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微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 201209)
网络直播是通过互联网和媒介平台,由直播主持和观众即时互动的一种可视化传播形式,通过网络直播,实现主持和用户之间即时语音或文字互动。目前网络直播应用广泛,充满娱乐、交友、才艺、游戏、教育、旅游、购物等丰富的传播内容。但当今的网络直播内容常充斥着泛娱乐化、低俗、炫富、享乐等内容,对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文化素养和政治认同等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因此,分析和把握大学生参与网络直播行为的现状和规律,引导大学生理性参与网络直播就成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为调研大学生参与网络直播行为的现状和特点,笔者在本校共发出1000份调研问卷,回收问卷958份,有效问卷949份,男生356人,女生593人。大一569人,大二258人,大三122人。文科309人,理工科640人。根据调查,大学生参与网络直播行为的现状及特点如下。
据调研数据显示,大学生观看过网络直播的占80.2%,观看网络直播历史1年以上的占35.9%,6个月到1年的占60.9%,不到6个月的占10.1%。每天观看网络直播的占5.6%,每周有3天以上时间观看网络直播的占30.1%。大一学生每次观看时长在30 min~1 h以内的占40.9%,每次观看在1 h以上的占28.6%。大二学生每次观看时长在30 min~1 h以内的占39.6%,每次观看在1 h以上的占27.9%。大三学生每次观看时长在30 min~1 h以内的占20.6%,每次观看在1 h以上的占12.1%。大一、大二学生观看频率较大三高,且观看地点集中在宿舍50.9%、教室10.1%、图书馆14.9%。可见,观看网络直播已成为大学生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一、大二学生虽然课时多,但常常是夜晚和周末时间会花更多的时间观看网络直播,而大一学生刚进入到大学尚处于适应和摸索阶段,大量的业余时间被网络直播内容所占据,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在调研的大学生群体里,他们年龄分布范围大致集中在18~23岁之间,这些“95后”大学生是伴随着网络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尤其是4G时代的到来和网络直播的兴起,每个学生都是自媒体,在网络空间,他们有自己的社交圈和虚拟的身份畅所欲言。而网络直播互动即时,大学生根据个人喜好关注主播及寻找粉丝,形成固定的圈群社交。据调研数据显示,有59.5%的大学生有自己固定的主播和内容的偏好,喜欢主播的标准,其中颜值占32%,才艺占40.5%,娱乐搞笑占65.6%,知识储备占39.8%,呈现娱乐消遣的倾向。
据调研数据显示,选择观看网游直播的占比高达59.5%,其他直播内容选择较分散,如生活直播、旅游直播、明星直播、购物直播、动漫直播等比值较均等。在直播平台选择上,将斗鱼平台作为观看游戏直播占比高达69%,而且有固定关注的游戏主播。将Bilibili平台作为观看二次元直播占比高达59.7%,其他平台观看比例较为分散。可见,动漫网红和网络游戏是吸引大学生观看网络直播的重要方面,泛娱乐化的内容成为大学生消潜娱乐的首选。互动即时、内容丰富的网络直播平台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据调研数据显示,仅有29.8%的大学生拥有个人的职业生涯目标,而没有目标最直接的后果是学业的荒废、生活的颓废、丧文化无节制蔓延。而网络直播更是以娱乐特效和游戏技能对大学生产生极强的吸引力,即时享乐的观感和互动参与的沉浸式体验,让大学生过度依恋网络直播,减少看书和思考的时间,削弱对事物的判断和思辨能力。其实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但在努力的过程中却迷失了方向,他们把大量的时间用来娱乐享乐,越来越盲目,越来越空虚。
“直播+”带来网红效应的井喷式增长,让网红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据调研数据显示,40.9%的学生有固定关注的主播,20.8%的学生对主播的推荐会有进一步了解的想法,19.7%的学生在直播过程中会发弹幕或留言。正能量网红直播带来的是引导和鼓舞,但以个人名义注册的账号数量极少,目前直播平台精准营销直播内容,选择大学生感兴趣的网络游戏、雅俗兼并的特效、娱乐至上的爆点作为直播内容,逐渐淡化大学生的主流文化意识形态。
引导大学生理性参与网络直播的策略分别从管理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3个层面提出。
第一,提升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引导大学生理性观看网络直播。由于网络直播尚处于传播生态较为脆弱的阶段,在呈现出积极意义的同时,一些违背伦理和不良影响潜藏其中,因此,大学生要提升网络媒介素养,警惕不良直播内容的影响,同时要经常关注国家的法律法规,不传播违背国家宪法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信息,对于尚未证实的谣言不轻信、不传播。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不仅引导大学生对网络直播内容的理性选择,而且引导其正确认识网络的发展史、特点本质、网络与现实关系、社会发展史等题材教育,引导学生追本溯源、理性思考,这不仅增强学生对网络信息甄别判断的能力和对现实问题理性思考的习惯,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供了内生动力。
第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满足大学生成长实际。我们要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由填压式供给转变为需求式供给,将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我们要解决他们在校期间的基本生活需要,解决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他们在就业过程中提高就业的能力等,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追求短平快,而要追求细小实。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成长实际相结合,把大学生接地气的成长需要和学校的理论高地建设相结合,才能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始终,增进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人生体验和激发他们的思考深度。大学四年,让学生讲好人生的故事,讲好学校的故事。
第一,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系统化,激发学生成才的内生动力。目前高校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由于课时的限制及课堂人数过多等原因,教师无法针对每个学生的需求做职业生涯指导,课堂内容更多的集中于就业层面,例如: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相关案例及就业、创业的指导等方面,无法在短时间内讲授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尤其是缺少深入和有针对性地讲授自我探索层面。因此,引导大学生自我探索、树立目标、寻找方法、采取行动至关重要,这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生动力。观看网络直播,表面上是学生过度迷恋直播内容,深层次原因可归结为学生没有确定目标,盲目中不知道如何选择。
第二,做强、做细社会实践育人成效,强化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社会实践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通过社会实践观察社会、体验社会、了解社会,提出问题并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问题,将理论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学识,在实践中感受冷暖。但目前很多社会实践往往集中于少数学生,更多的学生没有走出去。充分调动尽可能多的大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感、获得感、价值感,这不仅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更是防直播沉迷的另一内生动力。
第一,依托朋辈教育,打造身边人的“网红”。网红不仅限于网络直播里的网红,也可以从学生身边寻找“网红”,如学习之星网红、诚信之星网红,体育之星网红、科创之星网红等,这些活跃在校园里的网红,不仅可以发挥榜样的力量,更是有着朋辈教育不可估量的价值。这些网红是学生们的身边人,他们和其他学生拥有共同的生活环境、共同的教学资源、共同的经历故事、共同的培养方向,身边人的故事往往比其他的榜样更有震撼力和参照性。同时,每学年参评的百星 “网红”,也可以作为新生导生,用他们的优秀事迹和精神能力起到传帮带的育人功效,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优化和升级。
第二,加强思想引领,构建网络主流生态。传播主流文化、构建主流网络生态是加强大学生思想引领的重要内容。而如今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直播信息,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被逐渐渗透,由于大学生尚处于18~23岁之间,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需要正确的引导,而思想引领形式如何让大学生喜闻乐见就常常成为我们思考的关键。而大学生的特点是什么,大学生的喜好有哪些,大学生平时都在做些什么,学校又要如何贴近学生的生活,如何利用好微信公众号的软文推送,如何利用直播平台这样可视化的网络媒介走进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我们占领大学生思想网络阵地制高点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