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水欣
2017年于我是充满奇想的一年,应该算苦乐掺半。然而,后续有彩蛋——我来到了鲁迅文学院!
那是文学殿堂的黄埔军校啊!我将和丁玲、莫言、铁凝、迟子建、蒋子龙、王安忆、张抗抗、毕淑敏、余华、刘震云、陆天明、周梅森、范小青、秦文君、叶广苓等一大串名家大家成为校友。为了脱产4个月专心致志去学习,我非常努力地在工作与家庭之间斡旋,细致地将所有能做的事情全部一样样提前做好,做不完的做好标识带着干。为了我一直未曾放弃的文学之梦,我愿意披荆斩棘去走这一趟寻梦之旅。
所有人都说,北京的秋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我乘坐的高铁似贴地飞行的大鸟,我的心情高高盘旋在大鸟头顶。坐在公交车上一直看着车窗外的景色,树叶正在慢慢变黄,风很大,天空特别蓝。这是北京。这是鲁迅文学院。
马上投入如饥似渴的学习。我以为自己仍旧是莘莘学子。学校安排了大咖级别的老师教授关于文学、思想、心理、音乐、舞蹈、哲学、人类学、考古等一系列高质量的课程。当今著名作家、评论家、学者、知名教授如王蒙、刘庆邦、张清华、何建民、戴锦华、邱华栋等为我们授课。我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以及海外的其他55名同学一起,充满激情地体会着这来之不易的精神大餐。
在这所设计别致的鲁迅文学院大楼里,老师对我们说,“希望你们能够度过一段文学的生活。享受一段纯粹文学之光普照下的光阴。”我们真的做到了。一群在各自现实中有各自担当与困惑的人,全力抛开一切,哪怕是暂时的,抽身到另外一个世界里来过一段梦里时光。在这里,我们每天畅谈文学,感受文学。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是工作,文学评论研讨是工作。看小说是工作,写诗也是工作。
我经常会有点恍惚。暂时离开的工作以无时不在的微信、叮叮的网络形式让我游移在现实与梦幻之间。我知道好多同学都是这样带着工作来的。我一点兒没有不耐烦,反而更加认真地去对待。突然间我对万事万物都充满感激之情。中午时分我在鲁院小小的院落里游荡,时不时在树丛里邂逅作家们的青铜身姿,有时跟挥舞双手的郭沫若先生点点头,有时与赶着毛驴的赵树理先生静静对视。这个秋天的北京,天空蓝得不可思议,银杏树早早挂满金黄小果,累累地压满枝头。大白杨在风里哗哗哗地响着,声势浩大。我边散步边自言自语,啊,太好了,太好了!真好,真好!我觉得默默抽烟的艾青先生听懂了,文学馆B栋楼旁边的那个小喷水池里的嶙峋怪石咧开嘴笑我呆。我好像成为文学大观园里的香菱君,埋头写作,埋头阅读,这样过一生都不嫌多啊!鲁迅先生是理解我的,他端坐大厅,微笑看着我们这些文学青年——也许都不年轻了,但仍旧是文学青年的我们。
时光飞逝。来的时候学校的高大白杨与银杏还是绿色的,眼看着就金黄暖红缤纷,眼看着就满地落叶如毯。北京秋冬特有的大风经常在夜晚呼啸着在我耳边回响。我屋里的台灯总也不肯熄灭,还有好多书要看,要做笔记,要写研讨会的发言。这期间,我仔细阅读了许多文艺理论书籍,认真消化吸收课堂上老师的讲述以及由此展开的延伸阅读。我与同学们夜谈,谈的都是幸福的与文学相关的话题。每个人都有不凡的写作历程,每个人都一腔爱文学爱艺术的热血。我们社会实践的题目是“新农村的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古田再出发”。由此也学习了大量有关农村、有关古田会议的资料。眼界有了新的视角,思索也打开了新的维度。
走得最快的永远是最美的时光。但是,离开也是一种出发。我想象2018驾着祥云招摇而到,我也将寻着那光亮,逐善而行。对2017,我充满感恩。这一年,我的伯乐与恩人幻化成不同的面孔,以不同的形式,将我拖出怨艾琐碎的樊笼,让我知道良善与一直不停止的努力是前行路上必备的法宝,也是我唯一的拥有,但这也已经足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