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言视角,感悟文本情思

2018-03-05 21:25孙慧
课外语文·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文本策略

孙慧

【摘要】语文教学的核心是教会学生体悟文本的内在,感受文本中的情感,从而让学生切实掌握文本的精髓。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基于语言视角,凸显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从而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语言视角;文本;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言建构和应用的能力是教学的重点之一,该能力的提升体现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在分析文章的语言时,有很多不同的视角,如果能通过这些不同的视角入手解读语言,则能让学生逐步触摸到文章的情思,进而深入把握作品的核心。语言视角其实就是语言的表达角度,分成正面语言和侧面语言两大类。语言角度包括修辞手法,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和句式用法等不同的方面。我鼓励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语言视角入手展开分析,进而更深入地探究作品。

一、品咂词语,体会丰富情感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选择的都是经典的文本,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感悟文章的词汇之美,学生可以基于文章词汇的角度入手分析,探究作品如何选择合适的词句展现丰富的情感,体现出情感的波动。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增强用词意识,学会如何利用文字体现出语言美。

在指导学生学习六年级下册第14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品味文章中词语的方式感受其中的情感。我首先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在这篇文章中反复出现了多个‘冷,尝试找出文章中形容‘冷的句子。”学生展开了积极寻找,如找到了“她觉得更冷了”“家里跟街上一样冷……风还是可以灌进来”等句子。此后,我又引导学生尝试品味其中的个别词句,并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如:“在形容小女孩的家时,作者用了‘堵和‘灌这两个动词,大家觉得从这两个词语中能感受到什么呢?”学生提出:“‘堵说明缝隙真的很大。”还有学生提出:“‘灌说明有很多风进来了。”我又提出:“其实风冷还比不上人心的冷,文章中有哪些词句展现了这一点呢?”学生提出:“文章中提到小女孩在过马路的时候,马车很快地‘冲过来,她的鞋子被小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这些词句都展现出人情冷暖,说明没有人关心小女孩。

在品味词句的过程中,学生能逐步认识到如何才能选择更准确的词语,如何能让语言变得更为生动形象。久而久之,学生就能从词语使用的视角入手,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二、咀嚼修辞,形成强烈共鸣

文章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反复、排比、拟人、夸张等多种,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也是展开文本阅读的视角之一。我鼓励学生尝试从作品的修辞手法入手展开探究,让学生逐步感受到修辞给文章带来的美感,进而和作者的创作情感形成共鸣。

在指导学生学习六年级下册第2课《匆匆》时,我鼓励学生咀嚼文章中的修辞部分,并尝试和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进行感受。我提出:“文章中在描写时间匆匆离开的时候用了怎样的句子呢?”学生提出:“文章用了在洗手的时候、吃饭的时候、默默时流走等词句来形容。”我又提出问题:“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场景,那么大家在生活中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是否也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呢?”学生形成了共鸣,也发现自己有和作者类似的感受。我又提出了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那么大家在生活中是否也感受到了时间的匆匆呢?尝试用比喻句来展现时间的流逝吧。”如有学生用“在我们上网的时候,时间就从键盘和鼠标的嘀嗒声中溜走了”等词句,来表达自己对于时间匆匆流逝的理性思考。

修辞是一种能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好方法,优秀的文章往往都会使用精妙的修辞手法,让文章的文字变得更具有震撼力。我引导学生从修辞的视角入手品味语言之美,尝试深入咀嚼作品中的情思。

三、浸入情境,认识理性規律

文章的描写离不开对于文本情境的描写,不少精彩的作品中都会有生动的情境,这些情境描写能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将读者带入到特定的情景中。我鼓励学生深入到作品的情境中,尝试从中体会到对于人生的感悟。这样就能让学生从感性阅读逐步上升到理性认知,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第1课《山中访友》时,我首先尝试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我用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发学生的共鸣:“在生活中大家是否有过在大自然中漫步的经历呢?在大家的感受中,大自然是怎样的地方呢?能给人怎样的感受呢?”学生提出:“我觉得大自然给人十分亲切的感觉。”我又提出:“那么文章将大自然中的事物比喻成是自己的老友,大家觉得是否合适呢?”学生觉得:“很合适,因为人可以和大自然十分亲切地接触。”我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大自然中感受到自然界的朋友和人类密不可分,有着骨肉的亲情。那么大家在接触大自然的时候,又是否有这样的理性感受呢?能否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呢?”在尝试创作的过程中,学生从情境感受中提炼出了理性认知,并尝试用文字将其表达出来。

利用文章的情境进行分析,能让学生完成情感的升华。不仅如此,学生还能逐步发展自己的想象力,捕捉到作品中渗透在情境中的情感。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掌握理性认知规律,进而爱上语文。

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还有不少其他的语言视角,如可以让学生尝试咀嚼文章的细节,又如可以让学生把握住文章的留白处等。我总是鼓励学生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入手赏析文章的语言,这样就能优化学生的语言意识,促使学生不断地提高语言理解能力,感悟文章中的情思。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文本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我说你做讲策略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論《柳毅傳》對前代文本的繼承與轉化
Passage Four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