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视域下的大学生校园网贷行为治理路径思考

2018-03-06 10:23杨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校园网网贷大学生

杨光

(玉溪师范学院学生工作部,云南玉溪 653100)

校园网贷开始流行于2014年。因其门槛低、手续简单、模式多样、迎合学生消费需求的特点和动动手指就有钱花这种难以抵挡的诱惑,推动了校园网贷的迅猛发展。同时,也给网贷欺诈、高利贷、暴力催收等非法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并引发师生、家庭、社会的恐慌和造成严重的危害。为此,2016年银监会、教育部等多部委联手重拳整治校园网贷,2017年6月又联合发文全面叫停各类网络平台的校园贷业务。但面对屡禁不绝的校园网贷违规行为,笔者认为校园网贷平台只要有高收益可图、学生有非理性消费需求就不可能轻易放弃市场。政府紧靠加强对校园网贷平台的监管,只会一定程度降低借贷交易数量而不能杜绝校园网贷的发生,反而会导致隐蔽交易危害的升级。为此,高校必须从大学生校园网贷发生的思想行为方式寻上找答案和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校园网贷行为的发生和降低网贷危害的程度。

1 校园网贷发生的特点与原因

2017年5月,各省、各高校按照教育部《关于开展校园网贷风险防范集中专项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开展工作。笔者对就职高校排查出的32名有过校园网贷经历学生的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从调研结果和学生网贷案例分析来看,大学生校园网贷行为的发生与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认知能力、道德判断标准、人生观、价值观等有着紧密的联系。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1)参与校园网贷学生的结构:家庭经济困难、偏远山区和农村学生比例高于其他学生群体。高校如同一个浓缩的小社会,价值与文化的多元化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大学生的成长。来自经济困难家庭、偏远山区和农村学生面对与家乡、过去有着天壤之别的城市生活、校园生活,充满了渴望与好奇。他们由于长期生活在农村和偏远地区,都市生活的适应阶段,部分学生面对诱惑更是难以抗拒,甚至产生了价值观混乱、简单否认过去的想法,盲目和冲动地选择贷款创业、贷款包装外形等捷径改变贫困。面对无力偿还贷款后的威胁,又因社会认知能力弱、家庭无力帮助偿还而深陷恶性循环贷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学习、生活和健康。网贷不法机构正好利用其弱点进行重点攻击,故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偏远山区和农村学生受校园网贷侵害比例高。

(2)参与校园网贷学生的行为目的:集中表现为创业就业、虚荣消费、恋爱交往。一是,创业就业观不成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部分大学生对自己创业能力、创业风险和贷款风险估计不准,轻松地认为只要创业就能盈利,就能还贷。所以贷款时缺乏理性选择,创业失败后陷入还贷黑色陷阱。二是,缺乏正确价值判断。部分大学生受社会认知能力的影响,不能正确认识美的内涵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认知,过分追求物质的享受和形式的美,想以华丽的外表来掩饰内在的贫瘠,虚荣心膨胀之下就贷款买高档手机、高档化妆品、瘦身产品,以及频繁购物、频繁吃请和游戏赌乐等,为了过度消费、虚荣消费深陷校园网贷不能自拔。三是,健康的恋爱观未形成。初涉情场的大学生,缺乏对现实的理性认知与思考,把送礼讨欢心、吃喝稳关系看成恋爱的法宝,把追求爱情甜美简单地等同于用金钱堆砌的形式浪漫。这种享受型的恋爱观和畸形的恋爱消费观使他们偏离正轨,甚至为取悦对方频繁举债、为“爱”频繁借贷,为校园网贷的滋生提供了“沃土”。

(3)校园网贷行为发生的方式:主要以学生主动申请的自愿贷,被人盗窃、骗取信息的被人贷,以贷还贷的循环贷的方式发生。不论是自愿贷、被人贷,还是循环贷,都能从校园网贷受害者身上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借贷学生对金融知识、法律知识了解的匮乏,对社会风险的警惕和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不强,遇到问题缺乏理性成熟的思考和采取合适有效的办法解决,采取的方式方法比较极端,极易被人利用和伤害。

(4)面对还贷压力的处理方式:据调查了解,学生一旦落入校园网贷欺诈、高利贷圈套就很难自救,几乎没有人选择第一时间告之学校或寻求法律帮助。面对暴力催收、行为胁迫,他们要么寻找参加资格考试培训、学校要求购买电脑等各种借口向家长要钱还贷;要么以死相逼,要求家长借钱还贷;要么选择休学打工还贷;要么玩“失踪”离校离家躲债,有的不堪胁迫甚至选择结束生命等。同时,还有部分学生因无力偿还贷,遭网贷机构追债胁迫后思想扭曲、变质,成为校园不良网贷机构的下线和不良网贷的校园隐蔽推手。他们尝试在熟人圈、同学圈中转移风险,或偷盗同学信息实施借贷,或利用同学、亲人的信任诱骗他人网贷,或利用信任获取网贷学生亲属信息进行全覆盖的威胁,从受害人变成侵害人,并触犯了法律法规。处理还贷问题上,以自我为中心,极少考虑他人的得失和感受。

