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重耳
(华工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00)
在我国实际发展期间制定了驱动发展方面的战略方案,应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在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的情况下,促进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承担自身的工作责任。对于大学科技园而言,属于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因素,也是自主创新中的重要基地,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特色高等教育工作的良好实施。在高等院校产学研结合的情况下,可为社会提供高质量服务,培养创新创业方面的人才。由此可见,大学科技园在发展中应为高校技术创新提供基地,创建高新技术的孵化体系,聚集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形成产业的辐射催化体系,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
对于大学科技园而言,主要依靠的是高校优势资源的建立与发展,在成立初期,就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责任。自从2011年提出《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之后,就要求在大学科技园实际发展中,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其创建可靠的支撑体系,能够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人才培养基地,创建现代化的管理体系。
对于大学科技园而言,主要的发展功能就是根据高校育人与学科等优势,创建良好的管理机制,可为高校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实践基地,在一定程度上,可建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与高校相互联系,通过合理的方式创新整体工作方式与方法,加大工作力度,实现多元化的管理目的,在长远发展的过程中,全面提升整体工作效果。
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是高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内已经建设了具有主导地位特点的光学产业,可将激光技术、新材料与软件产业等剧集在一起,形成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示范工程基地,例如:数控系统类型、激光类型、敏感类型、光器件类型、光纤互感器类型、CAD软件类型等产业化基地,可以形成良好的企业品牌体系,更好的建设创新基地,将研发型的企业作为主要内容,创建现代化与多元化的管理机制。在此期间,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能够以最快速度、最高的质量与最低的经济支出作为依托,更好地进行管理与控制。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应明确高校人才优势,在创业文化资源与政策资源的支持下,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高质量的管理依据,在创新创业人才基地的支持下,更好地开展项目评估与融资等工作,提升整体工作效果。
对于大学科技园而言,可将其作为教育工作、科技工作与产业一体化工作的依托,在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美国,在1951年的时候,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已经创建了世界第一大学科技园,也就是斯坦福研究园,之后又发展成为全球创新高地,也就是硅谷。在1959年的时候,依托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在波士顿128公路地区等,都建立了大学科技园,可促进大学科技园的长远发展。在1972年的时候,英国赫利奥瓦特大学就已经建设了第一大学科技园,可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管理。在1975年的时候,剑桥大学也建设了剑桥科学园。在1983年的时候,德国建设了大学科技园,在西柏林革新与创业中心区域。在此之后,在世界范围之内形成了大学科技园的浪潮,各个发展中国家开始建设大学科技园,形成了技术成果的支持,在商品化与产业化基地的支持下,提升整体工作效果。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经济体制的改革活动,改革了传统大学的教学管理模式,可在先进科技体制的驱动之下,加大大学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力度,创建产学研究合作模式。在1988年的时候,东北大学就开始针对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先进经验进行学习,创建了国内的第一大学科技园。在1992年到1993年的时候,上海工业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等,都开始建设大学科技园。在1999年的时候,我国科技部、教育部就开始在15个大学科技园中进行试点建设于改革。在2001年的时候,已经开始针对大学科技园试点进行评估与管理。在2014年的时候,经过国家的审批,已经有110多个大学创建了大学科技园,形成了研究热潮,在多年研究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促进各方面工作的良好实施[1]。
对于我国的大学科技园而言,与其他大学科技园较为相似,将研究型大学作为主要的依托,在人才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与机械资源的支持下,形成综合化的资源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可针对投资风险进行分析,创建多元化的渠道,可在政府政策指导之下,在大学附近的区域,建设从事科技创新的高科技园区,以此提升整体工作效果[2]。
在某美等发达国家中,已经开展了创新教育工作,我国可以在创建大学科技园的过程中,从发达国家中总结先进经验,渗透当地的特色内容。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而言,属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可通过创业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使其树立正确的创业精神,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提升整体工作效果,促进教育工作的良好实施[3]。
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大学科技园主要是将科研实力作为依托,总结智力方面的资源,在提升整体资源优势的情况下,促进其他社会资源的合理整合与处理,创建良好的自主创新基地,在产学研相互融合的情况下,通过高校师生创业的实践方式进行处理,制定完善的战略方案与创新类型的管理机制。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可促进高校技术与科技成果的良好转化,在企业孵化人才的情况下,创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形成综合科技创新平台,提升整体管理工作效果[4]。在我国大学科技园实际发展期间,可创建良好的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可实现现代化的管理与控制机制,创建合理的教育基地与平台,提升整体工作效果。
