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将进酒”渗透的哲学思想为例
——探索高中语文课与政治课的融合

2018-03-06 05:47云南石屏高级中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6期
关键词:将进酒李白矛盾

云南石屏高级中学 王 荣

生命的渺小似乎诗歌无法挽救的悲剧,能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必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要用联系的观点对待事物、看待人生,由表及里,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看问题的时候要全面,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人间正道是沧桑”,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实现自我理想的这一天总会来到的,应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主观符合客观。

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罢休。筵宴中展示的痛快气氛,诗句豪壮。至此,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诗人甚而忘却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一幅对酒当歌的生活画面映入眼前,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李白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许”,称自己有管仲之才,诸葛亮之智却没人相信,所以说古人“寂寞”,同时表现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情愿醉生梦死长醉不醒了。这里,诗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了。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古来酒徒历历,而偏举“陈王”,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目中树为榜样的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隐含了李白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之中,各种错误思想和消极因素会对我们产生各种各样的冲击。这就需要我们学会辨别是与非,排除外界的干扰,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时刻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自己,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 透过《将进酒》可以看出,矛盾与浪漫,铸就了李白的“诗仙”美誉。李白在对社会不满及个人不得志的矛盾中坚持浪漫,以对生活向往的浪漫去对抗矛盾,这种激烈的碰撞是惊心动魄的。李白可以在酒的世界里忘记伤痛,得到片刻放松。于是我们看到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自得;看到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洒脱;更有“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的狂放。然而“但愿长醉不愿醒”只是一种愿望,“与尔同销万古愁”也只是“举杯消愁愁愁”。但李白知道醉酒之乐是短暂的,于事无补的,可是如果不醉,就连这短暂的快乐也没有了。李白就这样在理想与现实,酒醉与清醒之间徘徊,也留下了许许多多饮酒的诗句。这启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分为二,要全面,即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并且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的海洋中扬帆远航,才能经历风雨,又见彩虹。

李白的人生,可谓是悲剧的人生。《将进酒》一诗,是其悲剧人生的写照。有人称《将进酒》是李白诗歌艺术的颠峰之作,也有人称那不过是他醉酒后的胡言乱语。其人,其诗,其酒,三位一体,方是真正的李白。对文学作品的赏析,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每个人的思维方式,看问题的角度受其自身条件的制约。而且每个人的世界观不一样,而世界观决定了方法论,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但真理只有一个。因此,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语文素养丰富政治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哲学思维扩展语文课堂的厚度和广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各学科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猜你喜欢
将进酒李白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将进酒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将进酒》解读
《将进酒》的“三气”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