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清城区东城街第一初级中学 黄洁玲
广东省语文中考试卷总分120分,作文50分,作文比重大,但学生对于这道题可谓既怕又恨,普遍得分不高,分数一直徘徊在及格线,想提高,时间短。因此在九年级的中考备考教学中,作文训练应该要占重要的位置。
如写亲情,则到多会写自己生病,父亲(或母亲)送自己去医院,自己从中得到感悟。写友情,则写自己和朋友有误会等,千文一面,抒情一致,没有创新。
口语式,不善用修辞,没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如某生的《沉醉友谊的世界》中有这么一段描写:当我醒来的时(候)已经五点几了,我迷迷糊糊的看见小英进来了。我看到她背着书包,手里拿着东西,我问:“你怎么不回家先啊?”她说:“你别等我了,管好你自己吧!”她从她的书包里拿一盒退烧药出来,然后她去倒了一杯热水,看我说:“快吃药吧!吃了药就退烧的了。”……这段文字带有粤语方言,描写人物平板,对话啰嗦,没有细节描写。
一般就是开头,经过,结果。学生记事一般就是按照时间顺序写,平铺直叙,没有起伏。很少出现其他叙事形式,如倒叙、标题式、童话式等。
作文中少了我的存在,我是个冷冰的人。作文,本质是“因情而作”,有了情感,才让我们写下来。作文无“我”,等于是一个少了灵魂得人,冷冰、无趣。学生作文时一般只关注事件的发展,对于人物情感的关注度很少,甚至没有,因此造成作文中情感的缺失,忽略的作文本质的方向。
学生写作中,这个问题很突出。主要是写作的整体意识缺失,写作技巧生疏导致。
作文一定要写有“我”之境,没有写出“我”的文章的抒情主体是冰冷的,正所谓“我手写我口”。大部分学生在写作文时,没有半点笔墨涉及自己的情感变化,“我”只是一个拼凑出现的人物,没有情感,自然文章也“薄情”了。写作文的有“我”对策是,提议学生在写作文时对自己(或主人公)的情感要有一定文字的描写,这样虽说是硬性规定,在开始时是僵硬的摹写,但时间长了,学生就能注意“我”了,以后就会关注和写好。
对于城乡结合部的九年级学生,底子差,阅读面窄,仿写优秀作文会是短时间提高写作技巧的途径,优秀作文中,课文范例则是学生最熟悉的素材。如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小巷深处》是写人记事的范例,特别是对盲母的刻画描写是学生很好的借鉴,让学生多读、多仿写、运用就会有一定效果。
课文中的写作范例还有描写景物的《春》《济南的冬天》;写物的《石榴》,散文《白杨礼赞》,标题式文章《家》等,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这些优秀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有了一定的文章整体意识以后,就能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对于写作文有一种畏难心理,不会写,怕写如此恶性循环。如何打破此困局?我的做法是在每次的作文训练中都设立一个比较小的,容易达到的目标。这些目标可以是把作文的技法分割成单个知识点,每次作文训练则训练此知识点,如可是写好作文开头结尾、写好开头结尾、写好人物描写、写好环境描写、选材恰当、标题恰当等。学生能在每次作文中找到训练目标,而且这些目标都能达到,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满足了心理需要,激起兴趣,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题材单一是学生作文的通病,如何改善?应该让学生多关心生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如在一次作文训练中,本人以《端午的鸭蛋》为例,让学生发散思维,留意身边,学生在思考后就有很很多有趣味的题目,如《除夕的车站》《春节的微信红包》《春节的油角》等,他们都能从身边的人和事发现美。这样多训练几次,学生的思维就能够发散开去,选材就能不再单一,死板了。
每个人的写作水平、个体意识不同,写出来的作文总会有自己的特点,上课的作文评讲只能针对共性的问题,对于个性存在的问题总是很难关注到。所以作文适当进行面批面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对于技巧的掌握很直接。写作能力能够提高上去。
以上是本人平时作文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