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画廊10周年:程曦行访谈

2018-03-06 08:58:15孟尧MengYao程曦行ChengXixing
画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黑石个展藏家

孟尧(Meng Yao) 程曦行(Cheng Xixing)

东画廊“海上丹迪”展览现场

孟尧:画廊取名“东画廊”,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吗?

程曦行:“东”这个字首先与我对上海的理解和情结有关。我将画廊开设在上海是希望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脉络能够促进其成长。其次,“东”也能够表达中国在亚洲的位置,出于画廊主的使命感,我也希望我的工作能够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孟尧:在做画廊之前,你曾在一家文化公司负责摄影画册方面的出版项目。2007年东画廊开业之后的两年时间里,画廊举办的展览和代理的艺术家也主要是以摄影类型为主,比如,王征、程锦的个展,以及张雅心的“革命样板戏剧照展”(2008)。做这样的选择,和你之前的工作经历是否有关系?

程曦行:这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是在合适的时机与这些艺术家展开了合作。这批艺术家更多的是对现实题材、历史题材甚至是革命题材有所关注,我认为在中国当代艺术的线索中这些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所以换句话说,它们也都是非常当代的。这一类展览是东画廊的起步。

孟尧:10年的时间,东画廊在上海迁址3次,分别是淮海中路1863号(2007-2011),复兴中路1331号的黑石公寓(2011-2017),龙腾大道2879 号的西岸艺术区(2017年至今)。对于东画廊来说,每次的运营和展示空间的调整,各有怎样的规划?

程曦行:总体来说,东画廊对于空间的调整都是来自艺术家的创作状态,我需要找到最适合艺术家呈现作品的空间。在这10年的时间里,东画廊陪伴成长的艺术家们有大部分从学院里走出来,慢慢摸索自己的创作语言,在作品体量和创作体量上都有了稳定的提升。过去从淮海中路搬迁到黑石公寓是希望黑石公寓独特的历史空间能够激发艺术家控制多元环境的能力,这种剧场条件对于画廊来说非常少见。而在最近这两年,当我频繁走访艺术家工作室的时候,我开始意识到黑石公寓作为住宅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所以我决定加入西岸的前沿阵营。一方面坐拥更大的展示空间,在展览上能够进行更多尝试,另一方面可以为艺术家多争取外部资源。

《环绕》 吕松 布面油画 150cm×200cm 2016年

《Copy—1》 张如怡 混凝土、螺纹钢筋 6cm×7cm×60cm 2017年

孟尧:从东画廊10年的展览和艺术家类型来看,我觉得2009年对于画廊发展是颇为重要的节点。当年,你们在“寓言——中国和爱尔兰当代摄影展”之后,做了第一个非摄影类艺术家的个展——洛尔·梵埃丝兰德(Lore Vanelslande)个展。之后,还接连做了韩锋、刘任、刘一青的个展。这一年的展览体现出一种立足本土、关注上海本地年轻艺术家,同时兼顾国际视野的面貌。这似乎也预示了之后画廊发展的方向。不知道是否如此?

程曦行:东画廊的确从2009年开始在展览的选择上有所转变,确切地说这个转变发生在2008年。在画廊开幕的第一年里,我一直在思索一条对东画廊来说合适的发展路径,并且遵循这个路径去寻找艺术家。从目前来看,这条路径还是恰当的,给年轻艺术家更多的空间,画廊能够与其一同成长。其实在梵埃丝兰德之前我们也有非摄影类艺术家。

《无题(方胜瓶)No.1》 刘窗 瓷 26cm×20cm×10cm×3 2017年

《形体习作》 张云垚 石墨、毛毡 143cm×183.5cm 2017年

孟尧:对于画廊来说,每一次展览都是彰显艺术品质和吸引藏家的机会。从你们的展览序列来看,推广年轻艺术家的“合唱团”系列展(2011-2013)和各种主题的双人对话展,比如,“对画”(Christeene Britton、曲丰国,2010)、“骑士梦魇”(a. f. art theatre芳翎 + 金锋,2015)等等,做得比较有特色。请你谈谈你们策划这些展览的思路。

