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晓磊
(本书内容横跨了从南北朝末期到唐朝的四百年历史,既沿着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轨迹,又不拘泥于此,作者紧贴大唐的历史,加以丰富的细节,把诗人们当成一个个鲜活的人来讲述。他们也“刷着朋友圈”,喝酒撸串,在人世间策马奔腾。)
唐诗里面有一种诗,叫做炫富诗,比如李白先生那首著名的《将进酒》: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看看,好好一件貂,居然脱了拿去换黄汤喝。于是问题就来了:李白真的这么有钱吗?
唐代大诗人里,李白的收入情况一直是笔糊涂账。他总是大把大把花钱,却没有什么进项。
在写《将进酒》之前,他最大的一笔收入是被皇帝唐玄宗买断工龄,下岗回家,学名叫做“赐金还山”。这一次买断工龄得了多少钱呢?五百金。也不少了,够买半件貂了。问题是李白他没要——“徒赐五百金,弃之若浮烟!”
给赏钱不要,收入从哪里来?李白大多数时候一不种地,二不做官,三不经商,成天带着把剑天南海北乱窜,怎么有钱买貂?唯一的解释是——娶了富家女。
李白至少有三次婚姻,其中两次都是倒插门,新娘都是富婆。
他第一次结婚,新娘是湖北姑娘许氏。女方家是高门望族,祖父当过左相,曾祖父是开国皇帝李渊的同学,后来封了公爵。
李白的最后一次婚姻,新娘姓宗,是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当然,宗楚客犯了政治错误被杀了,家境已不如前。
注意,我可没说李白娶富家女是为了钱,他肯定有多方面考虑。但不管怎样,他的婚姻总体不太幸福。千金裘里的辛酸,也只有他自己知道吧。
公元741年,30岁的社甫终于脱单了。他的岳父姓杨,是一名朝廷干部,职务叫做司农少卿,级别是从四品上,相当于副部长,或者部务委员。
杨小姐比他小11岁,要是今天,像这种年龄差距,杜甫应该叫人家小甜甜才对。可是杜甫不懂,嘴巴特别不甜。他称呼杨小姐,统统是一个特别没有美感的词——老妻。
“老妻书数纸”“老妻忧坐痹”“老妻寄异县”……好像根本不知道到底谁更老一样。
偶尔地,杨小姐也问他:朋友都说你的才华高得不得了,就不能给我写几句情诗什么的?
杜甫挠着头:“诗,我写倒是会写,可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些放在你身上也不合适啊……”
按计划,他努力准备着考试,争取进步。
考试的场面十分隆重,气氛十分庄严,程序十分完善,尚书省长官亲自主考,御史中丞监督,煞有介事。杜甫同学认真答完了诗歌、辞赋、策论等所有题目,觉得发挥得不错,交了卷,静静等待着成绩。
许多个日夜的翘首以盼后,榜单终于公布了,杜甫等人一拥而上去看,发现结果是:一个都不录取!是的,这不是阴谋,是阳谋。
“陛下,大喜呀!”宰相李林甫拿着这份录取结果,跑去找玄宗皇帝,说:“您看,一个人都没录取,这说明什么?说明野无遗贤啊!您瞧咱们的组织人才工作搞得多出色!”
“是吗?那好啊!”玄宗皇帝正在打马球,心不在焉地答道,然后一纵马:“得儿……驾!”再次投入比赛。
几年后,“安史之乱”爆发了。
杜甫带着一家人逃跑,逃到陕西一个小山村里。
安顿好了妻子,他出去寻找组织,想看看有什么出路,结果迎面碰上叛军,被抓回长安。于是,他和妻子、孩子隔着300公里路,从此不能见面。
一个孤寂的晚上,他抬头看着月亮,想起了她,不禁泪眼模糊,拿起了笔,在膝头写下了八句诗,题目就叫做《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小时候读《月夜》,不相信这是杜甫的作品。一个满脸胃疼相的老家伙,怎么会写这样缠绵的诗呢。
可是这千真万确又是他写的。“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每一个字都是他写的。
他以为自己不会写情诗,她也以为他不会写情诗。但是乱世之中,他挥笔一写,一不小心,就写出了整个唐朝最动人的一首情诗出来。
我们来聊一聊唐初很重要的一家人——山西龙门的王家。
王家的族长,名字叫作王通。他大约比隋炀帝杨广小15岁,比唐太宗李世民大14岁,正好是他们中间的人物。他是隋末的一位教育家、儒学家,曾立志要续写儒家的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据说还曾经见过隋文帝,投过简历,没有受到重用,这才回家专心做起学问来。
王通还有一个特点,特别不待见诗人。他堪称是隋末唐初评诗第一毒舌,曾经抛出过一段惊人语录,把晋代以来百年间的大诗人、大文士踩了一个遍:
谢灵运?小人!他写东西太傲慢!沈约?小人!他写东西很浮夸!刘孝绰兄弟?是鄙人也,他们的文章淫;湘东王兄弟?是贪人也,他们的文章太繁;谢朓是浅人也!他的文章太肤浅……
然而王通家族却出了个大诗人——孙子王勃。
王勃对这个古板严肃的祖父是什么态度?答案是:很矛盾。在他短暂的人生中,确实曾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来埋头整理祖父王通的著述,梳理儒家经典。他写了《续古尚书》,给祖父的《元经》《续诗》《续书》都作了传、写了序,还撰写了《周易发挥》《次论语》《唐家千岁历》等著作。从这一点看,王勃算得上是王通的好孙子,为其祖著作的流传做了很大贡献。
可有趣的是,一到了写诗的时候,王勃就把爷爷的那一套抛之九霄云外,仿佛是上课时满脸认真,可下课铃一响就第一个冲出教室的顽童。
他“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鹰风凋晚叶,蝉露泣秋枝”,是激扬了什么正道呢?他“徘徊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承载的又是什么正道呢?
翻开王勃现存的诗歌,完全看不出他投身儒家道德说教的真诚,反倒证明了他追求文艺美的天赋。他最能打动我们的,是他的文采和真性情。他比有唐以来任何一个前辈诗人都更能发现自然界萧疏辽阔的美——“乱烟笼碧砌”“山山黄叶飞”,人人眼中有此景,却人人笔下无此诗。这些都和他自己标榜的“激扬正道”没有半点关系。
从这一家子的人生选择,我们能窥见唐初的气象:开放的选择,多样的可能。这才有可能不经意间搅出一个文艺的大盛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