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晓平 周广慈(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00)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兴起是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体质下降严重以及课间操基础上发展的一种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新形式,体育大课间活动与课间操的区别在于,大课间活动的内容更为丰富、时间更充足、组织更有序,而且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主动性的增强、满足学生的运动兴趣以及对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效能。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与实施的目的明确,有助于我们调整其发展方向,有助于明确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必要性,以确保能达到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实施计划。
学校的体育文化是在校园内开展体育活动时所展现出来的文化氛围,是体育教师在教授体育知识、指导体育技巧时所形成的。校园文化不仅需要学术活动的支撑,而且需要体育活动作为载体。体育大课间活动作为学校的一种文化,是全校学生直接接触的最有生机的文化之一,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魄,而且充实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为建设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工作增砖添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具有很大的牵引性,而且内容琳琅满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运动氛围中得到了锻炼,其对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是其他文化所不能比拟的,其要表达的信息也是巨大的。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是全校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以及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一种载体,毋庸置疑实行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宏扬校园体育文化的一种方式,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
新时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学校开展体育工作应注重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运动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学生通过体育课堂理论的学习,对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体育大课间活动主张学生通过自己的爱好来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对学生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并培养成为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进行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过程中,在运动技能增长愉悦的气氛中得到了体质的增强,运动习惯的养成使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够不断的延续下去。学生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配合练习,有助于他们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向更深、更广阔的领域发展有着激励性的作用。与此同时,学生们在进行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过程中也可以发展自身存在的不足并通过教师的指导与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不断地进行加强,这对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设计和开展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可检验自身在教学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方面的不足,并对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行归纳总结,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在教学理论和实践方面产生新的感悟,使自己朝着更深、更广泛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身体素质等情况,进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一套更适合学生锻炼的体育教学计划,在此过程中对体育教学实践的探索和创新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通过查阅全国各地开展的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相关文献,对当前体育大课间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探讨,能够认清当前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来指导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
素质教育实行之后,全国仍然有不少学校把学业考试成绩作为基本的考核标准,这就直接导致了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工作的不重视。体育大课间活动一般安排在上午或者下午的中间休息时间,但是难免会发生其他文化课老师的拖堂而导致体育大课间活动延迟;班主任是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组织者,但是一些班主任却对此表现出态度不端正的行为,导致影响了整个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秩序,学校体育教师出现的老龄化问题突出,出现的种种问题学校领导不予以重视,体育大课间活动形如走过场,远远达不到国家实施体育大课间的目的。
学校大幅度的扩招是导致学校场地器材不足的原因之一并且有些学校过于集中的安排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僧多粥少”的现状泛滥,许多同学成为学生锻炼的观客。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形式过于缺乏、传统,并且过多的依赖传统课间操和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而没有内容的创新,春夏两季则是传统的广播体操,秋冬两季则是组织较差的跑步,导致学生对缺乏新意的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反感,出现无故缺席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事件大幅度上升。过多的依赖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也出现体育大课间活动经常被取消的事情,如遇下雨下雪天,导致体育大课间活动无法正常的开展。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评价体育大课间活动时主要集中在有无按时到达指定的区域进行练习、动作整不整齐、练习的内容有无特色、学生的精神面貌好不好等几个方面,评价的标准体现在感性层面,对体育教学的整体性把握不够。应设定科学的评价体系,首先应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指明体育教学的追求方向;其次是预先把握评价学生的现状,做好诊断性评价;之后是制定出教学计划,并依据教学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指导;最后是事后的测评与评价,为下一阶段的教学起点与目标提供科学的依据。
通过总结出当前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作用及其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相关的分析和论述,应当从理论上对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为我国青少年的体质的增强作出贡献。
学校的管理可以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两个层面。在宏观管理方面学校应高度重视国家颁布的政策制度,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微观管理方面则表现为学校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开展体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措施进行具体的实施,建立对层次的管理体系,为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保驾护航;及时制止文化课拖堂现象,让体育大课间活动能够正常开展;从学校管理条例方面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促进培养学生终身意识的培养,为国家响应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提供制度支持。
制定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实施计划是宏观调控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依据。内容的制定可以从体育课程的合理安排以及运动项目的分类等几个方面进行,之后再根据进程安排制定出具体的实施计划,最后按照实施计划严格的执行。在内容方面则因地制宜的挖掘出适合学校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如充分改造现有的体育运动项目、合理的引进新兴的项目、挖掘出传统的健身项目等,旨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
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是广大的体育教师,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好坏很大部分取决于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这就使得加强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组织能力尤为重要。首先,体育教师应精读体育专业相关书籍,掌握坚实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灵活恰当地运动教学方法,言简意赅地使用教学用语以及多方面的动作示范为学生提供更为有活力的体育课堂,这也是体育教师的必备基础能力之一;其次体育教师应当经常出现在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现场,善于现场组织与指导,并找出存在的问题,最后应定时定量地安排体育教师外出学习,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供科学的指导。
体育课程的改革提倡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新的学习评价系统区别于传统的体育教育的评价系统是其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并不是选拔性的评价。应当做到实事求是,重视个体差异,但仍然不能忽视能力的发展,让评价体系能够系统的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使评价更朝着合理化的方向发展;增强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信心,感受体育运动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本文主要从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作用、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不足之处以及对体育大课间的发展提出的建议三大方面进行论述;体育大课间活动让学生对体育知识的运用、运动技能的提高以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方面大有益处。为此,应不断的加强对体育大课间活动发展的研究力度,使体育大课间活动朝着更积极的方向发展。
[1]吴昊.浅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几点新认识[J].中国学校体育,2007,(02).
[2]陈东红.搞好大课间的几点经验[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2).
[3]李可,冯道光.中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策略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