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聪
对于教师来说,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开展不只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技术技能,还影响着学生对信息化知识的接受程度和未来向科技迈进的速度。因此,教师应该努力研究和创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中受益。
一、课堂上的教学
1.设置课堂导入,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课堂导入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兴趣的课堂导入,使学生想学、乐学。上课开始时,教师可以提出有效的问题或开展有挑战性的游戏,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质疑和求知欲望,这样他们自然会愿意学习知识。
如在学习指法时,学生普遍反映指法练习比较枯燥。对此,在正式上课之前,笔者给学生演示了有趣的“青蛙过河”游戏,大多数学生都被这个游戏所吸引,都想参与进来。在亲自动手体验过之后,他们发现,只有熟练了指法,才能赢得比赛。因此,学生开始乐于练习指法,自觉地学习信息技术。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信息技术课教师首先应该给学生提供直观的科技震撼感受,讓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声、光、色中感受信息技术的巨大魅力,从而产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动力。如在教学Word软件功能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一些Word里的插画、图片和音频文件,让学生在感叹之余,产生学习这项技能的欲望。再如在教学简单的绘画软件功能时,教师可以选择趣味性强的PS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绘画工具的强大功能,也可以引入一些前沿的影视作品等,让学生走进信息化世界。
3.布置任务,完成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被普遍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将教学内容任务化,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多层次任务,任务设定由简到难,逐层递进。同时,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启发工作。如在教学某项信息技术前,教师提出问题,并对学生进行引导,步步深入,学生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在讲授“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这章节时,笔者将教学任务设置为以下几个层次:①总体目标——花费4000元,组装一台家庭自用电脑;②基本任务——明确购买电脑的主要用途是什么,电脑包括哪些部件,列出清单;③提高任务——在基本任务的基础上,了解各种配件有哪些品牌,对比各类品牌价格如何,列出表格;④扩展任务——在提高任务的基础上,根据品牌的性价比,确定合适的装机方案。
基本任务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电脑主机的主要配件,并且清楚自己在配置电脑时的主要诉求;提高任务是让学生对电脑市场有所了解后,会搜集各类品牌产品,学会对比;拓展任务是通过与同学交流、与教师探讨、学生应上网查找,确定合适的装机方案。这样,教师可鼓励学生从基本任务开始,不断向更高级的任务攀登,促进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4.协作互助,自主学习
在教师布置完任务后,学生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商讨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出建议,但是不能干预学生的思路,更不能直接教学生如何去做。对于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形式,学生首先学会了分工,将一项任务分解成若干小部分,每个人都完成自己的任务;其次,在搜集资料和分享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各抒己见,与他人讨论、辩论,了解他人的想法,拓展自己的眼界。同时,学生在分享过程中能学会妥协、包容、取舍,形成统一的方案和解决办法。
二、课后教师的点拨
1.课外拓展,延伸学习
课堂内容的含量是有限的,而课外知识量是无限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探索未知事物,多学习课堂之外的信息技术知识。除了布置课外作业,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科技馆,参加科技竞赛,或搜集更多的视频、网络信息技术资料,与学生分享,让他们热爱信息技术,热爱学习。
2.深入生活,活学活用
学习任何学科都是为了服务生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也是为了能在生活中运用。如学生可利用互联网资料来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可运用信息技术来学习其他学科,可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三、结语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努力研究和创新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赣源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