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短跑途中跑的训练方法

2018-03-05 00:25:33王绪跃李洋济南市槐荫区泉新学校山东济南50000济南市纬十路小学山东济南50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20期
关键词:步幅踝关节髋关节

□ 王绪跃 李洋(.济南市槐荫区泉新学校 山东 济南 50000;.济南市纬十路小学 山东 济南 50000)

短跑要求参赛运动员在规定的跑道上,用最快的速度跑完一定距离(从50m-400m),短跑旨在让人体在大量缺氧的状况下发挥出最大限度的潜能,通过无氧代谢方式为高强度高速度运动提供能量。短跑可以快速消耗小学生的腹下脂肪,提高小学生的心脏与肺功能,促进小学生肌肉成长,提高小学生的运动速度、反应速度、耐力、爆发力、柔韧性。

同其它径赛项目相比,短跑在速度上最快,在距离上最短。但短跑并不简单,短跑对运动员姿势、手臂动作、奔跑动作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在过程上,短跑可以分为起跑、加速跑、途中跑、终点跑(冲刺跑)4个环节。其中途中跑指运动员在起跑、加速跑后转入高速奔跑的一段距离,属于短跑过程中速度最快、距离最长的一个环节,途中跑要求运动员保持住加速跑中的高速度,控制好运动重心。

在小学生短跑训练中,经常可以看见一些学生在起跑时遥遥领先,但进入途中跑后就开始落后,最后被其他同学赶上。这说明他们没有掌握好途中跑技术。

1、途中跑技术

据统计,短跑运动员在奔跑过程中摄入的氧气量都在同一个水平上,决定他们比赛成绩的不是摄氧量,而是他们的途中跑动作技术。

在途中跑过程中,运动员身体重心必须尽量保持平衡,躯干前倾保持在10°左右,以控制奔跑的方向;同时,运动员还要在跑动过程中缩短脚的腾空时间,争取脚与地面更多的接触;在着地时,运动员必须尽量减少重心下落的距离,克服惯性冲量,摆动腿的大腿应主动下压,着地时屈膝缓冲,用前脚掌向后着地,使躯干重心快速前移,着地点距人体中心投影点大约30cm,角度在60°以上,67°以下,脚后跟不能着地;后蹬时,要掌握好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动作,从髋关节开始,迅速伸展至膝盖,再蹬直踝关节,最后用脚趾离开地面,后蹬腿与人体角度在47°左右;前摆时,大腿要带动小腿自然折迭,双腿间要拉大夹角(大于90°),以扩大跑动的步幅;运动员双臂应90°屈肘下垂,配合双腿同步摆动。

2、纠正“坐着跑”

许多小学生在短跑时上身后仰、重心偏低,俗称“坐着跑”。这主要是由于小腿力量不足与膝关节、踝关节力量较差造成的。后蹬发力动作不对、后蹬角度不正确、或脚后跟着地也会造成 “坐着跑”。

纠正“坐着跑”的训练方法,主要有:

2.1、练习上坡跑

选择10°-15°的上坡反复练习上坡跑,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伸髋肌、臂伸肌、股二头肌力量,增加步幅,减少支撑时间。

2.2、练习上楼梯

反复练习上楼梯,每次上3-4步台阶,让学生感受后腿蹬伸与前腿膝关节上提前送,提高学生抬腿能力,增强学生心血管、肺的耐受力与速度耐力。

2.3、拖轮胎跑

让学生用5米长的绳子拖着一只旧汽车轮胎向前跑,加强学生踝关节的核心力量。这种方法也可以发展学生的腰肌、腹肌、下肢、踝关节周围肌、膝关节周围肌、髋关节周围肌及背部肌肉力量。

2.4、练习慢跑

让学生进行慢跑,要求学生保持上身向前微倾,双臂同步协调摆动,双眼向前平视,慢跑时要有弹性。

3、纠正途中跑中其他常见错误

除了“坐着跑”之外,小学生在途中跑中还会出现后仰跑、步幅小、头部姿势不正、身体刻意前倾、频率慢、跺脚、身体失去平衡等等错误。

后仰跑,主要是由于学生髋关节未能充分前送,蹬地用力不足、腹腰肌力量不够造成的,教师应教导学生用力蹬地,积极前摆,动作协调配合,伸展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跑动时应保持正向后的后蹬方向。

步幅小,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双腿力量与速度耐力能力较差,缺乏抬腿意识造成的。

头部姿势不正确,在跑动中身体不能保持平衡,左右摇晃,歪着跑,这主要是由于脚的后蹬发力不正确,摆臂时不能放松,双肩不能保持平稳,摆臂过于紧张,向左右用力而不是向前后用力造成的。

身体刻意前倾,主要是由于前摆不及时,脚向前跑动的频度跟不上躯干造成的。

频率慢,这主要是由于手臂摆动慢,双腿力量薄弱、身体不协调造成的。

跺脚,这主要是由于未能放松全身肌肉,脚落地没有弹性、不轻盈,身体不协调,过分紧张,肌肉僵硬造成的。

身体失去平衡,通常发生在弯道上,这主要是由于后蹬发力没有侧重点、前摆方向发生改变,外臂摆动幅度过小,内臂摆动幅度过大造成的。

纠正这些错误的训练方法,主要有:

