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与梦境
——格里格《夜曲》Op.54 No.4音乐作品分析

2018-03-06 11:11
大众文艺 2018年3期
关键词:格里格夜曲大调

一、前言

19世纪中叶正值浪漫主义音乐思潮风起云涌的时代,浪漫主义作曲家十分重视个性的自由发展和个人主观情感的宣泄,灵活多样的创作体裁引起了不少作曲家的青睐,因此在这一时期有很多作曲家都会受到西欧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影响。然而,正是在浪漫主义音乐形成不久之后,在东、北欧地区却出现了一批致力于发展本民族音乐风格的音乐流派,即民族乐派。民族乐派沿用浪漫主义时期的风格体裁,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再发展,同时又为浪漫主义提供了新鲜的思维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本民族音乐内容。这些作曲家在创作的理念上更加强调采用本民族的风格形式,从祖国丰富的历史文化中汲取创作养料,题材来源于本民族的历史神话传说,或表现祖国自然风光和本民族风土人情的作品大量出现在民族乐派作曲家的作品之中。格里格就是19世纪挪威民族乐派的杰出代表,也是挪威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他作为民族乐派的成员之一,最初所接受的却是浪漫主义的音乐教育,1858年至1862年格里格就读于莱比锡音乐学院,在那里他接受到专业作曲技巧,为他以后的音乐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创作功底。从1963年起,格里格结识挪威民族音乐的倡导者,也是挪威国歌的作者理查德·诺德拉克之后,他开始如饥似渴的学习挪威民族音乐,尤其是经历了挪威民族独立运动之后,格里格将对祖国的热爱转化成为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广泛兴趣,民间音乐元素被他深深贯穿在自己的创作之中,日渐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格里格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也非常热爱挪威的民间音乐,他多次去乡下采集本民族音乐、舞蹈,拜访民间乐手等,为他所创作具有挪威民族特色的音乐提供了丰富的音乐素材。其中他的《钢琴抒情小品》就是非常具有本民族音乐色彩的代表性作品。这部钢琴套曲集共包含66首钢琴小品,创作时间集中于1864年至1901年期间。这些钢琴小品每一首都带有标题,虽然这套组曲之中都是小型钢琴体裁,但是其创作手法却是极其丰富的。虽然曲式规模不大,但存在的形式却是极其广泛:再现曲式、并列曲式、回旋曲式及各种边缘曲式等形式均有所涉及。格里格这些钢琴作品的创作灵感大多来自对祖国历史文化、锦绣河山、田野乡村的赞美,他作品中对祖国深深的热爱是他区别于浪漫主义作曲家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这套钢琴曲集中,有一首《夜曲》体现了格里格在创作上比较空灵、比较注重意境的一面。这首曲子绘声绘色的表现了一种缥缈的静穆之感,气质高雅而不失忧郁,旋律如歌,气息悠长,给人特殊的欣赏感觉。在这首作品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的展现,一个是夜色的主题,再一个是梦境的主题。一种是大自然客观的描绘,一种是作曲家主观的感悟。这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交相辉映,共同塑造了幻想的色彩,营造了一种神秘、奇特的气氛。另外,格里格在这首作品的创作中避免了浪漫主义时期浓烈宏大的音响效果,而是使用一种清新、精炼和简洁的创作手法,热衷于对大自然神秘夜色的表现,以及对梦境朦胧模糊的表达。全曲织体结构简洁,调式调性方面显得比较模糊,和声功能走向性也摆脱了古典主义时期规矩方正的特点,出现了不少不协和和弦,这样的音响效果营造了黑夜神秘的气氛,也塑造了似真非真的梦境,利用音乐手段去发掘现实与梦幻之间的新天地,给听者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二、格里格《夜曲》的曲式结构特点

格里格的《夜曲》是一首典型的再现单三部曲式。引子,1—5小节,C大调,这一部分没有一个完整的主题歌唱性,而是相同的一段旋律材料反复呈现,形成一种期待感,为引出首部主题材料做铺垫。

