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外语教育的理念与理论的建构

2018-03-06 20:32韩彩英
文化学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

韩彩英

(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近代以来,西方外语教育理论研究的视野主要聚集在了服务于特殊目的的两个领域:一是针对多民族交叉聚居环境下个体第二语言能力需要的第二语言学习理论;二是服务于国家战略目的的外语教学理论[1]。从后一个研究领域看,西方发达国家的语言教育问题早已不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应用问题,而是已经成为了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战略性问题。事实上,西方的第二语言教育和外语教育的理念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应用语言学领地,拓展到了政治学的、经济学的、文化学的(甚至军事学的)新领域,延伸到了如何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经济发展问题、文化发展战略问题(实际上是殖民者如何保持与旧殖民地的联系和维护既得利益的问题)等深层次的更加广泛的国家意志和国家理念之中。

总体而言,国外还未系统地展开关于语言教育的理念、理论以及二语、外语教育的理念、理论之研究。关于外语教育的理念、理论研究还囿于语言学、社会学的视野之内,还仅仅处于教学论层次,甚至具体教学法层次,“缺乏从哲学高度对外语教学的本质和方法等重大理论问题的探讨和研究”[2]。关于外语教育的一般性理念思考主要是零散地体现在了应用语言学范畴之内具体的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之中;而超越应用语言学范畴的关于外语教育的理念思考也仅仅是作为实践的思想和意志贯穿在了极少数的思想家、政治家的思想和国家理念国家意志之中,还未在学术界展开全面系统的学术对话,更没有形成学术形态上的理论体系。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我国本土还未产生过语言学,一切关于语言(包括二语、外语)的本体论观念和关于语言教学语言教育的本体论观念、认识论理念都是来自国外(或前苏联或欧美),甚至就连具体的语言教学法也几乎都是舶来品;更谈不上系统的关于外语教育的元理论研究;关于外语教育的研究一直处在教学层次,一直处于教学观念、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的引进阶段;在学术交流领域主要是一些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交流,存在着大量的低水平重复甚至拼凑抄袭。如果说尚且存在符合中国国情的外语教育理念的话,也仅仅是零散地体现在各级领导人的讲话和政府的文件规章之中,以及体现在个别学者讨论其他问题时附带的零星议论之中,并没有作为一个论题来予以全面系统的讨论,更没有在理论上形成一套相对全面、完整、系统的外语教育理念、理论体系。

应当看到的是,从清末在西方列强逼迫下大清国国门洞开而产生的外语教育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人们在外语教育的实践中已经产生了一些关于外语教育的基本看法;改革开放以来,外语教育已经成为了自觉的国家意识和国民的自觉行动;二十多年来蓬勃发展的外语教育为进行外语教育的理论总结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再加上可以借鉴的同时期西方发达国家多角度多层面多层次的语言理论、教育理论和多元化的语言教学理论,以及一些具体学科的学科教育学的逐步建立和教育学旗帜下的学科教育学学科群的逐步形成,这些都为我们较为全面系统地研究立足于中国国情的、面向未来的外语教育理念以及外语教育理论提供了比较广阔的认识论视野和比较丰富的理论材料。这就使得整个语言教育研究领域的理论概括与提升成为了可能,也使得在教育学旗帜下融合其他学科研究成果的外语教育学的建立、外语教育学科体系的完善以及整个语言教育学科群的形成成为了可能。外语教育理论建构的条件已趋于成熟。

任何一种外语教学方法其本身并不是仅仅包括具体方法论的外语教学方式。况且,显而易见,外语教学和外语教育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基于外语教学立场来讨论外语教学本身,显然是狭隘的。在关于外语教学法的理论架构中,每种外语教学法本身都蕴含一定的外语教育思想。每种外语教学法都包含了其内在的本体论范畴体系或本体论观念体系、认识论思想体系或认识论理念和方法论架构体系以及外在的方法论实践。外语教学法(更确切地说是外语教学理论)作为一门学科,是在外语教育理论架构下的关于外语教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外语教学本体论和外语教学认识论共同构成了外语教学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根据一般的学科分类模式,“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应分为三个层次,即,学科哲学性质的元理论层次,力求客观和价值中立的规范性理论层次,具体性的、针对性的实践性质的方法、方案层次。外语教育元理论又可以划分为相对独立但又紧密联系互为依托的三个方面,即,外语教育本体论、外语教育认识论和外语教育方法论。外语教育元理论可以称之为“外语教育哲学”,或一般意义上的“外语教育学”。