程曦行:“合唱团”是一个年轻艺术家的群展项目,持续了几年。当时的计划是让第一次合作的艺术家先加入这个展示平台,再开启之后更多的工作。“对画”来源于更早的一个群展“纯属巧合”,当时邀请了6位艺术家,其中3位完全在西方文化背景中成长生活,另3位则是中国艺术家。6位艺术家一中一外分成三对。我们发现从创作思路和最终视觉效果这两个层面上,每对艺术家的作品都有非常有趣的巧合点,其中有一对就是Christeene Britton和曲丰国。之后我们对这个概念进行了延伸,就是“对画”,其实是两位艺术家的“对话”。

“骑士梦魇”中的a.f.art theatre芳翎,我个人认为是一位非常勇敢的艺术家,她本人是一位知名演员,携着对当代艺术的巨大热情和对当代实验戏剧的探索渴望,在2014年成为一名跨界艺术家,东画廊当然会予以支持。

孟尧:东画廊代理、合作的艺术家,既有后起之秀,也有艺术老骥。你们在选择艺术家的时候,在年龄结构、风格类型、创作地域等方面,是否有具体的考虑?

程曦行:这可以归位到东画廊的布局(programme),就是艺术家结构的问题。基本上,东画廊计划和努力的方向是全媒介,因此非常自然地辐射到了不同年龄、不同风格的艺术家。从地域来看,东画廊合作的艺术家里有很大一部分是出生并成长于上海以及生活并工作于上海的艺术家,这与我一开始说到的创办画廊的初衷一致。

左·《No Content》 a.f.art theatre芳翎 单频录像 5分钟 2017年

右·《Panta Rhei》 刘任 草纸、综合材料、油彩 26.2×17.2×12cm 2017年

孟尧:你通常以什么方式去寻找艺术家和藏家?

程曦行:我经常拜访艺术家工作室,也有通过业内人士的推荐而接触到新的艺术家。藏家的积累与维护是画廊的日常工作,全媒介的方向也是为了能够完善画廊的藏家结构。另外,博览会当然也是集中认识藏家的场合。

孟尧:作为画廊主,10年里最值得分享的经验是什么?

程曦行:保持对艺术的热情并付出持续的努力去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在这10年里我更深刻地了解了画廊在艺术市场以及整个艺术生态里扮演的角色,可以说画廊要在艺术创作与市场趋势之间找到平衡,克服其中的矛盾。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把握到了当代艺术的动向与建立话语权的可能,帮助艺术家实现了社会价值。

孟尧:对东画廊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具体的目标?

程曦行:和东画廊合作的年轻艺术家,基本都是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现在他们都面临着职业阶段的转折期,我希望在短期的未来能够协助他们很好地完成这一转折。这不仅包括为他们的作品寻觅更好的去处,也包括争取更多外部资源整理他们的创作轨迹,为下一阶段打好基础。长远来看,这些艺术家的发展就是东画廊的发展,东画廊也会在展览的策划上有更多更大胆的尝试,反哺艺术家的创作面貌,最终目的还是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黑石个展藏家
坐佛
美文(2023年1期)2023-05-30 10:48:04
藏家之友
中国书画(2021年12期)2021-09-03 20:50:44
杨海固个展:浮现
现代装饰(2021年1期)2021-03-29 07:07:26
藏家之友
中国书画(2020年8期)2020-12-01 06:49:42
小黑石积石家群2011年调查报告
东方考古(2020年0期)2020-11-06 05:34:52
再广1mm !Irix 11mm 黑石版本
向京个展
美术文献(2016年6期)2016-11-10 09:08:26
王心耀个展
美术文献(2016年6期)2016-11-10 09:08:26
藏家之友
中国书画(2016年4期)2016-09-19 22:42:49
丁乙个展
美术文献(2016年3期)2016-07-05 07:3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