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无法互联互通、应用难向更深更广处推进、大数据人才缺乏,医疗大数据面临的“三道坎”如何破除?来听听医疗领域的专家如何说。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主任王贵齐表示,目前我国的很多“医疗大数据”其实达不到大数据的标准。医院记录或产生的大数据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大而多”,这些数据不可追溯、不可互联,也不是优良、可评价的大数据。
怎么办呢?201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建设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同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消除数据壁垒,建立和完善全国健康医疗数据资源目录体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刘艳介绍说,为实现上海市级医院间临床信息共享,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率先在国内建立了“医联工程”信息平台项目,共享数据的同时,又实现了政府对医院实时数据的监测分析。
此外,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信息中心集成上海各级公立医院数据,建立了以费用控制为目标的大数据DRGs集成分析平台,并对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指数费用单价偏离度进行重点监测。通过对其服务效率、工作负荷、技术水平、费用控制等进行评价,并逐步与政府投入、医保支付、床位规模、绩效工资总量等挂钩。总体来看,政府部门牵头,对实现医疗大数据的互联互通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目前,我们收集、运用医疗大数据的渠道和方式较为单一,甚至略显贫乏,诸如挂号、电子病历病例共享等应用,只是医疗大数据应用价值的冰山一角。如何推动医疗行业的大数据应用向更深更广处发展,既是医护界的“痛点”,也是IT创业圈眼红的“热点”。
2017年,国务院发布《“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提出健全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分级诊疗信息系统;应用药品流通大数据,拓展增值服务深度和广度。这意味着,医疗大数据的应用不仅限于医院诊疗过程中,而应该贯穿到整个人类健康中,包括药物研发,临床诊断与治疗,保险支付和商业保险设计,以及健康管理和公共卫生服务等环节。
刘艳介绍,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在2013年与微软中国合作建立了基于临床数据仓库(CDR)大数据集成平台,对所有的业务数据库的表单进行系统整合与深度挖掘,实现了对医院的内部运营管理、医疗质量控制、医院感染管理、绩效考核与分配等实时数据分析管理,实现了整合单病种临床数据库与样本库、基因库关联的临床科研信息系统在临床研究方面应用,以医疗大数据的开发与应用,助力现代医院制度管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程京表示,近年来,他们搭建了标准化、平台化、可视化的生命健康大数据管理和分析系统。其中在挖掘健康医疗大数据方面亦有所突破。目前,该系统面向国内数家知名三甲医院采集了超过30万人的体检和临床数据,以及近5万人的社区健康筛查数据,构建了基于大规模并行计算的健康医疗大数据管理系统,并生成了多种疾病的辅助诊断和预测模型。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表示,北大肿瘤医院2017年住院患者数量就已超过6.4万人次,年门诊量超过61万人次,医院产生的数据量十分惊人。
北京学肿瘤医院在2013年就开展了肿瘤登记及据库搭建工作,如今先后完成了基于电子病历平台的临床科研一体化模式,数据综合利用平台及临床试验管理系统项目。
北大肿瘤医院的临床试验管理系统之所以运转顺畅,得益于其专业的医疗信息化团队。程序员出身的北大肿瘤医院信息部主任衡反修和团队是为医院搭建早期HIS系统的核心骨干,正因为拥有技术背景和自己的开发人员,他们对医院的需求能马上应答,快速反应,及时解决问题。
但毕竟,像北大肿瘤医院这样拥有自己专属技术团队的“土豪”为数不多。更多的医疗机构面临专业人才缺乏难题。
医疗与计算机同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医疗大数据初兴,了解这两个行业特點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不过,随着业界和学界的持续努力,尤其是系统性培养体系的逐步建立,相信健康医疗行业的_大数据人才短缺现象会逐步改善。(编辑/任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