首部A段,6—20小节,是一个非方整性乐段。其中a乐句9小节,动机材料以两小节为一个单位在不同的音高上反复出现,旋律主题连贯,一气呵成,同时低声部伴随旋律低音级进下行,不可分割,和弦材料环环相扣,形成了一种连绵不断,织体饱满的艺术风格。在乐曲第9小节,转入属调G大调,并与13、14小节形成属七到主的终止式,较为完整的结束该句,使不断紧张的和弦进行终于有一个稳定的停顿。乐曲从第15小节开始进入b乐句,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音乐材料,主题发生鲜明的变化,造成听觉上的冲击力。这个新材料是以3小节为一个基本单位,同时利用模进的手法从不同的音高上出现了两次。同时在调性上回归主调C大调,低声部和声材料比较单一,就是一个减小七结构的导七和弦,加强了乐曲的一种紧张感。模进材料向上三度进行,低声部和声是一个降五音的二级七和弦,在和弦结构上同样也是一个减小七结构,也可以看做是bE大调的游移,最终形成一个开放式的段落来结束第一部分,也起到了期待新主题出现的作用。

中部B段,21—33小节,中部是一部曲式结构,包含四个乐句,格里格在这首作品中好像特别善于使用模进的手法,B段又出现了一个新的主题在不同调性上反复出现的现象。这一动机材料是以2小节为基本单位,一共反复呈现了四次,使用了自然音模进和变化音模进两种手法。动机前两小节是A大调,动机的第一次再现没有发生转调,只是音高上行三度模进。主题第二次模进发生调性游移,进入bD大调。主题的第三次模进转入G大调,而第三次模进材料扩展为7个小节,同时其本身也发生了一次转调,回归原调C大调,并形成开放式乐段,等待再现。纵观整个B乐段,在调性布局方面形成了一定规律性:A—bD—G—C构成了上四度严谨的调性逻辑,体现了格里格在创作技法方面合理的思维逻辑。另一方面,B乐段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在于出现一连串的属七和弦,但这些和弦都没有得到解决,也没有任何倾向性可言,只是起到调性坐标的作用来确立新调,同样也达到了色彩对比的艺术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主题动机的最后一次再现所扩展出来的部分在力度上是ff,与之前的三次模进也形成了力度方面的对比,C大调属七和弦的出现也起到了属准备的作用,这一部分无疑也是全曲的高潮,力度符号的标识也把乐思推向了顶峰,然后逐渐衰退,渐渐无声,最后出现一小节的休止,让听者从紧张的情绪之中有所缓解,静静地等待主题的再现。

再现段,34—63小节,将引子材料也完整的再现,与首部相比再现的引子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a乐句变成了10个小节,前四个小节还是属于C大调,从第五小节开始转入G大调,这与首部的调性布局关系极为相似。然而,再现部分的a乐句并未想首部a乐句那样落于G大调来结束,而是在G大调经历三个小节之后,再次回归到了原调C大调,并形成了属七到主的终止式,有点奏鸣曲式的意思,但这首作品绝不是奏鸣曲式,因为并没有出现副部主题。该曲第48小节这个C大调的主和弦并不完满,而是又变成了一个大小七的属和弦结构,在和声上构成了离调连锁进行,这种和声语汇又持续了六个小节,相对于首部而言是额外多出来的一部分,可以看做是内部的一个扩充。一连串属七和弦的排列增强了乐曲的紧张感,加强了音乐律动的倾向性,扩大了乐曲的结构,最终还是落于C大调的属七和弦形成开放式的半终止。b乐句,7个小节,主题材料方面与首部b乐句相似,但在音高方面发生了变化,另外,主题材料上相对于首部来说有所省略,只再现b乐句的前两小节,而第三小节则是用整小节的休止来代替。虽然在调性方面一致,都是C大调,但低声部和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首段b乐句的低声部是减小七结构的导七和弦,增强音乐的不和谐度和动力性,而再现段的b乐句低声部则是六级三和弦的形式,b乐句同样也承袭了之前模进的手法展开,动机部分和声是六级,主题模进部分的和声是降六级,两个和弦形成了小三度和大三度鲜明的明暗对比,这一点相对于首部来说是有所区别的,首部b句的两个和弦虽然有所变化,但和弦结构与和声性质一样都是减小七,而再现段b句用三和弦的形式的原因是,乐曲要结束了,利用三和弦的稳定性,来加强乐曲的终止感。