2 校园网贷整治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校园网贷的市场经济特征决定了,不管国家如何加强对网贷平台的监督、管制,只要借贷双方供需关系没有完全破裂,校园网贷就依然有“生存”空间。从校园网贷发生的特点和原因分析来看,要有效遏制校园网贷的滋长和降低其对学生的危害,除加强立法监管外,关键还得依靠高校的思想教育与管理,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源头上对校园网贷的需方市场进行干预和控制。

(1)开展金融知识教育,引导学生建立金融风险意识。金融活动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内容,校园网贷作为新型金融活动发展的初期产物利弊兼具的属性给高校的安全与教育带来巨大的挑战。高校必须将金融知识的普及列入大学入学教育的必修课,通过金融知识公共课程的开设、金融知识讲座的举办、金融咨询服务的开通、金融警示案例的教育等普及金融基础知识,帮助学生认清金融活动的利弊、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拒绝校园不良网贷。

(2)找准思想引领载体,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琳琅满目的市场产品和方便快捷的网络购物刺激下,迈入大学校门并刚刚享有独立经济支配权的大学生极易沉迷于消费体验的快感中,致使消费需求不断升级、消费欲望不断膨胀。张口向父母要钱、无限度变得理所当然,父母不能满足供给就盲目创业、盲目借贷……要杜绝校园网贷的危害,关键是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通过鼓励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参加社会勤工助学、理性创业实践等,让其感受消费资本的来之不易,学会体谅父母、学会勤俭节约;通过建立学校奖助与学生消费状况挂钩的奖惩制度和集约型宿舍创建,形成有效的群体内部监督,适度控制学生的消费欲望;通过寻找最美大学生、最幸福恋人等活动,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什么是最真实、弥久的美和健康向上的恋爱关系,降低为“爱”举债、为“美”负债等非理性消费的危害。

(3)克服利己主义影响,促进学生心智的协调发展。32名有过校园网贷经历学生还贷处理方式表现出了大学生精致利己主义的特征[1]。面对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冲突时,他们选择了个人利益至上的道德准则,自私自利,只知享乐索取,对他人关心与利益不管不顾,缺乏责任心、正义感、同情心,甚至丧失道德良知和有违公序良俗。只有家校联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减少功利思想熏染,通过志愿公益实践活动开展、集体与团队文化建设、感恩教育的强化和正确生活态度、处事原则的引导等多举并行,才能促进大学生情商与智商的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保障大学生用良好的心智来抵御外界的诱惑。

(4)完善成长支持体系,保障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立足家庭经济困难、偏远山区和农村学生受校园网贷影响大的现实问题解决,从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培养视角构建“经济+心理+能力+品格”四位一体的成长支持体系。坚持解困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助学等级标准与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等现实表现挂钩的评定机制;拓宽校内外勤工助学渠道,搭建形式多样的学生经济自救与能力发展的锻炼实践平台;结合家庭经济困难、偏远山区和农村学生特点创新社会实践模式,深入发达地区开展城市与乡村问题对比研究,以此帮助贫困生开阔视野、增强认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结合家庭经济困难、偏远山区和农村学生创业自救能力弱、创业资金与资源缺乏等,开展大学生创业试错模拟体验,做好创业项目潜力、可行性、风险评估和投入产出预估,对参与过创业体验的贫困生及其评估合格的小型创业项目给予适度的创业资金和政策支持,指导大学生科学理性创业;选树贫困生优秀、先进典型,发挥同伴教育的优势,让贫困生继承淳朴善良、勤劳勇敢、勤俭节约的美德。通过以上举措,有效解决贫困生经济压力,引导大学生正确应对贫困带来的挑战,避免盲目借贷行为发生。

3 结语

学生参与校园网络或受到校园不良网贷的危害,不仅有网络金融发展监管不到位、网贷机构缺失道德的原因,更有大学生社会认知能力不足和价值观、人生观定位不准等原因。所以,要遏制校园网贷的危害,就需要双管齐下,既抓好校园网贷的监管,又从思想教育入手解决好学生校园网贷非理性需求的问题。

猜你喜欢
校园网网贷大学生
数字化校园网建设及运行的几点思考
P2P网贷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试论最大匹配算法在校园网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基于VRRP和MSTP协议实现校园网高可靠性
大学生之歌
网贷平台未来亟需转型
网贷十年:迎来“去伪存真” 时代
NAT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中国网贷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