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昌存
随着新的化疗药物的临床应用,使得新辅助化疗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已成为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手段[1-2]。因此本文拟收集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乳腺癌患者,分析TE、TEC及紫杉醇周期方案的疗效。
收集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乳腺癌患者,先进行手术治疗,随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一步将患者分为紫杉醇周组、TEC组及TE组,紫杉醇周组年龄(55.28±16.32)岁,LuminalA型、LuminalB型、HER-2阳性及三阴型分别为10例、12例、10例、8例;TEC组(53.12±15.97) 岁,LuminalA型、LuminalB型、HER-2阳性及三阴型分别为8例、14例、10例、6例;TE组(54.36±14.88)岁,LuminalA型、LuminalB型、HER-2阳性及三阴型分别为12例、12例、6例、10例。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对比。
(1)首次确诊乳腺癌。(2)单侧原发肿瘤病灶。(3)知情同意。(4)自愿参加试验。
(1)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2)接受放疗、化疗或内分泌治疗者。
采取保乳手术,根据肿瘤病灶部位设计切口,手术方式参照胡震[3]关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疗效临床分析的研究。选用放射状或弧形切口行原发病灶局部扩大切除,切缘距肿瘤≥2 cm;保证各切缘阴性,腋窝行淋巴结清扫。
紫杉醇周组采用紫杉醇注射液(75,d1),4个疗程。TEC组采用紫杉醇注射液(175,d1)/注射用多西他赛(75,d1),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75,d1~2),环磷酰胺(600,d2)。4个疗程。TE组采用紫杉醇注射液(175,d1)/注射用多西他赛(75,d1),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75,d1~2),4个疗程。
对比三组治疗结束时临床疗效;三组治疗期间骨髓抑制发生情况。临床疗效依照RECIST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情稳定、疾病进展。
使用SPSS 17.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组治疗结束时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治疗结束时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前三组血象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紫杉醇周组在骨髓抑制(血红蛋白、白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发生情况优于TE组及TEC组,见表2。
表2 三组治疗期间骨髓抑制发生情况对比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发于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女性,每年全球约有138万女性确诊为乳腺癌,其中大部分患者年龄在40~65岁[4-5]。近年来,随着乳腺癌的发病呈上升和年轻化趋势。新辅助化疗最早由国外学者在1982年首次提出,近年来随着探索的深入,使得新辅助化疗的适应证逐步扩大[6]。
本次研究中给予乳腺癌患者不同化疗方案,结果显示,三组治疗结束时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看出三种治疗疗效基本相似。同时St.Gallen会议也推荐新辅助化疗首选含紫杉类和蒽环类的化疗方案。同时还有学者收集2015—2017年30例乳腺癌患者,结果发现TEC方案与TE方案比较,病理学缓解无统计学意义。同时还有学者[7]对比不同年龄及月经状态乳腺癌患者对紫杉醇周方案、TEC方案、TE方案的差异,结果发现患者均可获得收益,5年死亡率比较无差异。此外本次研究还发现紫杉醇周组在骨髓抑制(血红蛋白、白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发生情况上优于TE组及TEC组。同样还有学者[8]分析59例乳腺癌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发现TE方案、TEC方案及紫杉醇周方案IV度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36.21%,22.73%、12.58%,紫杉醇周方案据具有明显优势。
因此,TE、TEC及紫杉醇周方案治疗乳腺癌疗效相似,但紫杉醇周方案副作用小。
[1] 桑果,王本中. TE方案与TE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毒性对比分析 [J]. 安徽医学, 2011,32(4):449-451.
[2] 陈峰,沈霞平,边林莉,等. TE方案与TE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比较[J]. 中国肿瘤,2013,22(11): 926-930.
[3] 胡震,张家新,壬磊,等. 234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疗效的临床分析 [J]. 中国癌症杂志,2006,16(9):697-700.
[4] 刘颖,肖艳. 红豆杉及其紫杉醇研究开发进展[J]. 中医药信息,2005,22(4):34-35.
[5] 贾海霞,吴建南,李顺荣,等. 表阿霉素联合多西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治疗三阴乳腺癌的疗效及预后评价[J].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2,12(5): 261-265.
[6] 王充顺,刘军,庞宏欣.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J]. 现代肿瘤医学,2009,17(1):174-178.
[7] 江泽飞,宋三泰. 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最新指导原则[J]. 肿瘤研究与临床,2001,13(5): 293-295.
[8] 张柏林,徐晓洲,王翔,等. 芳香化酶抑制剂手术前治疗绝经后乳腺癌的疗效观察[J]. 中国癌症杂志,2010,20(3):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