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存续发展的主体和主要动力。非遗保护,说到底就是对非遗传承人的抢救和保护。
目前,我国传承人普遍面临着人员老化、断层、后继无人的困境。有统计表明,在目前全国高级工艺美术师中,仍从事传统工艺美术的仅有20%;在全国764个传统工艺美术品种中,52.49%的品种陷入濒危状态。随着文化改制、城镇化建设推进,传统村落日渐消失,传统文化和傳统生活方式悄然改变,传承人离开文化原生地,一部分非遗开始发生“遗传变异”,一部分则面临着最终失
付国顺,1954年生,河北武邑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内画艺术大师。中国鼻烟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冀派内画协会副主席,当今中国内画事业领军人物之一。
1977年师从冀派内画宗师王习三。曾连续10年在香港举办“内画名家艺术展”,香港媒体以“国宝”为题予以报道。《朝日新闻》《纽约时报》分别冠之以“中国的绝技大师”“内画世界毕加索”等美誉。
作品五次获国际博览会金奖,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等多家机构收藏。其人收录于《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世界名人录》,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荣誉称号。传。
在加强非物质文化保护和传承当中,河北省重视保护传承人的举措,引起了广泛关注。河北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品类繁多,且都极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其中的衡水内画颇具代表性。众所周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宝贵价值和重大意义,近年来,河北省各级政府及民间的保护力度也在逐年加大。衡水内画,之所以能顺利入选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荣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得益于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内画的文化内涵得以深入挖掘,并加以保护与规范管理,尤其是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建设和保护,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获生命力。
首先是构建完善的传承人认定机制,积极探索团体传承制度,将从事衡水内画的从业人员和研究人员资料收集、整理,全部列入可供参选名单中。在全国各大旅游景点,有不少从事衡水内画的人,但优质的内画作品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衡水市委宣传部积极从各方面协调、联系,并进行资质认证等,系统完成了人员调查、统计工作等,进而对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非代表性传承人两类主体分别予以不同认定标准和资助标准。在工作中,评定传承人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即除政府组织申报外,还采取由传承人直接登记方式,发挥专家和社会组织在传承人认定、评估、管理、监督工作中的作用,营造出了浓厚的社会氛围,极大激发了传承人的使命感、责任感。
其次,着力抢救性保护传承人的影像资料。为防止“人走技失”,在关注传承人健康的前提下,由衡水市冀派内画协会联合衡水学院、衡水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组织力量用口述历史、原生态记录、制作全程影像的方式,全面保存衡水内画项目的完整影像资料,力求达到根据影像资料可以复原非遗项目的要求。为方便人们据此做系统研究,采访组每次都编写出了专门针对传承人的采访大纲,共有“项目发展”“学徒生涯”“传统工艺”“表现题材”“艺术技巧”“大师谈艺”“艺术反响”7个部分,基本上涵盖了传承人学艺历程、该技艺的工艺流程、表现主题、工艺技巧,以及大师自己或是其身边人对这门艺术的看法与理解等等。正是这样,一批批衡水内画传承人,代表性的衡水内画艺术家等,才得以更好进入公众视野,为做好保护传承工作提供了更好帮助。
第三,着力促进职业传承。一方面,各级政府提高了衡水内画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并增加补贴幅度,促进师徒传承。继2007年举行首次拜师仪式,规范第一代人传承后,2015年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冀派内画创始人王习三现场见证,其26名亲传弟子再次隆重举行收徒仪式,在全国首开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字塔式传承阵式。国家文化部非遗司、河北省文化厅、河北省文联、河北省工艺美术协会等,给予高度关注和重视。另一方面,则加强与高等教育、专业研究机构的融合,衡水内画先后走进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与衡水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在进一步加强了衡水内画学术研究的同时,还加大了衡水内画后备人才的培养力度,这为进一步加大非遗传承人保护力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毋庸讳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个长远的系统工程,但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永远处在活态的传承保护中,就必须保护好传承人。这不只是保护文化“遗产”,更多的,是保护着未来必要的精神财富、守护着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衡水内画对传承人的保护,为其他非遗传承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编辑:刘亚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