山水·聚贤
这个方案名为山水·聚贤,我们希望为牛寨乡乡创平台的搭建提供一个可行性高的策略和可以快速实现的方案。将更多的人和资源引入到我们的牛寨乡中。
我们引进乡创加速器的功能,将原有的单一生产模式,转化成一个多元的生产结构。设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进而发展成为新兴产业核心区,并引进更多的商贸洽谈资源,推动当地民宿发展。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完善的乡村创业平台,成为振兴牛寨乡发展的核心动力。
从设计策略上我们因地制宜考虑房屋现状,希望对房屋带来最小扰动。前期我们通过3D全站数据扫描,获取了房屋的全部数据,尽可能保护原有结构,因此也对我们的设计提出了限制。我们设计进行土地整治、清理建筑周边随意加建的临时构筑物、整合面积,在南侧加建一栋建筑,作为精品民宿。
在空间内部,我们尝试打破原有的空间格局,让单调的五开间产生变化。同时也考虑了与周边的景观资源建立良好的互动。原建筑呈L形,长边部分为五开间旧的木结构,短边部分为较晚建的砖墙结构。根据各部分结构的不同特点,我们分别进行处理。我们选择将其中两间改造为工作室。中间原有的堂屋可作为阶梯教室和活动室使用。
加建的民宿和改造的旧建共同围合出我们的核心集会空间,它可以作为教室的补充空间,承载更大的人群。下沉的设计加强聚集感,在这里可以举办各种集会活动。
通过最初的构建讲习所,来推动大学生返乡创业和更多的旅游互动,书写更精彩的乡村故事,这便是我们设想的聚贤谷模式。
4 露天讲堂效果图
5 模型
6 平面1-主人卧室5-会议室9-露天讲堂2-厨房6-展厅10-工作室3-主人起居室7-阶梯教室11-客房4-公共工作室8-前台
7 轴测
8 立面
佳作奖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团队
作品名称:瓴居·盛于山水之间
指导老师:胡雪松、齐莹
参赛学生:张超、李文博、潘奕、管畅
评委评语:该方案抓住了山的形态和水的意境,在建筑形态组成上采用了简约而着力突出材料本质的手法,在空间布局上大胆实现了空间流动,把这两者融为“瓴居”,并与生产、生活、生态有机地结合起来。现场陈述完整而重点突出。
瓴居·盛于山水之间
樱花园五号院位于云南省盐津县牛寨村樱花园园区内。房屋背山而建,坐南朝北,正面为自家耕地以及未来的樱花谷,视野开阔。房屋梁架为穿斗式,具有明显的川南民居风格。房屋分为两层,一层中间为神堂,神堂两侧为起居室和卧室,两端为猪圈、厕所和厨房;二层由木梁和木板或竹板承托,现堆满杂物。外观为机制瓦、水泥屋脊的屋面和灰色线条白色抹面的墙壁。
1.2 外景效果图
房屋原住的一家四口未来将继续生活在这里,并在当地谋求发展。他们对即将焕然一新的房屋充满了期待,也提出了多种使用设想。为了改善户主的居住条件、满足各方的使用需求,同时延续村庄的乡土文化、打造产业转型试点,设计团队拟将五号院改造成一个集特产销售、休闲、住宿于一体的复合型民宿。
改造策略上,设计团队拆除现有机制瓦屋面、二层楼板、部分杂乱梁架以及围护结构;保留了体现川南传统民居风格的穿斗结构、具有地方特色的神龛、灶台和地火炉,置入新的结构体系和新的厨卫系统,与传统元素相对比呼应。同时,扩大门厅的范围以增强房屋的公共性;置入“玻璃盒子”以增加公共空间;增设两部楼梯以改善垂直交通;增设二层客房来满足民宿功能。并将功能流线进行细致的调整,形成“左宅右店”的空间格局。调整后的功能空间可根据使用情况进行适应性的变化,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和不同季节的居住特点。另外,设计团队提取当地山的形态和水的意境,用传统屋面材料延伸西侧屋顶向下伸展的趋势,使之具有高度的视觉识别性。
经营策略上,投资方、村委会和房主共同承担改造的投资成本,并分别从客房、会议室租赁、樱花产品销售、民宿餐饮以及邻居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收益进行分成。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多方的共赢,还能推动当地产业转型、打造盐津专属名片。
设计团队将其命名为瓴居。“瓴”,即屋面之瓦;“居”即居住的地方。“瓴居”即为一座屋顶具有典型特征的房子;同时取“邻居”的谐音,寄予了设计团队打造人与自然相互和谐、房客与房主和睦共处的现代民宿的殷切希望。