对于创新创业能力而言,对综合素养的要求很高,除了可在创新创业中实现导向管理之外,还可以将实践操作作为主导,实现综合教育发展目的。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高校应针对大学科技园进行合理的开发与管理,整合各类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大学生创建合理的创业与实习基地[5]。在实际工作中,需做好功能定位工作,明确大学科技园的主要学科优势,针对人才与平台资源等进行深度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可针对科技内容进行合理的创新,形成成果方面的转化目的。在此期间,应明确各方面工作任务,建立现代化的管理与控制机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提升整体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在先进管控方式的支持下,明确各方面工作目的与要求,增强管理工作效果,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
在大学科技园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属于最为基础的职能,但是,当前我国的大学科技园在发展中,只能为创新创业教育起到示范作用,可通过创新创业关系的明确,针对教学模式与科技园的教育等工作进行合理分析。且在大学科技园实际建设期间,未能充分发挥各方面工作功能,与其他先进国家的大学科技园的创新创业教育相较存在很大差距,应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与探索[2]。在此期间,应进行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合理分析与了解,明确是否存在问题,创建现代化的管理机制,提升整体工作效果。在对大学科技园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在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如下[6]。
1.3.1 大学生的能力存在问题
大学生在实际发展中属于其中的创新创业主体,受到专业因素、品格因素与社会阅历因素的影响,会导致自身的创新创业成功率降低,在分析中可以发现其中主要的原因为:(1)大学生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缺乏正确创新观念,在创业方面存在一定畏难情绪,缺乏创业勇气,未能养成良好的意志力。(2)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实践操作与组织领导等能力,没有实现合理的团结协作与社交能力,未能全面提升整体学习效果。(3)大学生在经营管理方面、营销方面、产权方面与金融方面存在创业知识匮乏的问题,未能掌握丰富经验,没有更好地进行学习与管理。(4)大学生没有养成丰富的创业经验,缺乏较高的技能,没有合理在职场中使用创业商业计划书,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养成良好的经验,未能针对各方面创新创业内容进行合理探索,严重影响各方面教育工作效果。
1.3.2 社会创新创业环境存在问题
第一,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过程中,缺乏合理的制度与完善的配套政策内容,未能针对扶持政策进行合理的宣传语贯彻落实。第二,在我国高等院校实际发展期间,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时间很晚,只有10年左右,没有创建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缺乏教材内容的情况下,未能针对教育模式与方法进行合理创新,导致整体工作受到严重影响。第三,在创建创业教育模式的过程中,教师缺乏专业知识,没有总结丰富经验,只能使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开展工作,教育工作流于形式。第四,社会在实际发展中未能树立正确认知,没有意识到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性,未能加大舆论的宣传力度,导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社会氛围匮乏。
1.3.3 大学科技园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在创业初期的时候缺少资金的良好支持,在创业期间,启动资金多来源于家庭或是朋友。虽然一些大学科技园已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但是,在创业之后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未能创建合理的资金管理机制。很多大学科技园还没有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融资方式与渠道等进行处理,没有创建合理化与现代化的管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创建合理的融资服务机制,如果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将会出现严重的投资风险问题,应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与控制,创建先进性与可靠性的管控体系,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
华科大科技园位于“武汉·中国光谷”的核心地带,占地面积1000亩。2000年至今,园区累计实现销售收入726.19亿元,税收44.86亿元。科技园建成孵化与产业化面积46.31万m2,入园企业260家,上市公司10家。高新技术企业51家,瞪羚企业12家,千人计划11人,城市合伙人6人,百人计划5人,3551人才计划25人。园区从业人员20320人。
华科大科技园培育了华工科技、华中数控、天喻信息、锐科光纤、湾流科技等知名企业,引进了江钻股份、中元华电、地中海航运、北京铁道、四方继保等知名企业,已成为“武汉·中国光谷”重要的自主创新源泉之一。
华科大科技园的发展理念是 “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适应国家经济增长新常态,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紧紧依托华中科技大学科研人才优势,围绕武汉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东湖高新区建设‘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创业中心’的战略方向,坚持‘服务乃宗旨,贡献即发展’的指导思想,探索大学科技园的创新发展之路,为华中科技大学‘双一流’设、为区域经济的创新驱动发展贡献力量。”
华科大科技园的发展目标是 “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实现‘科技园区-科技服务-科技金融-科技企业’四位一体的良性循环。成为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承载地、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地、孵化资源的集聚地。力争通过‘十三五’的发展,成为国内显著影响力的大学科技园,向世界知名大学科技园迈进!”
