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爱洁 刘 薇 张雪梅 柴清风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26)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更好地适应国际化教育发展需要,增强职业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学校自身发展,必须通过国际化交流与合作为高职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利用国内外教育资源,开发国际职业教育市场,整合集中优势,才是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4年5月,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中外合作机制,支持职业院校引进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鼓励中外职业院校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实施中外职业院校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和规范职业院校到国(境)外办学。推动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注重培养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积极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提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际影响。”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致力于发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目前,我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尚处于摸索状态。近两年来学校在积极探索,不断加强与国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致力于把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2015年11月我校与台湾中华科技大学、中华医事科技大学、大叶大学、南华大学分别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涉及师资与学生交流、继续教育与训练合作、学术研究合作等方面。12月我校与新西兰商学院签订2+1+1大专升硕交流合作项目,采用“学分互认”的原则,学生专科前两年在我校就读,第三年留学就读于新西兰商学院,可以获得新西兰7级本科文凭及证书,同时获得我校专科毕业证书,第四年免雅思入读林肯大学商学系进行研究生课程学习,合格可获得林肯大学研究生毕业证书或硕士学位。除此还与墨尔本理工学院商定签署谅解备忘书,在学生及教职工交换学习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
2016年我校进一步加强同国外院校的交流合作,与波兰华沙维斯瓦大学签订框架协议,在双方师生交流互动、课程开设、行业和私营企业间的合作方面达成合作意向。这些协议的签署为我校进一步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坚强的基础。与此同时,我校连续两年派遣青年骨干教师赴德国德累斯顿大学进修学习,为教师提供了接触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机会。为进一步拓宽我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领域,2017年我校派遣教师赴非洲肯尼亚孔子学院教学,传播汉语,宣扬中国文化,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与合作。
3.1 学校未设立专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室,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归属人事部门管理,由于人事工作复杂繁琐,使得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不能连续开展,我校已于2012年派遣专业教师和学生赴台湾万能科技大学进行研修,就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培训、科学与学术研究、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互派学生交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教育、教育理念与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交流学习,但未能将交流成果继续进行下去,使得前期努力工作功亏一篑。
3.2 学校对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缺乏整体发展规划,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还停留在迎来送往上,目前开展的只是低层次的互访、考察、交换和培训,这些层面上的交流实效性不强,使国际交流与合作变成一项可有可无、边缘化的或是锦上添花的工作。
3.3 师资缺乏,生源不足,生源质量较差。目前学校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 “双师型” 教师比例不高,高技能的专业拔尖人才偏少,学校还没有具备很高的外语水平、先进广博的专业知识以及能胜任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学校生源主要来自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近几年,来自普通高考的生源逐渐减少,处于上游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数量并未减少,导致流入高职院校的优秀学生较少。学校即使采取提前单独招生的措施,也难以改变生源较差的现状,这给提高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
3.4 对外交流与合作模式单一,目前的合作办学仅停留在学分互认层次,对相互借鉴经验和引进资源助力不足,学校仅仅充当了生源基地的角色。引进境外课程模式虽然会对国内高职院校教学内容和方法产生一定积极的影响,但是教育体系和文化底蕴的差异,往往会造成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最终目标无法实现,更无高职特色可言。
针对学校存在的上述问题,为更好地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设立专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机构,选拔具有国际化素质的教师专门负责,把学校的对外交流工作真正重视起来,将近两年签署的合作意向付诸实际,为广大师生提供对外学习交流的契机,提高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4.2 制定国际交流与合作5年发展规划,完善相关制度,明确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目标、实现途径和保障措施,调动全校各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工作中。
4.3 继续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前往发达国家知名职业院校访问、培训,学习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邀请国外教育专家来校讲学,为全校教师培训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学习发达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人才培养标准、专业课程和教材体系和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可在世界范围内招聘高技能人才,为学校教师队伍注入国际力量。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源不足和生源素养低的问题,需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赢得社会认可,提高社会影响力,以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报考我校,逐步改变高职院校生源不足,学生素养较差的现象,走良性循环发展之路。
4.4 结合本校实际探索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多元化的新时代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重视师资培养面向国际化,在世界范围内招聘高技能人才,制定国际化教师考评机制,加强对教师的管理与监督。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明确学校的自主权,能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相关制度,保证国际交流与合作符合学校未来发展要求,并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世界各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发展进一步加快,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还存在许多现实问题与不足,目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为求得跨越式发展,重要渠道之一即为积极融入高职教育全球交流与合作。在这个进程中,高职院校要遵循国际化发展规律,学习国外发达高职教育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实际进行创新,构建有效的合作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高技能技术人才,满足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