3-6 内景效果图
7 全景表现图
8 一层平面
1-菜地4-神龛7-厨房10-烧烤台
2-禽舍、猪舍5-门厅8-休憩厅11-游憩台
3-主人卧室6-炉池9-盥洗台12-后院
9 二层平面
13-储藏
14-会客室
15-客房
10 北立面
11 西立面
12 剖透视/大样
佳作奖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团队
作品名称:落雁归来·三合小筑
指导老师:王新征、王又佳
参赛学生:刘玉倩、骆路遥、苗菁、孙艺畅
踏勘带队:贾文燕,Christian Brian Jessen
1 外景效果图
评委评语:该方案体现了该校建筑学教学的空间营造、实体建造、细部构造的体系训练逻辑,以保留的主体木构架、悬浮的3个小盒子、植入的火墙体系讲述了空间开放与独立、生活差异与并存、文化延续与演变的一个小故事。诚然,其火墙形式及烟囱造型还可继续推敲改进,但己是一个可以充分肯定的佳作。
落雁归来·三合小筑
落雁三号院改造项目位于盐津县落雁乡一个高出地面约3m的小山包上,临近新建成的落雁乡景观木栈道,背靠深山,面向水田,自然景观优美。
三号院是典型的西南地区三开间穿斗式民居,左右侧各为单厦;现状的功能分区集中在一层,二层空间被分片化作谷物晾晒区使用。屋主是一位70多岁的独居老爷爷,身体较为硬朗。结合当地政府精准扶贫、真正落地的要求和屋主的实际需求,通过现场调研和后期不断的设计推敲,提出从村民、游客双向出发,将有品质的民宿空间与乡村原始淳朴的生活相结合的设计概念。
盐津县夏季炎热,冬季温度虽不低,但体感温度普遍较低;在现场调研的过程中,当地人也多次表达了对于增强冬季供暖的需求。区别于大多数旧房改造“整体封闭保持室内温暖”的方式,设计从当地人习惯的“点状取暖”出发,将居住单元(包含卧室、卫生间等)作为独立的箱体置入已有的木结构体系中,而房屋的其他空间则以火墙为主要热源,建立起以火墙为中心的餐厨、起居复合型空间。打破传统民居中各开间互相割裂的状态,将公共空间设计与“地、架、墙”三者的处理相结合,形成一个较为开放通透的整体。
同时,以轻钢复合系统介入乡村建筑的设计与建造,这种快速、可预期良好质量的装配式建造系统既可以让当地村民非常方便地参与其中,还可以将设计师的能量放大,使得改造方案的可复制性成为可能。手工化与工业化两者相结合的建造体系带来对建造品质的把控和对具有人情味的乡村生活的追求,是对偏远乡村在既定条件下居住空间营造的积极尝试与思维拓展。
2 建构逻辑图示
3-6 内景效果图
7 模型局部
8 剖透视
优秀创意奖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团队
作品名称:竹居雁山
指导老师:李宁
参赛学生:白洋、陈妍羽、吴越
评委评语:以建筑实际条件为出发点,改造谨慎,花费较少,可行性高。立面形式富于创意,保护了建筑的乡土风貌。室内采光、通风可应对不同现代需求进行开启和转换,设计上有一定突破。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团队
作品名称:织间·叠山·竹宿
指导老师:周宇舫、王文栋
参赛学生:曹岳、贺紫瑶、黄明、石泽元
评委评语:所选改造建筑与其他设计地点不同,属于现代乡村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亟待整治,设计团队提出了3个设计方案,考虑到结合当地材料与当地需求,采用了新思路,给出了非常有创意的乡村建筑解读。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团队
作品名称:司农有时·不只是民宿的民宿
指导老师:石克辉、潘曦
参赛学生:段与石、李明松、李兆平、徐占一
评委评语:设计充分调研了村庄传统的生活与生产形式,对周边的生活给予很多的考虑,对于相关功能在室内和室外都给与了有针对性的空间和创新性的场地解决方案,有利于在未来的可持续运行。
2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团队作品:织间·叠山·竹宿
3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团队作品:司农有时·不只是民宿的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