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桦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增长传统驱动要素的边际效率递减趋势愈发明显,加之我国市场交易环节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供需错配情况,我国产品供给体系与供给质量严重滞后于市场需求的变化。这一情况倒逼我国企业采用互联网技术,通过互联网经济模式实现资源的最优匹配与结构优化,进而抵消日益增长的生产成本。本文基于经济增长动力的视角,从思维态度、增效速度、辐射宽度与凝聚度四个方面构建互联网新经济四度战略发展框架,并提出以互联网经济环境建设、互联网经济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经济产业联动模式及互联网经济生态圈构建来促进经济增长结构优化。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 四度空间 经济增长 动力
【中图分类号】 F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7.24.015
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逐渐步入新常态阶段,我国传统经济增长的动力效率与作用效果正在下降,这一形势倒逼我国采用新旧动能转换、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发展战略进行弥补。①以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正在与传统产业融合,并向外界释放以链接共享、构筑生态为核心的创新红利,对于调整我国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互联网经济对于重构经济增长动力的经济学阐释
我国近年来互联网经济的发展速度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上升,截止到2016年,我國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已经突破10万亿元,2016年我国社会消费品总额中网上零售总额同比增长超过40%②,可见以电子商务、网络支付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互联网经济重构经济增长动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互联网经济是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平台。互联网经济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途径是构建交易与消费平台。通过互联网经济平台,能够超越时空的物理藩篱,实现供需匹配的帕累托最优式。③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经济不仅能够促进垄断寡头解体,为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互联网经济模式能够高效地促进社会共享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扩展延伸企业产品与服务的供给价值链。
第二,互联网经济打破了信息不对称的制度藩篱。互联网经济商业优势在于以最小的支付成本实现收益的最大化。首先,互联网经济范式提供了详实可靠的信息来源。互联网经济中的多重性市场交易行为有助于准确地洞悉市场交易主体的诚信水平。其次,互联网经济范式降低了市场竞争中信息搜寻成本。通过实体与虚拟产品互联网平台的实时创造与分享,极大地降低了市场交易的搜索成本。
第三,互联网经济放大“双创”改革红利。互联网经济蕴含的创新动能能够为双创工作提供平台支撑。首先,在互联网经济中,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构建了面对面、点对点的供需对接,无延迟的沟通效率与极低的交易成本促进了创新发展。其次,互联网经济大大拉低了大众参与创业的门槛,能够充分发挥互联网经济中人才集聚与产业链整合的协同优势,进而促进双创红利的充分释放。
互联网经济促进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分析
互联网经济效果能够辐射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所有区域,对于经济水平跃升及经济质量改善有重要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动力机制:
第一,互联网经济通过促进创新推动经济增长。发展以信息技术为典型手段的互联网经济,有助于最大限度地使用以产品创新与技术创新为核心手段的创新范式来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④首先,构建互联网商业模式平台有助于生产资源与价值资本的传播,进而助推新技术与新产品的扩散应用,促进经济增长;其次,互联网经济催生出一大批崭新的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互联网经济模式颠覆了传统企业的盈利模式与经营模式,能够拉高企业价值链并延伸企业产业链;最后,互联网经济有助于增强市场经济环境中的交易透明程度,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优化生产要素资源配置结构、降低生产性交易成本,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第二,互联网经济通过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统计的相关数据,2016年我国互联网消费在社会消费品总量中的占比达到40%,交易规模超过17万亿元。⑤而这正是由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极大地释放了我国居民尤其是农村人口的消费潜力,并且促使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从基尼系数较高的必需品消费向着享受与发展的方向转变。
第三,互联网经济通过产业集聚促进经济增长。互联网经济对于战略新兴产业与行业关联度密集的企业具有高强度的发展驱动与聚合连接作用。首先,互联网经济带动了一大批与其相关联的新兴产业发展,并形成了以共享云、信息资产、共享经济、跨境电商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新模式⑥;其次,互联网经济能够实现与传统产业较好的融合,从理念与工具的双重角度嵌入传统产业,进而打通从研发到市场的企业全产业链,实现跨行业的资本与技术融通。
互联网经济促进经济增长的四度空间重构分析
基于上文的分析可知,互联网经济正在以理念创新推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以消费创新推动经济增长规模扩张、以产业融合推动经济增长质量升级。本部分从思维模式、商业模式、生态模式以及跨界模式四个维度来构建互联网经济促进经济增长四度空间模型。
互联网经济认知重塑——思维模式创新。互联网思维模式的典型特征是平台化运作、社会化扩散与众创式参与,因此互联网思维的构建是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前置条件。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着较为严重的供需矛盾与库存矛盾,传统的生产方式难以实现企业转型与市场供需匹配。而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中的信息流量、用户至上、组织扁平化等经济治理理念,能够在渠道营销、产品服务、企业管理三个方面实现本质的超越。
