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瑶,姚丽梅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领域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高职高专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以形态描述复杂、理论抽象、内容繁杂、专业名词多、较难记忆为特点。传统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法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案例引导式教学是基于问题的学习,强调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实施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1]。自2014年以来,我院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人体解剖课中尝试引入案例引导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现介绍如下。
通过案例分析,并加以启发引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在课前精心选取案例,设计案例引导题,案例引导题的形式可多样化,比如案例分析题目、病例视频、生活现象、健康常识等。
在案例选取方面,应注重贴合专业人才培养的岗位需求,围绕教学大纲,紧扣教学知识点。由于高职高专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工作岗位的顾客群主要是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大病、慢病恢复期的患者,亚健康人群以及有养生保健需求的健康人群。因此,本门课程的案例应该围绕中医养生保健类岗位必备的人体解剖及人体运动学知识,选择与常见疾病防治相关的案例,且案例的深度、难度适中,能促使绝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如讲到踝关节,可以设置以下案例引导问题:为什么穿高跟鞋或者下楼梯,又或者行走在不平的路面上容易导致崴脚呢?崴脚是踝关节内翻还是外翻?容易伤及哪些韧带?又如讲到腰椎的结构以及运动特点时,可放一段腰椎间盘突出的视频作为引导。因此,对于本专业来讲,比较理想的案例应贴近生活,既包含生活常识又能引出新的知识,还能依据案例提出相应的任务及思考题。
在案例设计上,既应充分考虑该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更应关注知识拓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基础学科的兴趣。如在进行骨髓的案例选取以及教学设计中,教师主要考虑两点:其一,关于骨髓,学生想知道什么?其二,在生活中,该知识点能运用于哪些方面。在课堂中,我们补充讲解了红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功能与医学应用、骨髓捐献的发展前沿等。通过有意识地对相关内容进行适当扩展或延伸,使一门基础课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为了顺利开展案例引导,学生必须在课前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教师首先安排学生进行课前自学,讲解自学的方法、内容以及学习重点。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学能力。例如,在学习“下肢骨连结”这一内容之前,要求学生预习教材中骶髂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运动方式以及骨盆的组成、功能,男女性骨盆的差异等几大方面的内容。
教学过程以案例为主线,师生间、生生间进行沟通、交流与互动[2]。课堂教学的基本过程为案例引导—教师精讲教材内容—课堂讨论—小组发言—教师总结[3]。例如,进入新课时,教师首先提出案例引导题,围绕案例层层设问,引出本次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或重要知识点。如讲解膝关节的组成时,我们首先引出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孙膑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而身体残疾的故事。根据这个故事,向学生提问:(1)膑刑,即剔除膝盖骨,膝盖骨指的是解剖学哪个结构?(2)髌骨的位置在哪里?(3)膝关节中,髌骨具有怎样的功能?由组长组织各组学生针对每一问题进行讨论,应用所学到的新知识寻求解决方法,并达成一致。组长负责汇总该组讨论的结果,每组选一名代表在组间讨论中进行总结发言。最后教师归纳、总结、点评学生对案例问题的见解,并利用3D解剖软件、多媒体图片以及解剖学模型,带领学生解读教材,最后强调由此案例或故事引出的重点知识,即髌骨是膝关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再次引出案例,某患者桡骨下端缺损,医生采用带腓骨头的一段腓骨进行自体骨移植以代替桡骨下端。向学生提问:腓骨为什么是很好的自体骨移植术材料?它有没有参与膝关节组成?通过此案例分析,学生会对腓骨没有参与膝关节组成这一易混淆知识点产生非常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的讲解一定要以解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出发点,在学生认真自学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将新学的知识与先前学过的相关知识连贯在一起,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自2014年开始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将案例启发式教学法引入教学中。人体解剖学教学均采取小班授课,上课地点为人体解剖实训室,实训室具有多媒体教学设备、人体解剖学教学软件、人体标本、人体解剖学图谱等,这些都为开展案例引导式教学提供了必要条件。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我们依然是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启发式讲解。比如,从临床病例分析入手,让学生课前准备病例理论知识,课堂上分析病例的形态学改变,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标本、模型、尸体,采用组内讨论、组间讨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教师给予指导。对于和针灸推拿课程有关的解剖体表标志,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结合活体,凡在活体上能看到、摸到的,要求学生必须在活体上指出并描述位置、形态。这样有利于加深理解、理论联系实际,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一定意义。
案例引导式教学在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对人体解剖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课后,教师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布精讲视频和基础知识测验以巩固学生的知识。我们在课后布置案例分析题,比如,眼病患者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后,有时会感到口腔后部有苦味,为什么?为何有的颈椎病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的症状?这样的案例题目,除了能巩固解剖学基础知识,也能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另外,对于作业的批改方式,我们也进行了改革,对难度较大的案例分析题目采取共改、共评,或教师改、学生评的方式;对于难度适中的案例分析题,采用学生改、教师评的方式。另外,在考试中也增加案例分析论述题,考查学生实际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过3年的案例引导式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案例引导式教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课堂上教师通过案例分析与引导式教学,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扩展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促使教师不断地钻研业务,增加知识储备,改进教学方法。通过运用案例引导式教学法,教师的综合素质也在锻炼中得到提高[4]。因此,案例引导式教学方法把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融入了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特点。
综上所述,案例引导式教学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等方面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着明显的优势。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主张根据不同章节的不同内容,将案例引导式教学法与其他各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项目驱动法等有机结合。此外,在课前自学、课后思考的环节,学生暴露出自主学习能力缺乏、学习毅力不够等问题。对此,我们目前正探索将案例分析制作成微课慕课,以微课慕课移动端的教学形式引入学生自主学习环节。
[1]薛辉,周国琪,陈正,等.案例引导式教学在内经课程中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77-79.
[2]王辉,陶俊良.案例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1):45-46.
[3]杨最素,丁国芳,闫海强,等.案例教学在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8):110-111.
[4]余寅,李玉彬,韦素丽.案例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实施与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