再现段长达一小节的休止之后,全曲的最后两个小节是尾声,同时在节律因素方面发生变化,从之前的行板变化为柔板,速度相对变慢,力度相对轻柔,织体材料都是C大调的主和弦,起到巩固原调的作用,全曲在原调主和弦上轻柔委婉的结束,仿佛进入甜甜的梦乡。

三、格里格《夜曲》音乐形象的表达与意境的塑造

纵观全曲,不难发现这是格里格风格清新并且极富空灵的代表作品,在这首作品中,作者着重描绘了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夜色与梦境。这两种音乐形象交织在全曲之中,艺术风格朦胧模糊,生动的表现了一个人在进入梦乡之前的冥想,一种昏昏欲睡的感觉,静静地去感受黑夜所带来的未知与好奇,在树叶的被风吹动的声音中,在鸟的啼鸣声里,作曲家不知不觉的睡着……忽然,他做了个噩梦,好在这个梦并不长,他在噩梦中惊醒,却仍然惊魂未定,过了一段时间,渐渐缓过神来,才知道是一个梦……夜还是那样的平静,那样神秘,在幻想和期待中,作曲家再次入睡。夜色和梦境是这首曲子所要表达的主要的艺术形象,夜色是客观的描述,梦境是主观的情感,这两种元素共同体现了作曲家对于夜晚的生动感受以及内心情感真实的表达。

谱例1

这是乐曲的开头,引子所使用的材料可以分成三个部分,高声部相同的主题反复出现了两次,中声部C大调和弦音do、mi在不断持续,起到确立调性的作用。同时低声部又出现旋律半音级进下行,具有模糊调性的效果。而高声部所出现的材料更加强调的是C大调六级音la,并且还出现了和声小调的升七级音,从而使整部作品在调性方面存在模糊的现象,到底是C大调明亮的感觉,还是a小调暗淡的色彩,这种半明半昧的音响效果仿佛一上来就给全曲带上了一副神秘的面纱。

这首曲子的曲式结构是再现单三部曲式,其中A段的主题材料,我们可以理解为夜色主题,主要是对夜色的描述,a乐句的9个小节是为了营造一种气氛和基本形象的描绘,音乐朦胧缥缈,主题材料简洁重复,就像是在表现夜色中皎洁的月光,徐徐而来的清风,以及风吹动树叶沙沙作响的声音。

谱例2

忽然间一段空灵的、清澈的声音,直击听众的内心。这段旋律声部很高,声音很清脆,高音旋律使用快速的颤音,这段音响显然是在描绘鸟的啼鸣声,十分的清晰,并且回声嘹亮,反复出现了两次。鸟的叫声越是清晰,则越能表现夜的幽静、夜的黑暗,无疑为渲染一种神秘的气氛添砖加瓦。由此可见,A段就是夜色的描述,a乐句是夜色静态的描写,而b句则是夜色动态的描写。

谱例3

谱例3是乐曲B乐段的材料,我们可以把这个主题理解为梦境主题。作曲家在神秘的夜色之中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内心有很多的愁思不知能向谁诉说。只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苦思冥想,用内心去感受夜色的奇妙与寂静,而这神秘的夜色反之也给作曲家传递了一丝黑暗与恐惧,作曲家就在好奇感与恐惧感的交织之下,不知不觉的进入了梦境之中,而这段梦并不长,与其说是睡着了,倒不如说是打了一个瞌睡,就在这一瞬间,作曲家进入了自己所幻想的世界……他具体梦到的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只能根据作曲家所提供的音乐材料做大胆的猜想,首先在旋律主题方面依旧是相同的一段材料在不断地模进发展,同时B段一上来的表情术语“Piu mosso”使音乐变得更加快捷,更有动力性,音乐材料在不同音高上的不断重复,仿佛是描写了一种追逐的效果,我们可以大胆的设想是作曲家在梦中被可怕的东西所追赶,并且追逐的脚步越来越快,频率也越来越高,在调性的布局上可以看出这种形象的表达,比如主题动机出现四次模进,前两次模进在一个调性上 ,第三次模进转新调,第四次模进伴随着两次转调,调性的紧张感越来越深,也将情绪进一步推向高潮。再加上低声部的和声都是属七和弦结构,那种高度的紧张感和迫切需要解决的倾向性,更为深刻的表达了恐惧的气氛和形式的危机。乐曲从31小节至33小节,音乐慢慢从紧张的气氛中摆脱出来,力度减弱、速度放慢,表现的是作曲家从梦中惊醒之后,精神满满趋于缓和,发现自己刚刚做了一场噩梦。

