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冕
杭州,是一座因水而灵的城市。美丽的西湖、壮观的钱塘潮,让杭州获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杭州,也是一座现代化的文明城市,“信用图书馆”“先诊疗后付费”“免押金信用住”等信用生活的出现体现了“诚信”的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
2015年,杭州获批成为全国首批信用示范创建城市,社会信用体系成为杭州社会治理的重要机制,凝聚了杭州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城市风格,“信用杭州”正在成为杭州新的城市名片。
杭州市信用建设起步较早,2002年,杭州市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信用杭州”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领导小组成员不断充实更新,成员单位增加到51个;全市13个区、县(市)分别成立了信用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在杭州市信息中心的基础上增挂“杭州市信用中心”牌子,进行信用平台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工作,保障公共信用信息的归集和使用。
2006年,浙江省将杭州市列为浙江省个人信用建设试点城市。同年杭州市率先在国内出台了《杭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一五”专项规划》并陆续制定了“十二五”及“十三五”专项规划,统筹规划杭州信用建设工作。
杭州市的信用信息平台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早在2008年2月,杭州市就启动了联合征信系统项目建设。2013年起项目正式更名为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经过六期建设,2016年,杭州市依托政务云服务,在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对信用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资产化管理,实现业务的数据化运营,全面构建面向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创新的信用大数据平台,建成了“一网三库三系统”(信用杭州门户网站,法人信用信息数据库、自然人信用信息数据库、综合管理与应用数据库,城市服务信用辅助管理系统、城市治理信用支撑系统和信用大数据分析应用系统)。
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围绕城市治理、城市服务、信息惠民三个维度,对信用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共享应用,使信用信息在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1)信息流动发挥数据最大价值。只有开放互动才能让信用信息这池水活起来,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用信息的共享和开放,让信用信息从沉睡中活过来,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把分散在各部门的信用信息归集整合起来,实现了“四个对接一个延伸”(与浙江省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兄弟城市信用平台、人行“浙江省企业信用信息辅助系统”、阿里巴巴网络信用体系的对接,并延伸至13个区、县市)。
同时,为妥善处理好信用信息的公开、应用和隐私保护的关系,激活信用信息,杭州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公共信用信息的分类管理机制,按照《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分类等级管理目录》,将信息划分为社会公开A类、授权查询B类和部门共享C类三类,每年对分类目录进行更新。信用信息的分类管理,不仅能够推动政府部门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中使用信用信息,更为市民及时了解本人信用状况、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授权征集信用信息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 杭州图书馆开通信用借书服务
(2)奖惩联动破解政府监管难题。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要素。杭州市将奖惩联动和事中事后监管相融合,形成部门与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的监管联动,让信用产生约束力。在具体工作中,以《在行政管理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事项清单》为指引,引导杭州市各行政管理部门在履职过程中查询和使用信用信息,变单一监管为联动监管;以国家出台的联合奖惩合作备忘录、《杭州市社会法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管理办法》为依据,颁布《杭州市信用红黑名单发布制度》,明确红黑名单列入及退出机制,从多方面对守信者和失信者实施相应的奖惩措施;以国家多部委签订的联合奖惩合作备忘录为精神,杭州市各相关部门分别制定了奖惩措施实施细则,保障联合奖惩措施落地生效。目前,杭州市在青年诚信、交通文明、户籍管理、金融、税收、旅游、医疗卫生、社会保障、食品安全等19个重点领域采取多项惩戒措施,实现联合奖惩多措并举,形成了“多领域监管、多部门联动、多举措并施”的联动监管格局。
信用监管离不开社会的监督。杭州市借助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一是逐步推广行政许可和处罚“七天双公示”。已公示的行政许可涉及29个部门156万条信息,行政处罚涉及33个部门33万条。二是在建委招标代理、房产企业预售等8家部门17个事项建立了信用承诺机制,并将承诺书对外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实现红黑名单发布,明确每年两次集中向社会公布信用红黑名单。
(3)信用惠民带给市民便捷生活。信用需要维护,也需要经营。在推进城市信用建设过程中,杭州市提出了“信用惠民”的理念,将信用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信用从无形转为有形,让老百姓、企业能够切身感受到信用带来的便利和实惠。目前,杭州市与市民卡有限公司合作,以惠民征信系统为基础,结合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数据,全力打造“市民诚信卡”,使之成为全体杭州市民的“信用名片”。在与“芝麻信用”的合作中,杭州推出了“芝麻分杭州加强版”,这是针对杭州市常住人口,结合线上线下数据形成的个人征信产品,对自然人信用刻画更完整,评分结果更加准确客观。发布“城市信用报告”,大大拓宽了市民获取本人信用记录的渠道,帮助“信用杭州”扩大了信用显性化传播的人群范围。
① 芝麻信用分申请英国签证
② ofo小黄车芝麻信用免押金
此外,“信用图书馆”让读者足不出户就能线上借还图书,免押金、免办卡、线上借还送上门;“医信付”使得全市900万市民卡的持卡人都可以享受到“先诊疗后付费”的优惠政策,最大程度解决患者就医前充值排队带来的不便;先住后付的“免押金信用住”服务遍及全市各大快捷酒店;免费借用雨伞和充电宝的“信用借还”服务覆盖了机场、地铁等主要的交通枢纽以及超市、星巴克等连锁店;新竖立在地铁站口的“共享信用服务亭”,将信用消费与政务服务功能聚合在一起,给市民和游客极大的便利。这些都是杭州“政企合作、共筑信用”已落地的应用场景。
↑ 杭州设共享信用服务亭
(1)完善平台数据嵌入,助推“最多跑一次”改革。“最多跑一次”是指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理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等事项,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时能够“最多跑一次”办结。其核心在于简化行政服务流程,杜绝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形成“部门联合、随机抽查、按标检查、一次到位”的监管机制,从而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形成各项便民服务“在线咨询、网上办理、证照快递送达”的运行机制。“信用杭州”正是践行“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得力工具,通过将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内嵌到政府行政管理平台,使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方便地调取所需信息,减少不必要的信息审核和资格认证,从而减少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最多跑一次”的目标。
(2)完善信用重塑体系,建立惩戒退出机制。惩戒机制设立的目的,是让失信个人或企业承担其失信行为的后果,给其以教训,给社会以警醒。在企业或个人改正和弥补了自身失信行为所带来的损失和后果后,需要完善的信用重塑体系帮助其退出惩戒名单、重塑社会信用。如同刑满释放人员的社会融入问题一样,如何帮助有信用污点的个人或企业重塑社会信用形象也是政府和社会需要思考和解决的课题,如果处理不当,无论对当事人和企业还是对社会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信用杭州”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思考如何建立完善的惩戒退出机制和信用重塑体系,帮助已改正的失信者重塑社会信用,回归信用生活。
(3)创新信息查询方式,倡导建设信用社会。“积累点滴信用,享受简单生活”已逐渐成为杭州市民追求的新风尚。市场是双向的,对企业和消费者而言,信用是信任的前提。“信用杭州”在与市场合作深化信用信息应用,扩大信用惠民服务的同时,也要创新信用信息查询方式,如开发信用地图,使消费者实时了解商户信用情况;开发就业辅助系统,使企业方便查询求职者信用信息等。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发挥社会自身信用监督功能,促使民众和企业重视自身信用价值,从而引导、鼓励大家维护好自己的信用,并通过个体塑造整体,让杭州整个城市都能够始终环绕着“信用”的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