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雁飞
[摘 要]好奇心与求知欲是学生高效阅读的动力与源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伟大事物”的产生、“矛盾事物”的生成、“陌生化”的活动中挖掘学生的兴趣点、求知点,从而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学习;求知点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1-0042-01
关于语文教学,一般包含着两方面的教学范畴,一方面是文本语言的生成,即揣摩作者是如何表现情感的;另一方面是学生言语的生成,这主要表现在教师如何以文本语言为载体促进学生言语智慧的增长。而要实现这些阅读目标,仅靠教师的单方传授显然是不够的,还要看生对所学知识是否有兴趣,是否有求知欲以及学习新知的热情。因此,教师要善于发掘能够点燃学生求知欲的切入点,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
一、在“伟大事物”的产生中发掘求知点
在语文教材中,其实每篇课文都蕴藏着最有价值的、最引人入胜的教学内容。帕尔默教授把这种最有生长活力的知识或者事物比作“伟大事物”。这种“伟大事物”具有激活、唤醒、开启、释放的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这些“伟大事物”入手,帮助学生找到阅读学习的求知点,以达到提升阅读教学效果的目的。
如在教学苏教版《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时,课文主要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作者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个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在教学这一课时,怎样才能挖掘出文本中隐藏着的“伟大事物”呢?根據这篇课文的特点,我认为,作者想要传递给人们的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意识,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而这些对如今的学生来说是最具有教学价值的。因此,在学生学完课文以后,我让他们针对阅读所获,谈谈思想认识,有效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深化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我着重从挖掘文本中隐藏着的“伟大事物”入手,引领学生谈感受。这样教学,有效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他们反思自我的兴致,提升了他们的阅读品质,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在“矛盾生成”的对话中发掘求知点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到无趣。因此,在课堂中,基于这一学习需求,教师可以从文本矛盾的生成中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求知点,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更扎实、更有效。
如在教学苏教版《普罗米修斯》一课时,根据神话故事的特点,我先引领学生回顾了《女娲补天》《开天辟地》等课文,让学生说说这些课文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再把他们引入《普罗米修斯》一课的学习中,并让他们思考这几篇课文的共性特点是什么。在我的启发下,学生感受到了女娲、盘古都是为了人类过上好日子而做出了努力。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我又进一步提出:“在《普罗米修斯》一文中,你觉得谁的力量最大?”有学生认为是宙斯,因为他是宇宙至高无上的主神,他掌控着雷电,统治着一切;有学生认为是普罗米修斯,因为他很勇敢,敢于冒险;有的学生认为是太阳神阿波罗,因为如果没有太阳,就没有温暖,没有生命……就这样,在学生发表自己意见的过程中,新的矛盾生成了。趁着这种教学契机,我追问道:“到底是谁的说法正确呢?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文本去感受一番吧!”这样教学,有效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为他们学好新知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根据课文的特点,我以“你觉得谁的力量最大”为话题引起了矛盾冲突,从而使学生产生了深入探究的动力,学生求知欲望更浓,学习效果自然会更好。
三、在“陌生化”的活动中发掘求知点
语文既要注重累积性、常识性的教学活动,又要保持课堂的新鲜感,以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实践证明:学生对未知的、陌生的领域总是充满着兴趣与好奇。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创设一种“陌生化”的学习活动,以使学生产生怦然心动之感,并自觉沉入学习之中。
如苏教版《牛郎织女》一课,作为一篇民间故事,它有着完整曲折的情节、朴素自然的语言、奇幻的神话色彩、积极进步的主题。在教学这一课时,能不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去求知、去发现呢?根据故事的特点,我提出了下列问题:“牛郎是姓牛吗?如果这个故事不是从牛郎受到哥哥、嫂子的虐待开始讲,你觉得还可以从哪些地方讲起?”学生被一种“陌生化”的学习形式所吸引,有的说可以从“鹊桥相会”讲起,有的说可以从“七仙女下凡”讲起……这样的学习形式有效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使课堂教学收获了无限精彩。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我鼓励学生换个视角来理解课文,并试着讲述课文内容。学生在这种“陌生化”的学习氛围中,求知欲望被唤醒,从而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深化与拓展。
总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有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尽可能地挖掘教材中可能引发学生旺盛学习兴趣的因子,让他们主动去求知、去发现,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责编 刘宇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