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犍为县大兴中心小学 张庆团
所谓心理挫折是人们在其所在的一定环境里遇到挫折的一种心理感受过程。对于还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其心理挫折,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性格发展、品质形成、求知欲的激发,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因此,重视学困生的心理挫折教育十分必要。
在一个班集体中,“学困生”的人数或多或少存在,但这种“差”的存在是有原因的,是暂时的。从我几十年的教育经验得知,造成“学困生”存在的主要原因有:
⑴父母教育方法不当;⑵家长行为不正;⑶父母离异;⑷隔代教育。
⑴教师的歧视;⑵多次尝试失败。
⑴智力状况;⑵身体状况;⑶街头结交。
针对以上原因就班主任工作而言,必须把学困生工作放在整个集体教育中来考虑,讲究工作方法和工作效果。
学困生有一共同性就是自卑,教师只要给予他们心灵上的呵护,帮助他们树立起人的尊严,点燃他们心灵深处向上的愿望和信心,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灯”,把他们看成一支待点的“火把”,恰当地给他们道一句“你挺聪明的”,这样就会帮助他们慢慢找回失落的自信心。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成长是受一定的心理因素影响的。健康的心理与学生成长往往成正比。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加强心理咨询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采用的新的教育策略,心理咨询重在通过大量的心理活动分析,逐步消除学生对周围环境与事物的不适应而产生的各种不良心理,诸如逆反、忌妒、恐惧、压抑、消极、孤僻等,经验表明,学生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纠正不良心理,逐步形成健康心理的过程。
教师不要把自己对学困生的批评、表扬、鼓励、关心、帮助的行为直接表露出来,而要让学困生主动的去参与学生生活的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热爱,让他们通过班会、板报活动、体育活动、品德与社会课、课外活动等形式来找到自已的位置,发挥其优势,看到自己的长处,觉得自己也行,并不比别人差,从而去掉自卑感,找回自信心。当学困生取得成绩有了进步时,教师应当给予鼓励,当学困生出现失败或受到挫折时,教师应当从正面鼓励,引导学生自己领悟失败的原因;当学困生产生心理困惑时,教师要多与他们个别交心、谈心,让他们认清正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当学困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使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学习。
“学困生”由于受环境条件的限制,社会阅历浅,知识水平有限,学习、生活中感到困难,造成心理挫折总是难免的,教师应认识到教育的艰巨性、复杂性,及时了解学生受挫折的心理状态,引导他们进行“灵魂的搏斗”。比如,我教学的一个班的许某同学,由于父母离异,学习、生活一下就变得无人问津,渐渐地染上了不爱学习、贪玩好耍的不良习惯。经过多次家访,与家长沟通,我了解到他特别喜欢下象棋和画画。有一次搞“故事演讲赛”,我请他上台演讲时,他却小声说:“我不行,什么也说不出来”,面对这种尴尬情况,我没指责他,更没嘲笑他,而是与同学们一起耐心地启发他:“你不是喜欢下象棋和画画吗?你就给同学们讲讲如何下象棋和画画的故事吧”,他想了想,很流畅地讲出了象棋的结构、作用,以及下象棋的战略战术,刚一讲完,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为他鼓掌,我也不失时机的给予了他一个微笑,并拍着手走到他的面前,竖起大拇指说:“你真行”。后来在“写心里话”时,他写到:“说心里话,过去我很讨厌老师,最讨厌学习,可是现在,我最崇拜老师,因为……”。从此许某同学的学习劲头倍增,他终于找回了自信心,进步很快。
教育实践证明,教师的称赞和对学生真诚的欣赏所起的教育效果比批评、呵斥好得多。因此,教师在转化学困生时,只要抓住要害、抓住时机、抓住重点,客观地指出学困生的缺点,用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心平气和地帮助“学困生”,分析受挫折的原因,正确地去面对,就能使学困生去掉心理包袱,并辅以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方式,学困生各方面将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当然对学困生的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又漫长的过程,只有我们持之以恒的去关心和爱护他们,学困生才能找回自信,找回自我,把学习学好,才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