3.1、交换练习小步跑、高抬腿

高抬腿时,上身略向前倾、收腹,大腿应前摆到水平位置,协调摆动双臂;小步跑时,应快速下压主动高支撑,要积极交替双腿,从慢到快逐渐加快频率,训练学生用用髋关节带动身体运动。

交换练习小步跑、高抬腿,教师应控制好学生小步跑与高抬腿的交换距离。

3.2、弓步走

两腿分开至与肩同宽,然后前进,脚跟先着地,膝关节保持90度弯曲,与脚呈垂直;先让膝盖接近地面。然后逐渐抬高膝盖,在前进中慢慢恢复到直立的姿势。

3.3、加速惯性跑

起跑后迅速加速,但速度接近最快时停止加速,停止肌肉用力,保持惯性前进,让学生寻找到有节奏跑动的感觉。当惯性下降时再次加速。

3.4、用髋关节领跑

起跑前呈站立姿势,起跑时立腰前移重心,当髋关节移动过脚后,再依次前移膝盖、脚踝向前直线奔跑,双脚脚尖保持向前,全身放松,双臂自然摆动,以髋关节为轴交换双腿,保持重心平稳前移。

4、力量训练

4.1、上肢力量训练

通过徒手原地摆动、杠铃卧推、收臂俯卧撑锻炼学生上肢,增大上肢力量可以促进后蹬。

4.2、腰腹力量训练

通过仰卧起坐、负重提拉锻炼学生腰腹,增大腰腹力量可以让学生在途中跑中保持水平运动。

4.3、下肢力量训练

通过小步跑、高抬腿、单足跳、半蹲跳锻炼学生下肢,增加学生肌肉中的蛋白质含量与毛细血管数量,消耗脂肪,提高肌肉收缩效率。

4.4、柔韧性训练

通过静力拉伸、动力拉伸两种方法提高学生身体的柔韧性,据研究,运动员在短跑腾空时两条大腿间的夹角加大一度,步幅可增加两厘米;当夹角加大至7度时,步幅可增加12厘米。

对小学生开展力量训练,要注意小学生处在生长发育期,肌纤维细小、肌肉力量差、骨骼中的钙质少、水分与胶质多、骨骼异常柔韧,容易发生变形等特点,严禁揠苗助长,严禁高强度、高负荷、高频度训练。不能为了提高短跑成绩毁了学生的未来。

5、步频训练

5.1、练习下坡跑

选择10°-15°的上坡,反复练习下坡跑,要求后蹬后小腿迅速折迭,以缩小下肢摆动半径,增加双腿摆动速度。

5.2、练习下楼梯跑

让学生用最快速度跑下楼梯,以提高踝关节的灵活性与双腿肌肉活动的协调性。

5.3、踩固定脚踏车

让学生坐在固定脚踏车上踩踏,每秒至少踩踏5步。加快学生腿部肌肉的收缩速度,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性。

据体育生理学研究,人类的运动性动作技能都属于条件反射,而且人类的大脑皮层在这些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巩固的动力定型。反复进行上述训练,可以让学生逐渐形成条件反射,提高步频。

6、途中跑训练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6.1、循序渐进

要按顺序向学生教授途中跑的各个动作技术,学生掌握、完成一个动作技术后才能教授下一个动作技术,确保学生能形成正确连贯的运动条件反射。

6.2、不能急于求成

开始途中跑训练,不能要求学生快跑,不能进行短跑比赛,这是因为快跑会让学生高度兴奋,分散注意力,以致学生难以掌握技术动作的要领。要从中速跑开始练习,让大脑皮层逐渐兴奋起来,同时也能让学生保持注意力,完成正确的技术动作。

6.3、提高教师口语能力

体育教师应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向学生讲授动作要领时,口头用语不能过长过多。这是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只能维持在十五分钟以下,在同一时间内,大脑皮质只存在一个优势兴奋灶;如果体育教师一次提出几个技术要求,小学生根本不能消化。体育教师应主动学习“微课”“慕课”,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清晰、准确的文字说出一个技术动作的重点,便于学生掌握。

6.4、不能随便使用跑表

体育教师应注意到小学生心理比较脆弱,还应注意到自己的动作、行为对学生造成的各种影响。如果在途中跑训练初期拿出跑表计算学生短跑时间,会对学生造成强烈的刺激,让他们不顾一切地往前冲,只抢速度不讲技术。

6.5、加强放松跑训练

在短跑开始后的8-10秒内,人体内的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就消耗殆尽,会迅速导致肌肉力量下降。而放松人体肌肉,让肌肉中的更多的毛细血管张开,就能加大血液含氧量,加快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的合成。同时,放松肌肉还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性和灵敏性。因此,教师应主动让学生训练放松跑、变节奏跑、变速波浪跑。

7、结束语

途中跑是短跑全程最长的一段,我们应该从医学、心理、运动力学等多角度认真研究途中跑技术,提高途中跑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步幅踝关节髋关节
髋关节活动范围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08-22 07:42:36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冰雪运动(2020年4期)2021-01-14 00:56:02
不同水平障碍赛马越障步态特征
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步态特征与步速相关性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3D打印人工髋关节获批准
非田径专业男生100 m短跑步频与步幅关系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