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城市化进程中传统音乐的变迁

2018-03-04 07:18张婧
艺术评鉴 2018年23期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保护与传承

张婧

摘要:传统音乐对于我们了解人类发展的过程,继承五千年文明发展史具有积极的作用。笔者在本文中首先对城市化进程中传统音乐的变迁做了简要的概述,并重点围绕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在当代的影响和保护传承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传统音乐在当代发展、传承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   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保护与传承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3-0185-03

一、城市化进程对传统音乐发展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成为了人们生活、工作所向往的地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及少数民族人口纷纷进城寻找发展机会,在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中,许多乡土社会固有的传统被打破。许多乡村出现了“空村”现象,人去楼空,乡村文化的物质载体“村落”的消失,直接导致音乐文化事项失去了依托。以广东经济大省来说,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全球化、国际化、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种人群都纷纷南下捞金,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大中城市、珠江三角洲地区就业,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他们的生活方式逐步向城市化趋近,无论从语言上、服饰上、文化娱乐方式等都被现代都市的灯红酒绿所同化,相当一部分的年轻人已不会听也不懂讲自家的方言或古老的族语。笔者曾于2006年广东文化部门举办的第一届“瑶族开唱节”中,会唱瑶歌的寥寥无几。面对这一现象,笔者不禁发问,会这些古老歌曲的人都去哪了?为何出现这种断层现象?调查发现,这些民间歌手为了生计都前往城市打工,被隐埋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里,放弃了其所承载的民间音乐文化。2016年上映的电影《百鸟朝凤》也深刻地反映出传统音乐在当代面临逐渐没落的这一真实概貌。电影中那些怀揣古老技艺的民间艺人是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持有者,代表着某项遗产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传统,掌握着杰出的技术、技艺、技能,是社区、群体、族群所公认的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具有承继性、地域性、代表性、共存性等特征,是传统民间音乐的主心骨,作为记录民族历史、风俗和宗教信仰等重要载体的承载人,但是,随着这些民间唢呐艺人的城市化转型,乡村将不再是传承文化孕育的土壤。自然村落的消失及传统文化生态环境的变迁将使得这些传统音乐文化不复存在。

在现代城市中,传统音乐的发展几乎被现代流行音乐所代替,而现代音乐多以娱乐性、消费性作为创作的目的,很少具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这是由于受到当代“音乐消费欣赏”观念的引导所致。现代音乐更多的是把娱乐放在第一,却忽视了本应该包含的“文化审美情趣”。中国传统审美文化讲究稳定性、民族性、历史性和继承性,它总是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紧密联系。而新时代发展所带来的突变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多元化变异,其中包括的传统音乐艺术在音乐语言、风格、形式等大方向的改变导致人们对传统音乐审美的变异,并失去了对其的继承。没有了继承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传统音乐文化,要想有所作为,首先要在思想上改变,在继承传统音乐文化的同时,继续弘扬中华传统审美文化。

二、城市化进程中传统音乐发展的应对策略与措施

面对传统音乐文化所处的危机环境,政府、媒体及学校等层级应该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实施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保护、传承传统音乐文化。

首先,政府在城市发展中担当着一个领导带头的重要角色,其制定的政策影响着整个城市音乐文化的发展,需从具体保护措施、宣传教育、文化发展等方面,寻找一条适合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发展道路。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加大重视程度和宣传力度,树立保护传统音乐的意识,增强文化持有者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传统音乐的发展必须突破博物馆式的发展模式,应把民族的精华扩散到大众范围内去发展。

在这一方面,绍兴文化馆是个很好的典范。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多年以来都积极举办各种大型活动,着力推进群众文艺创作,广泛开展社会艺术指导,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着绍兴市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当地政府领导以身作则,非常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不惜花重金拨款给文化馆去重塑绍兴本土文化,努力打造集文化活动、展示、体验、交流、休闲于一体具有绍兴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中心、才艺展示中心、社会文化指导培训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生动平台,将中国绍兴文化完完整整地展现在百姓面前,不仅能让人重温历史文化古迹,引起社会的重视,还可以更好地保留和传承本民族保留下来的精神财富。传统音乐应该要有自己的产业化的发展模式,不能一味的纸上谈兵,产业化经营模式可以与经济利益、推广相挂钩,尤其是在现代音乐大行其道的背景下,想要使传统音乐更好地生存下去,只有把传统音乐与时代发展的现实相结合并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才能有效地保护和传承。