谱例4

经过一小节的休止之后,出现再现段,依旧是幽静的夜晚,皎洁的月光依然闪耀在夜空中,风摇曳树叶的声音继续在作曲家的耳边回响,然而刚刚惊醒的作曲家很怕再次坠入梦魇,所以久久不愿睡去,音乐只能继续向前推进。从谱例4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再现a乐句的内部扩展,属七的离调连锁进行,加深了乐曲的不协和程度,也进一步表现了作曲家面对寂静的黑夜,内心的紧张不安久久不能消散。乐曲第53—54小节,低音声部属七和弦根七框架不断半音级进下行,最终落于原调属七,形成开放等待新的主题。音乐在速度和力度方面也减缓减弱,表示内心的恐惧感也随之减少。

谱例5

最后,b乐句鸟鸣声的主题再次响起,声音澄静空明、清脆明亮,这个声音仿佛是给惊魂未定的作曲家吃了一颗“定心丸”一样,回归到现实之中,情绪渐渐趋于缓和。b乐句的伴奏织体也不像首段那样是不协和的减小七和弦,用来渲染紧张和恐惧的气氛,而将之替换成为比较稳定协和的六级小三和弦和降六级的大三和弦。这一部分的伴奏织体也吸收借鉴了引子的材料,有回顾主题作用。然而调性方面没有巩固原调C大调的主和弦,调性布局就像乐曲一开始那样在C大调与a小调之间徘徊不定。经过一小节休止之后,最后两小节进入尾声,音乐的速度节律改为“Adagio”柔板,同时终于出现了C大调稳定的主和弦,一切恐惧都烟消云散,表现作曲家结束了这段奇幻之旅,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四、结语

格里格的《夜曲》在他的《钢琴抒情小品》中是一首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作品之一。格里格不愧为小型抒情体裁创作的大师,他通过精炼的作曲技巧,塑造了一个朦胧而又神秘的夜晚,引起了听者无限的遐想空间。每一次聆听都会有更深的感触。我是在无意之间听到了这首曲子,第一次听只是觉得单纯的“好听”,因此就有意识的搜索谱子来看一看,拿到谱子之后再去聆听,就会更多的考虑作品的整体结构、调性布局、和声走向,甚至连每一个音符的运用,都吸引着我的好奇心,想要更深一步去了解格里格的创作思维,去了解这首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要表达的艺术境地。在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分析以及相关文献的研读之后,撰写此文,目的在于能与更多的听众共同分享这首经典之作。本文通过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主要谈及格里格的生平,以及这首作品创作背景的介绍。第二个部分,主要是进行曲式结构的分析,从具体创作技法和艺术风格的角度,理性的看待音乐。第三个部分则是笔者对于该曲在音乐形象的表达和意境的塑造这两个方面的理解。在这首作品中,作曲家表现了两种不同的主题——夜色与梦境,这两种因素共同构造了一个神秘的夜晚。当然“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听众会根据自己欣赏角度的不同,而对作品有不一样的理解。而该曲的精妙之处也在于它并未束缚听者的欣赏空间,这种似真非真的场景和将信将疑的想象正是通过该曲所领略到的意义。

[1]达格·舍尔德鲁普--艾贝(挪)著.《格里格的和声研究》.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

[2]什洛特尔(英)著,高群译.《格里格》.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9.

[3]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选》.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格里格夜曲大调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格里格格巫婆和一张银色碟片
月夜曲
爱心夜曲 (女高音独唱)
G大调随想曲
爱德华·格里格:北欧音乐巨匠
快乐新年
格里格《索尔维格之歌》的赏析
快乐新年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