互联网经济红利释放——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业模式变革,其核心是以互联网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媒介,将传统商业渠道充分链接起来,从而实现技术水平高端、价值链高端以及产品附加值高端的商业模式创新。明茨伯格对于互联网经济孕育的商业模式创新有着经典的论述,其发展路径是“点—面—平台”三位一体的整合。即以技术与服务变革实现原始创新的积累,通过技术应用与专利产业化实现经济效益的跃升,最后以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构建众创平台,进一步释放互联网经济的红利。endprint
互联网经济立体贯通——跨界模式创新。当前互联网经济已经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我国经济布局以及产业分布,并产生诸多前所未有的经济模式与商业范式。互联网经济中与生俱来的资源配置与结构优化的基因,在将互联网经济内嵌到传统产业的过程中,实现了跨行业的产业融合。我国提出的“工业2025”以及智能制造发展强国战略均试图通过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工业、能源、材料等跨行業融合,并以“产业联盟”的形式激活经济增长传统动力潜力。互联网经济跨界融合不仅有效地促进了传统产业价值增值,同时派生出一批新的投资领域,能够合理地改善资源流向,从而助推全体产业提质增效。
互联网经济链接共享——生态模式创新。互联网经济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横向产业链关联与纵向的价值链重构,进而实现以价值增值为核心的开放式闭环生态系统。互联网经济中的商业模式创新包括三个方面的核心目的:首先是价值重构。通过横向产业链之间的关联整合,实现产业、组织、创新边界的融合与疏通,以新产品与优质服务来满足客户不断升级的需求。其次是共建共享。以互联网经济为平台实现资源互通、能力互补、资本融合及价值共享的目的。当前在我国兴起的OFO共享单车就是最好的佐证。最后,互联网经济商业生态能够突破地理区位与物理条件的客观限制,较为典型的例证就是当前一些跨国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介实现跨国技术整合,并借助他国与本国的市场容量进行全球化创新。
以互联网经济推动经济增长与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互联网产业培育以及互联网跨界融合等方面实现了较大发展,但仍存在诸如商业环境建设、发展方式创新、应用领域拓展以及产业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短板,基于上述考虑,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第一,构建互联网经济开放包容平台,完善互联网商业环境。在互联网经济时代,所有的产业均会被互联网所影响。而规范公平的商业环境是促进互联网经济包容性增长的重要前提条件,其中构建互联网经济开放包容平台是一个重要手段。就企业自身而言,应积极构建“产业联盟”平台,促进包括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在内的多方利益相关主体在联盟平台上整合资源、协同发展。在行业规范方面,不同类型的行业企业应从运营监管与制度规范层面上确立诚信体系,针对行业群体与企业个体双重主体的竞争商业环境进行重塑优化,营造有助于互联网动能发挥的整体环境。
第二,促进互联网经济辐射向边界拓展,变革互联网盈利模式。以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为例,当前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技术互联以及信息数据、产品服务的互联,应向实时生产与产业协同的纵深方向发展。在以生产力跃升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应拓展互联网经济辐射边界,逐步实现企业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的互联网化,以企业全产业链的互联网化实现产业协同,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能够体现行业特点与企业特质的商业生态,变革传统的盈利模式。
第三,深化互联网经济产业交互关联,升级互联网联动效能。应进一步深化互联网经济与产业间的交互关联,以此为抓手发挥互联网的联动效能。首先,应充分借鉴互联网客户导向的运营思维,缩小企业产业链不同节点之间的趋近距离;其次,应用互联网技术优化生产流程,充分利用互联网柔性化生产优势来构建小批量定制化的生产体系。
第四,重塑互联网经济商业生态结构,趋近互联网经济奇点。当前我国互联网经济已经形成线上线下紧密融合的行业趋势,对于处于产业链不同节点的企业而言,具备较强的产业链协同能力是未来商业竞争的焦点。互联网商业生态具体由生态链与生态圈构成,通过打通不同产业之间产业链与跨行业间的生态圈,实现外部资源获取与内部资源整合的目的。互联网经济的奇点在于通过互联网经济生态系统聚合效应与杠杆效应实现现存资源的高效整合及经济效应的放大。因此,更为宏观的战略是将行业内外资源、线上与线下渠道通过互联网搭建起来,并打通企业从研发到市场的全产业链,促进信息数据在生态系统中自由流动,以更好质量的产品与服务促进经济结构中的供需平衡。
结论
本文以我国互联网经济为研究对象,围绕互联网经济对于经济增长动力促进机制、互联网促进经济增长的四维度战略等方面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如何以互联网经济重塑经济增长动力的严峻挑战,而其中的主要矛盾体现在如何通过创新引领、消费增长以及产业集聚等互联网经济关联性手段激发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基于上述考虑,本文构建了包括思维模式、商业模式、跨界模式与生态模式的互联网经济四度空间模型,并提出以互联网经济环境建设、互联网经济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经济产业联动模式及互联网经济生态圈构建来促进经济增长结构优化的策略建议。
注释
施莉:《产业结构视角下区域互联网经济形态发展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年第11期,第115~119页。
程立茹:《互联网经济下企业价值网络创新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第9期,第82~94页。
林涛:《生产力视角下的互联网经济初探》,《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年第11期,第44~53页。
张磊、张鹏:《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动力重构》,《南京社会科学》,2016年第12期,第7~14页。
徐慧:《基于“互联网经济”的中国产业融合与创新》,《改革与战略》,2016年第11期,第67~69页。
阚凤云、陈璋、胡国良:《互联网经济的规模和对各行业的影响——基于全球10大经济体比较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6年第11期,第6~8页。
责 编/戴雨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