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萍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昆明 650000)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位于我国云南省西部,面积1.15 万m2,辖两个县级市、3个县,分别是芒市、瑞丽市、盈江县、陇川县、梁河县,州人民政府驻芒市。州内有傣族、景颇族、汉族、傈僳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居住。2017年德宏州人口总数为1309000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625178人,五种世居民族总人口数596976人,其中傣族人口总数为372413人,景颇族人口总数为142821人,阿昌族人口总数为32469人,傈僳族人口总数为33815人,德昂族人口总数为15458人。
我国德昂族人口分布最多的地方是云南省德宏州,全州一共辖两市三县,这些县市均有德昂族分布。2017年居住在德宏州的德昂族总人口数为15458人,其中芒市辖区内的德昂族人口最多达10675人,其次是瑞丽市有1919人,陇川县有1572人,梁河县有829人,人口最少的是盈江县有463人。从德昂族在德宏州的人口分布情况看,主要分布在德宏州州府芒市,人口分布极不均衡。
1949年以前,德昂族聚居区没有任何的学校教育,德昂族的文化教育是通过寺庙里的佛爷、和尚向人民以口传的方式进行的,德昂族中只有少数人识字,文化水平总体很低。
1949年后,在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以及国家对教育的大力扶持下,德昂族居住地区各种形式的教育都有了全新的发展,适龄儿童均可到学校接受正规教育,义务教育得到普及,基础教育形成一定规模。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年来,在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德昂族干部群众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结合自己的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针对民族地区制定的各项扶持政策和措施,商品经济和教育科技事业得到了大力发展,德昂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德昂族聚居区教育从无到有,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办学条件得到大力改善,学生规模逐年增加,师资力量得到加强,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2017年德宏州在校德昂族学生共3213人,其中:幼儿园502人、小学1838人、初中757人、高中112人、特殊教育学生4人。
傣族是德宏州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2017年总人口数为372413人。全州5个县、市都有傣族居住,其中芒市人口最多,有傣族人口140772人,其次是盈江县,共104825人,瑞丽市有傣族60818人,梁河县33387人,陇川县32611人。
经济方面,以瑞丽傣族地区为例,始终以“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产品,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产业”为其奋斗目标,通过发展民俗旅游促进经济发展,进而增强了民族团结。依靠当地多样的自然风光、特点鲜明的民族风情、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宗教信仰和富有傣族特点的各种手工艺品等传统文化吸引着各方游客。这种以傣族文化为载体推动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既能使瑞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在民族文化展示的过程中增强了民族认同和民族团结。民族教育事业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17年德宏州在校傣族学生共68692人,其中:幼儿园14132人、小学35612人、初中14663人、高中4201人、特殊教育学生84人。
据史料记载,到了元朝中期以后,德宏地区傣族逐渐强盛起来,不断征服了德宏地区其他民族。“明李思聪《百夷传》中记载:‘至正戊子(1348年)麓川路(今瑞丽)土官思可法,数有事于邻境……乘胜并吞并诸路而有之,乃罢土官,以备甸赏有功者’[2]。”傣族土司统治下“平民无任何私有土地,所有平民都是土司一家的臣民,土司和他们的亲戚是贵族等级,他们拥有土地和各种权利;平民和佃户是被统治阶级,他们一无所有,他们从土司那里得到土地耕种,要向土司缴纳谷租、门户捐,服差役,还要承担土司的婚丧嫁娶、吃喝玩乐、生育、袭职的各种费用[3]。”当时,德昂族在政治上没有独立的设置,完全处于被傣族土司统治的对象。傣族土司为了便于其统治和管理,会赋予原先在德昂族村寨内部管理公共事务的人征收粮食和派款的职能,这些被任命的人在政治上隶属于土司,同时,土司亦会给这些被任命的人向所辖区域内的德昂族群众人征收一定数量费用的权力。
