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义县高级中学 王 博
“倦怠”一词是美国神经科医生弗登伯格于1974年提出的,用于描述职业主体不能应对工作挫折和有效缓解工作压力时所处的一种身心耗竭的状态。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分一是情感衰竭;二是去个性化;三是个人成就感降低。
各种调查资料表明,职业倦怠最易在助人职业中发生,教师职业倦怠源于长期持续疲劳、压力大以及缺乏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优秀的教师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那么应该如何克服呢?
一个人的时间、精力和能力有限,不是人人都可以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这需要教师量力而行,对自己要求适度,不要求全责备,要适当评价自己的工作。顺境时,心态平和;逆境中,心态冷静。时时保持一颗平常心对患有“职业倦怠”的教师是至关重要的。
克服职业倦怠,要重新燃起激情之火。教育需要激情,它是心灵的对话,是以心激心、以情激情的活动。激情是对生命的热烈拥抱,对世界的强烈热爱,对梦想的执著追求,对一切未知的不屈不挠的追问。教师有了理想信念,有了工作激情,才能真正克服职业倦怠,提升职业幸福感。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更新、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方能享受课堂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从一个高度跃向一个新的高度,工作得到领导的器重、同事的赞叹、学生的认可、家长的肯定,就会获得新的成就感。而获得了新的成就感,就会更加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投入到研究中去,从而进一步提高水平。这样形成了良性循环,职业倦怠自然就销声匿迹。
新世纪的教师应不断丰富并物化自己的成果,评优评先你争不来,也许你是一头“老黄牛”根本就不屑于去争名夺利!但是有些东西总是属于你个人的,别人想争也争不去。例如,一篇优美的教学设计、一则短小而富有哲理的后记、帮助一名留守学生后他发自肺腑的感谢、给一名学生心理上的导航、发表一篇高级别的论文……等等,这些虽然都是一些平常小事,然而正是这些平凡小事才构成了教师工作的全部,是教师不平凡的具体体现。正是这些小事,使教师拥有了成就感,这是教师不断从成功走向成功的内驱力,最终达到教育辉煌。
教育的本质是让受教育者享受幸福,追求幸福。从事教育的教师应该首先享受幸福,成为幸福的人。而我们过多地要求教师做蜡烛,做火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实在过于悲壮悲凉。老师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往往牺牲了自己的时间、健康,甚至家庭和自己孩子的前途,成年累月奋战在教育第一线。这样枯竭的心灵,自然会产生倦怠感。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该在紧张工作之余听听音乐,跳跳舞,参加体育锻炼,节假日偕同家人外出旅游,丰富自己的生活,用幸福塑造幸福。
有的老师工作了五年十年,拿到了相应的职称,觉得教材吃透了,教法掌握了,于是,按部就班,亦步亦趋,心甘情愿地重复“昨天的故事”,产生了“年年月月花相似”的感觉,职业倦怠自然应运而生,正如有的老师所说“每年的工作都像周而复始的苦役”。其实,教育是永远年轻的事业,教育的每一天都是一首隽永美丽、动人心魄的诗;教育的每一天都有梦——让人憧憬的梦,引人不懈拼搏的梦。教师相信孩子的心灵是蔚蓝的、浩瀚的,孩子们就像含苞待放的花朵,每一天都在成长……具有这样观念的教师会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就会不断创新,即使是教过几遍的教材,也要重新思考,重新备课。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相信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并且每天谱写崭新的教育乐章。
职业倦怠令人心力交瘁、倍感痛苦,是导致某些教师的职业生命不能健康、和谐发展的罪魁祸首。为此,我们不能连年累月地“眼睛一睁,忙到熄灯”。人如果过于紧张、疲劳,就会影响身心健康。教师的工作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家长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师要善于做到劳逸结合,有张有弛,给自己以一定的休闲。比如上完课后,不要急于伏案工作,可以闭目养神,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彻底休息十分钟八分钟。一周内,找个适当时机,给心灵放一会儿假。这样做有利于调整心态、安抚心灵、缓解压力。
教育之路不会永远一马平川、艳阳高照、掌声雷动,优秀教师取得成绩后,难免遇到讽刺、挖苦甚至无中生有的诽谤,这对“职业倦怠”无疑是火上浇油。怎么办?要宽容,要大度,最好能做到化干戈为玉帛,相逢一笑泯恩仇。要交几个知心朋友,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向他们敞开心扉倾诉,心灵的天空很快会雨过天晴。要广交朋友,与他们交流、碰撞思想,能释放情绪、消解心结,开阔眼界和心胸。
读书是最好的美容,读书是最好的心灵体操,书籍是帮助我们战胜“职业倦怠”的良师益友。针对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推荐几本书:“万千教育”书系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刘晓明、孙文影编著)《教师职业倦怠预防》(伍新春、张军编著)《教师健康人格促进》(许燕、王芳编著)、《做个充满激情的教师-教师成功之道》(张乃柬译),还可以读一些探讨教师幸福的书籍,如《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陈大伟著)《教师的幸福感-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及职业发展》(闫慧敏译)。
应该看到,缓解教师压力并非易事,教师本就是个平凡的职业,日复一日的“平凡”自然会让人感到疲倦,所以我们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生活。这需要社会、家庭承担属于自己的教育责任。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不仅是教师个人的事,还需要社会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宽容,激发教师足够的幸福感。当教师做到了有理想信念,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时,职业倦怠便会烟消云散,职业幸福感便油然而生。相信在全社会的关注和教师自身的努力下,教师一定能够走出职业倦怠,拥抱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