外语教育理念是关于外语教育活动的理性的观念、认知态度与价值取向、目的目标及实现方式的观念/思想/理论体系。从整体上看,外语教育理念在“外语教育哲学”的思想/理论体系中属于认识论范畴;但是,在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上,关于认识论方面的理论思考与理论建构不可避免地并且是必然地将涉及到本体论观念的确立,应当也是必然地要顾及方法论方面的探究;因此,外语教育理念研究是外语教育认识论框架下的,涉及外语教育本体论的确立和外语教育方法论探究的理论研究。

关于语言/外语和关于教育/外语教育的本体论观念是相应认识论理念的基础;科学、全面的关于外语、外语教育的本体论观念是确立正确的外语教育理念的起点。因此,(a)外语教育理念、理论的建构应以外语教育内容之语言/外语本体论的角度,和以教育本体论的角度为基本的本体论视角;(b)应以关于语言/外语的性质、功能、结构和关于教育/外语教育的性质、对象、结构、功能、行为、过程、方法等本体论性诸问题为具体的本体论视角。

反思是一切观念、思想、理论发展与进步的必由之路。对于语言/外语、教育/外语教育本体论问题进行认识论反思的基本视角是,(a)外语教育内容与任务的一般性、特殊性及外语教育实践的具体性;(b)外语教育关于语言/外语、教育/外语教育的社会现实性与文化历史性;(c)现代外语教育的现实性与外语教育现代化的历史性。

对于围绕一定目的及其实现的实践的理论研究来说,实践反思是最根本的认识论视角和出发点;目的和条件构成了关于“外语教育理念”的相互对立统一的辩证的根本的认识论视角。关于外语教育理念、理论的实践反思与重构的具体认识论视角应当是,(a)目标观:外语实践多元化与外语人才标准及其多元化;(b)人本观:人的发展与外语人才的发展及其培养;(c)价值观:个体需要、社会需要与外语教育的价值取向;(d)质量观: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适应能力的冲突、契合;(e)经济观:外语教育的经济学价值与社会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f)方法观:面向应用的外语教育与外语教育的学科设置、课程、教材、教法。

应当指出的是,中国国情问题的提出本身就是对外语教育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全面反思;根本上就是要在性质上、条件上对于我国的外语教育问题进行重新认识和重新定性、重新定位;是确立我们的外语教育本体论观念和认识论理念的基本坐标和主要依据,从而也是我们确立外语教育理念的基本参照系。因此,作为实践的中国的外语教育理念以及外语教育方法论的构建,其方法论视角必然地就是,(a)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b)立足当今面向未来的;(d)立足个性发展面向国家现代化的。

上述四个方面的关于外语教育理念和外语教育理论建构的基本视角,实际上也是关于外语教育理念和外语教育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论框架。从方法论的角度看,上述视角可以归结为一个多层面、多层次的方法论连续体:比较→反思→借鉴→整合→提升。

从整体上看,当今关于语言/外语、教育/外语教育的本体论观念并不是缺乏广度和深度。由于在研究方法上过渡地依赖于自然主义、实证主义的分析方法,对于一个具体的研究者来说,在具体角度、具体层面、具体层次下的本体论研究及其理论可谓“精深”;而在总体的本体论研究与观念确立方面却未能“博大”。因此,如此基础上的,文化主义、整体主义的研究方法就成为了认识与确立全面、系统的本体论的必然选择。通过对语言/外语多角度、多层面的,和对教育/外语教育多角度、多层次的具体本体论观念的比较-反思→借鉴-整合来实现对外语教育本体论理论的归纳-重构,从而确立关于外语教育本体论的基本观念,并以此作为建构外语教育理念的出发点。