德昂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发生变化始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1955年,德昂族所在的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土司制度,曾经被傣族和汉族地主霸占的田地也归还给德昂族人民耕种,从此,德昂族在政治上实现了与其他民族(尤其是傣族)的平等。德昂族与傣族的民族关系性质已从原来的剥削与被剥削、统治与被统治的不平等关系,转变为现在的政治上的平等关系。自此,德昂族开始成为一个平等的政治主体,享受民族平等和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4]。”
德昂族与傣族的经济交往活动主要是通过商品的互换补充来完成的。德昂族生活在土壤和环境条件相对恶劣的山区,山地多,水田少,所以,粮食产量低,而农副产品的产量却相对丰富。德昂族在与附近傣族的经济交往中,德昂族向傣族集市提供的产品数量有限,而且大都是山里特有的水果和蔬菜,从傣族处买回来的主要有食品如:油、盐巴、大米、草烟等。“这种差异和自然分工,又可归结为山地和坝区的差异和自然分工,表现为山地民族和坝区(低地)民族经济上的相互需求和依存关系[5]。”这种经济交往模式存在了很长时间,直到现在都还能体现出这种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许多坝区没有的农副产品和野菜都由德昂族群众拿到集市上出售,之后,他们又买回自己需要的食品和日用品等。
由于德昂族与傣族交往历史悠久,傣族文化对德昂族文化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宗教、节日风习和语言上。
公元7 世纪,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德宏傣族地区,自此,德宏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元朝中期后,傣族逐渐强盛并统治了德宏地区,傣族土司为了方便管理和统治德昂族群众,在德昂族居住地也建造了佛寺,并请缅甸僧侣为德昂族群众宣扬佛教的教义和教规。此外,傣族土司还专门培养了大量的德昂族僧侣,这些僧侣会讲傣语和懂傣文,因此,这些僧侣既是德昂族中的文化人,又是傣族文化的传播者。
由于两个民族长期交往共同庆祝的节日有很多,这些节日在名称和仪式上均大致相同,如现今由佛教而来的傣族“泼水节”,德昂族称为“浇花节、浴佛节”,这个节日是傣族与德昂族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最开始时是一项宗教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已经演变为集歌舞、音乐、艺术和娱乐为一体的传统节日了,此外,两个民族还同过进洼节、出洼节和烧白柴等宗教节日。
与傣族杂居在一起的德昂族为了方便与傣族交往,平时的生产生活中均使用傣语与周边傣族交流,因此,德昂语中出现大量借用傣语的情况。基本词汇是词汇中最稳固的部分,据相关学者研究发现,“在德宏州陇川县户弄村生活的德昂族,1885个德昂语基本词汇中有719个属于傣语借词,占德昂语基本词汇总数的38.4%[6]。”户弄村生活着汉族、傣族、景颇族与德昂族杂居在一起,但是在德昂语借词中并未发现有其他几个民族的借词,仅从这一点就可说明德昂语深受傣语的影响。由此可见,“语言的借用和两个民族在地域的远近关系不大,而主要决定于两个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亲疏[7]。”
现在在德昂族地区,汉语对德昂语的影响大大超过了傣语,但在傣族聚集区生活的德昂族,傣语的传统优势地位仍然保持着,有的与傣族杂居在一起的德昂族整个村子的人均转用傣语,据调查芒市遮放镇的芒棒村和贺焕村160 多户800人左右的德昂族和陇川县章凤镇户弄村委会的费岗、费顺哈两个村小组一共184 户,818人平时均已全部使用傣语,原因是他们与傣族共同居住在坝区,平时使用率最高的是傣语,其次是汉语,三是德昂语。
“民族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是民族发展过程中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联系和作用、影响的关系[8]。”德昂族和傣族杂居在一起,交往历史久远,两个民族关系的形成主要与居住地域、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密不可分,从而形成了两个民族如今在政治上平等,宗教信仰相同,文化交融,民族关系和谐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