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坚,王咏梅,金伟立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结晶,是国家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基石。公共文化服务是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的服务制度。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1],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都不断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互联网+”的社会发展现状,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需求也从传统的文献借阅服务,转换为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共享型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充足的文献信息资源和强大的技术支撑,在网络环境下必须将其尽快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高等教育普惠公众,承担起社会服务的责任和义务。
1.国外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
西方发达国家如美、英、法、德等国家的高校图书馆很早都开展了社会化服务。美国高校图书馆几乎都提供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大学图书馆全开架服务,并对公众提供综合性的服务,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技术创新,服务社会。英国高校大部分在建校之始就实行社会服务,部分高校还有独立部门专门负责社会服务。如剑桥大学图书馆校外读者不需证件就可以享有除外借图书以外的其他权利。德国高校图书馆设立中心馆和专业馆,而中心馆在负责本校教学、科研的同时,还肩负着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共图书馆的职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等国的高校图书馆都不同程度的开展了社会化服务。
2.国内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
相对于国外高校,我国高校图书馆整体发展起步晚,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高校图书馆开始提供简单的基础性社会化服务。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后至今,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迅猛发展,开始为社会经济提供服务,社会化服务多样化发展。2015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提到: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2]。而早在2005年举办的中国高校图书馆馆长论坛的大会宣言和200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颁布的《图书馆服务宣言》都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承担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服务事项作出了明确的要求。2012年首都图书馆联盟成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4所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武汉大学图书馆利用本馆的测绘学等优势学科资源,拓展行业服务与社会服务。广州大学图书馆面向本地集团企业开展社会化信息服务,并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合作共建广州大学图书馆桂花岗分馆暨中山图书馆桂花岗分馆[3]。浙江地区82%的本科院校图书馆,26%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已经面向公众开展社会服务,提供代检代查、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文献借阅等文献信息服务,并与区域公共图书馆合作共建分馆。
1.资源优势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相比,馆藏资源类别和学科结构配置合理,具有专业、系统、实用等相应优势,尤其是电子图书、全文数据库、事实性数据库等数字资源,在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中发展迅速。随着高校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推进,按生均藏书量和年生均进书量的指标要求,高校图书馆都在加大投入,提高文献购置经费,以用于文献资源的增加。合理、充足的馆藏文献资源和经费资源配置,既满足了本校教学科研和校园文化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也保障了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能力。
2.技术优势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都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并形成数字图书馆,为读者检索和利用文献资源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可以突破原先空间、时间的限制,依托远程访问电子资源、在线咨询、邮件咨询等方式提供深层次的服务。结合高校图书馆开展馆内社会服务,通过网络实现自助借还、电子文献移动阅读、文献传递和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等服务的开展,为公众使用高校图书馆资源提供了技术的便利。
3.人员优势
高校师生对文献需求的不断提升,使高校图书馆的人才队伍逐步完善,已经形成了一支学科、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服务人员队伍。随着高校学科馆员服务和参考咨询服务的完善,图书馆队伍具有熟练掌握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能力,并拥有学科和专业知识背景,能够为深层次的社会服务提供专业服务。高素质的高校图书馆服务队伍,能够保证高校图书馆在社会服务开展中提供现代化、高质量的知识服务。
1.网络化多模式信息服务
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还处在逐步发展的阶段,既有传统的基于流通阅览为主的服务形式,也需顺应网络化发展的需要开展网络化社会服务。从公众对网络信息服务的需求比例迅猛增加来看,网络化信息服务将成为高校图书馆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重要的服务形式。在对公众开放网络化信息服务时需要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已有资源根据需求多模式开展服务,图书馆网站服务可以为公众提供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服务项目等服务推介;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与特色资源服务可以让校外读者随时随地的获取;文献传递和网上咨询服务以平台解答社会用户的问题,提供所需的文献信息。
2.深层次的信息服务满足用户深层次需求
高校图书馆需要从用户的实际信息需求出发,开展适合用户的知识信息服务。在网络环境下,高校除了必要的面对面的现场参考咨询外,开展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成为高校图书馆深层次信息服务的重要形式之一,在线实时交互式参考咨询,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回答读者问题;学科馆员式服务模式通过学科、专业背景的馆员独自或合作提供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信息服务。网络化的学习共享空间依托高校图书馆丰富的数字资源,强调协作式学习,充分支持团队学习和协作创新,支持教育、研究的课程探索和学习,获得独立思考、充分研究的机会,激发创作力。高校图书馆通过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开展帮助校外读者获取到符合自身发展提升文化素养的知识服务,使社会服务更加有品质。
3.个性化的社会服务增加用户满意度
个性化服务是对现有定题服务、重点读者服务在网络化环境下的深化,基于对用户特点、需求资源等方向,提供针对性服务的一种服务手段。资源定制作为个性化服务中用户需求度最高的方式之一,提供所需的数据库、电子书刊、网站、专业文献等信息源,在高校图书馆拥有相对丰富的专业信息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的资源服务,建设专业特色的特色数字文献资源库。据统计,目前浙江省高校图书馆建立了40余个特色资源库及服务平台,专题涵盖中医、机械、纺织、烹饪、音乐、商业、民俗等具有高校、地方经济、区域文化特色的特色数据库[4]。伴随网络智能化的发展,基于用户信息需求的大数据分析,主动获取用户感兴趣的信息并主动推送给用户,动态化的个性服务界面,形成智能化的服务平台,使用户的需求充分得到满足,增加用户满意度。
4.网络化的宣传吸引社会读者使用服务
社会公众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了解度不尽如人意,用户缺乏渠道了解服务,而高校图书馆对社会服务的宣传也不充分。除了部分重点院校,传统媒体的宣传上能够获取到的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信息少之又少。而在网络环境下,依靠到馆咨询或电话咨询的方式来获得社会服务的信息的方式,明显无法满足公众对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必须加大网络化的宣传力度,使用传统媒体和公共网站、微信、微博等基于网络的新媒体大力宣传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同时积极走出图书馆,走向社会,通过对移动图书馆、QQ和微信等互联网方式的资源分享宣传,让读者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对图书馆进行关注、交流,让读者更加了解社会服务。
5.共建共享的社会服务以扩大服务范围
高校图书馆相对于公共图书馆具有人才、资源、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但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中仅仅依靠自身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应积极与各图书馆形成联盟,形成资源的优势互补。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网络化数字资源共享平台来扩充服务资源,并与国家图书馆、Calis、NSTL等全网络资源实现共建共享,通过馆际互借、参考咨询、文献传递向社会读者开放;加大高校图书馆与区域公共图书馆、企事业单位的合作,通过共建分馆,资源共建的模式,建立功能完善、资源覆盖面大的服务交流平台,使资源得到充分的融合共享,形成良好的区域图书馆协作模式。
随着网络环境逐步发展,面向公共文化服务的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必将由传统的文献借阅服务,转换为信息资源的网络化服务。我国高校图书馆在网络化的社会服务的服务方式及服务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拓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高校图书馆应该在保障好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服务的基础上,在提升服务品质、拓展服务项目、增强服务影响等方面继续前行,有序推进社会服务,积极保障公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5-01/14/content_2804250.htm.
[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36/s3886/201601/t20160120_228487.html.
[3]张白影.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的理论与实践——以广州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4):29-32.
[4]许碧文.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浙江省高校的考察[J].图书馆,2017(9):9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