为了实现华科大科技园“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提出了“聚力行动计划”,即聚合“科技力、创新力、资本力、智慧力”,通过对“空间、资本、人才、科技”等资源的整合与协同,实现对学校科研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反哺、形成科技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在聚力行动计划中,实施了“8个1工程”,即:
(1)开设一门精品课程。
(2)办好一个启航创业训练营。
(3)设立一支创业投资基金。
(4)建设一支优秀的创业导师队伍。
(5)扩建一个大学生创业基地。
(6)建设一批依托院系服务于学生双创实践的校园专业化众创空间。
(7)建设一个专业化的中国大学科技园双创在线服务平台。
(8)打造一个以学生创业为主体的“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孵化链条服务示范体系。
在“8个1工程”中,开设双创课程、建设双创导师队伍以及开办启航创业训练营都是双创教育的具体实践;与华中科技大学各院系合作建立多个众创空间,为双创教育提供实践环节和实抄辅导;设立创投基金、建设双创在线服务平台可以为双创教育提供更好的服务,最终打造以学生创业为主体的“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孵化链条服务示范体系。
2017年是华科大科技园“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科技园举办了第一期启航创业训练营。训练营面对的对象为:具有创业热情和意愿的大学生(含研究生)创业团队。通过学生团队自愿报名,组委会筛选,选取了10个创新创业团队参加。
训练营活动期间,以华中科技大学校友为基础、包含大学教师、企业董事长、总经理、政府领导等组成的双创辅导导师团队,开设双创理论课程:《创业之道》《创业规划》《创业团队与领导力》《虚拟与现实》《创业营销及商业模式》《商业计划与创业融资》《商务谈判与口才》等,以及双创实践课程:《动手体验》《虚拟与现实体验》《头脑风暴/拓展》《项目路演》等。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培训,达到了以下效果。
(1)掌握关于创业方面的知识。在高等院校教育的过程中,可促进创业活动的开展,通过基础创业概念与原理方法等开展管理工作。
(2)锻炼创业能力。通过创业训练,培养学生整合创业资源、设计创业计划以及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把握创业机会、采取创业行动的能力。
(3)培养创业精神。通过创业教育,针对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敏锐能力进行培养,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与意识,可在实际徐诶西中挑战自我,能够更好地面对挫折,形成坚持的精神与品质。
(4)推动创业实战。通过创业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商战中积累经验,获得创业的资源,推动企业的发展。
训练营中,还组织双创辅导导师针对创业团队的“痛点”“对症下药”,实战解决。项目团队期中、期末路演,评委不单由老师组成,还有行业专家和投资人,以实际投资为出发点进行指导。
通过第一期启航创业训练营,培育出蜂鸟智能团队、集丝广益团队、Howdy app团队、成妆团队、木业工作室等多个创业团队,孵化出3D打印定制鞋垫、超声波清洁笔、物联网综合实用平台等多个项目。
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作为全国高校科技园的理事单位,有责任和义务在大学科技园发展方向上进行探索。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根据自身的核心理念和战略方向,提出了华科大科技园“十三五”发展目标:(1)规模化发展。到2020年:主园区孵化面积新增20万m2的空间建设,园区面积实现70万m2;辐射建设分园4~5个;实现企业聚集1000家;投资5个亿运营投资基金,培育20家有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2)专业化发展。到2020年:完成服务体系的专业化,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向创业学院进军,培育100个创业团队;新增合作专业服务机构100家;与学校院系合作共建专业化众创空间10个。(3)国际化发展。到2020年:与4~5个国际顶级的创业学院、孵化器建立合作关系,进行专业化人才交流与培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