外语教育活动的社会性是外语教育活动历史过程中的共时剖面;外语教育活动的文化性是外语教育活动历史过程中的历时剖面。对于语言/外语、教育/外语教育活动的社会性观察将提供关于外语教育理念的现实的、具体的近景材料;对于语言/外语、教育/外语教育活动的文化性观察则会提供关于外语教育理念的历史的、一般的远景材料。在关于外语教育活动的文化性、历史性的认识论基本框架和理论背景下,通过对各种外语教育活动的社会性观念、理念的分析-反思→整合-提升来实现对外语教育认识论基点的理论归纳和对外语教育认识论理论体系的演绎建构;从而确立关于外语教育的具有认识论意义的基本思想和指导原则。

在本体论整合与认识论重构的基础上,通过反思-借鉴→整合-提升来重组关于外语教育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论原则,以及关于外语教育的基本途径和基本方式,以至于外语教学的基本理论模型。从而建立起具有最一般意义上的或者说哲学意义上的关于外语教育的基本的元理论体系;也即比较完整的理论形态的关于外语教育理念的认识论体系。

为了避免理论假设在观念和研究方向上的先入为主,尽可能地保证研究的全面性、科学性,对于任何一项具体研究而言,就要尽可能地避开具体问题的讨论。但是,对于任何一项具体研究而言,在提出论题时,势必已经在观念、思想形态上潜在地存在着基础性的、模糊性的东西,以至于在理念、理论形态上存在着方向性、框架性的理论假设。并且,如此观念思想、理论假设还是一项研究得以展开的认识论、方法论基础。因此,对于一个理论性研究课题的实施,首先就是要将基础性、模糊性、方向性、框架性的理论假设具体化,其次才是具体假设的论证、总体假设的论证。

为了保证关于外语教育理念和外语教育理论探讨的有效性,在讨论中应当包括两个基本方面,其一是对基本思想、基础理论方面的整合与反思;其二是对现实外语教育活动的实践观照。从而尽可能地保证外语教育理念、理论建构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可行性。

总体而言,外语教育理念、理论研究是一项全新的研究课题。从理论视野、理论层次、学科体系等方面看,国内外还无人涉及;从认识论体系、方法论体系等方面看,国内外还未有全面系统的研究。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面对多层次、多领域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交流活动的全面展开,面对外语教育事业的规模、教育对象范围、教育任务范围的日益扩大,外语教育的语言规划、教育机构建设、学科设置与整合、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法一般理论及具体方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都迫切需要宏观的理论指导。作为外语教育学科体系中宏观的、最高层次学科的研究,和作为整个外语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中最基本的核心理论研究,对于整个外语教育学科的理论建设和学科体系建设以及外语教育活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由于认识论视野的扩大,(1)对于外语、外语教育最基础的本体论性的理论层面而言,外语教育理念与外语教育理论研究必将拓展、整合旧的观念、思想,重新构建起关于外语、外语教育最一般的基础理论;(2)将打破以往习惯于从非外语教育自身属性的片面的语言观念出发来认识外语教育活动的理论模式,从而比较全面、系统地构建起外语教育学科领域最一般的认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3)能够建立起外语教育领域最一般的理论体系,从而促进整个外语教育学科体系以及具体学科理论的发展;(4)外语教育理念与外语教育理论研究如果能够融合外语、外语教育的一般性、“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和现代性,对于我国外语教育活动的各个层面都将具有普遍的现实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
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阐释的认识论困境及其终结
基于信息技术哲学的当代认识论研究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认识论的变革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CP论题能为本体论论证提供辩护吗?
张栻的本体论建构及其体用逻辑探析
张载哲学的本体论结构与归宿
UAF的方法论意义
抓改革落实,习近平的十大方法论
藏传佛教认识论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