其次,积极借助媒体力量,呼吁保护方言等传统文化和传承人,加强理论研究,收集整理民间艺人演唱录音、录像资料,建立完整的民间音乐档案。黄鹏翔先生曾在《论中国传统音乐的保护和发展》一文中提出:我国传统音乐必须在“移步不移形”的发展规律中获得有效保护。保证音乐的“原汁原味”是传统音乐保护者的核心工作。比如央视栏目《民歌·中国》通过播出各个民族的原生态民歌,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到中国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声音。其中“土风计划”项目,由陈哲带领众多田野文化使者成立兰坪项目组并建立普米族村寨传承点和普米文化传习小组,深入探究云南普米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人和丢失的音乐。原生态民歌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情感的重要表达方式,质朴的表现形式包含生活的记忆、难以言传的意义和不可估量的价值,这些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重要对象。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流淌着我们民族的智慧,蕴藏着传统文化的源泉,保留着形成该民族文化的原生状态以及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然而传承工作一开始进行的并不是想象的顺利,因为会有村民不理解学这些歌舞的用意,它并不能赚钱养活自己,所以我们要把以上所说的意义传达给村民并从思想上解决根本问题。经过几年的摸索,小组集中了村寨中的年轻人,学习老艺人的传统文化和演奏技艺,希望以这样的方式把濒危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随着民族文化自觉意识的反省,一部分文化持有者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一方面,快速地整合、同化,同时又对本民族文化有着内在的坚守。城乡一体化离不开城市的主导地位,也离不开农村的基础性作用,需要城市和农村的共同发展。要在正确思想宣传指导下,通过对传统音乐功能提升、农村及少数民族的音乐艺术价值再现和传承人身份转变促进传统音乐的发展,通过传统音乐的传承来提高本民族意识精神,从而推动城乡共同携手努力保护和发展传统音乐。

再次,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主渠道。习近平考察北京师大时说过:“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古诗词、传统音乐等这样的文化都是标志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显示中国地域文化的多样性,是体现民族志的重要手段。学校音乐教育可作为当今社会保存传统音乐的主要场所,通过学校进行传播和学习不仅可以很好的保存和保护传统音乐文化,还能给传统音乐文化注入新的生命。由于传统音乐属于非物质遗产,其特殊性的因素会受到限制,所以必须通过口传心授等教育方式进行传递,从而使祖祖輩辈积累的音乐文化成果得到传承,也无形中促进了传统音乐的发展与传播。民间教育也是一种重要的传承方式,值得推广。据了解,“福建南音”被称为中国古音乐的活化石,这个乐队的成员年级最小的也已经70岁,为了保留并延续“福建南音”,福建相关政府部分投资并组织每个传承人挑选5到8个对其感兴趣的学生来培养,直接传授福建南音的技术、技法及音乐的韵味风格等,这种形式既能提高老人的生活水平又能将宝贵的技艺传承下来,一举两得。

三、结语

城市化进程是不可逆转的社会发展潮流,作为文化传承者,唯有尽可能地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渠道和途径,为传统音乐文化在当代环境中争得一席之地,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延续传统的血脉。

参考文献:

[1]黄永林,罗析.文化产业发展核心要素关系研巧[J].社会主义研究,2011,(05).

[2]严书翰,谢志强.中国城市化进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3]沈玉华.“原生态”民歌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职业圈,2007,(05).

[4]黄小晶.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政府行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城市化进程保护与传承
西北地区城市化进程对产业结构演变的驱动效应研究
文化空间视角下的湖南区域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河洛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关于城市人行道透水路面技术的研究
峨眉盘破门武术保护与传承中的政府主导作用研究
浅谈土家族茅古斯的艺术价值及传承保护
中小学校本课程视野下的信阳民歌的保护与传承
中国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进程阻尼系数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