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岔高原鸟

2018-03-04 06:45刘文华
森林与人类 2018年5期
关键词:兀鹫秃鹫甘南

刘文华

甘肃省碌曲县的则岔保护区,一条深山沟的东面山坡是成片的茂密云杉,潜藏着蓝马鸡和血雉。沟西面山坡是植被低矮的峭壁,岩洞中有胡兀鹫、高山兀鹫、秃鹫栖息繁殖。

到甘南拍鸟

甘肃省西南部的甘南,人称“圣境天堂”,也是一个鸟类摄影圣地,具体位置就在位于甘肃省碌曲县拉仁关乡和双岔乡的则岔保护区、位于四川省诺尔盖县花湖自然保护区(包括阿坝213国道周边)以及位于碌曲县西南尕海乡境内的尕海候鸟自然保护区3个主要区域。这里主要介绍则岔保护区的野生高原鸟类。

则岔保护区地处甘肃省碌曲县境内,距县城约40公里。则岔,藏语称“则仓”,“则”意为羚羊,“仓”意为家(另有窝、巢穴之意),连起来解释就是“羚羊的家园”。这里有茂密的原始森林,珍禽异兽无数,被人们视为高原精灵和吉祥之物的羚羊众多,故得名为“则仓”。因当年有人把“则仓”译为“则岔”,久而久之就成为通称。

则岔沟的沟口海拔2900米,最高处华盖山海拔4300米,高差1400米。沿则岔西沟热吾曲逆流而上,谷底云杉、柳树、柏木等生长茂密,树种组成复杂,森林遮天蔽日,大树参天。再向上行,紫果云杉、冷杉混交林出现,林相整齐,林下天然植被良好,郁郁葱葱,树种单纯,地被物苔藓和苔草很发达。

到了则岔,一定要去火烧沟。火烧沟是多松本山下的一条名副其实的深山沟,沟底有一条小溪流,伴随着小溪流有一条沙石路蜿蜒前行,刚够一辆小车通行。沟的东面山坡是成片的茂密云杉。到了晚上,蓝马鸡和血雉就在大树上歇息。沟的西面山坡则是植被低矮、高高耸立的峭壁,胡兀鹫、高山兀鹫、秃鹫就在山顶的岩洞中栖息繁殖。

甘南特有“三只鸡”:斑尾榛鸡、蓝马鸡和血雉

在火烧沟,生活着甘南特有的“三只鸡”: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斑尾榛鸡,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蓝马鸡和血雉。斑尾榛鸡,中国中部特有物种,仅分布于青海、甘肃、四川三省,数量稀少。由于火烧沟漫山遍布金腊梅、山柳、杜鹃、云杉等,提供了芽、嫩叶、嫩枝、浆果等丰富的植物性食物,吸引斑尾榛鸡前来觅食。斑尾榛鸡的珍贵程度远在东北的花尾榛鸡之上,在火烧沟拍到它需要好运气,拍好它则是需要好“人品”。我连续两个早上都作为唯一发现者有幸目睹了斑尾榛鸡的真容。

蓝马鸡,中国特有种,终年留居于青海东北部和东部、甘肃西北部和祁连山南部、宁夏贺兰山及四川北部。蓝马鸡是中国马鸡“四大名旦”之一,喜欢生活在高山寒冷地区,栖息于海拔2000-3000米的丛密云杉树上。其身价和名气虽在褐马鸡之下,但我觉得颜值远高于褐马鸡和藏马鸡,特别是在火烧沟自然原生态下拍摄的蓝马鸡,蓝色调与环境的配合美得令人窒息。就在我们行将离开碌曲的前夜,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雪令人喜出望外。我们徒步在山中寻鸡,往返约6公里,终于拍到了心仪已久的《瑞雪马鸡》,这是至高无上的鸟人精神。

与四川血雉、藏血雉和云南血雉相比,甘南血雉奇特的冠羽和多彩艳丽的双翅与尾羽美艳程度远超同类。血雉别名甚多,在甘肃因其胸侧和翅上覆羽沾绿,被称为“绿鸡”,因其羽毛形似柳叶且沾绿,又称为“柳鸡”,因其主要栖于松林和云杉林,食松杉叶和种子,又称为“松鸡子”,又因其脚红色,称“红脚鸡”,在甘南为留鸟。

蓝马鸡和血雉均在地面活动,除了人类以外天敌甚多。所以它们的雌鸟、雏鸟都羽色暗淡、斑麻如土。它们喜成群活动,每群中有一名首领,负责警戒放哨,天空一旦出现猛禽,首领便发出鸣叫声通知所有成员迅速躲藏起来。我们在火烧沟每当发现黑耳鸢和大鵟的踪影时,便听到蓝马鸡和血雉发出的高声叫唤,此时沟里的鸟就只闻其声,不见其影。

近观高山兀鹫争食

从则岔保护站通往尕海方向的公路垭口处,沿西面上坡行车抵达一处相对平坦的山顶。此处海拔3730余米,四周雪山环抱,极目远眺,天蓝蓝、云飘飘,仿佛车在云端行、人在云海走。有两位保护站的老同志是这里的“神人”,只要他们提着装有牛羊骨头的小铁桶往高处一站,不一会儿,高山兀鹫就会从四面八方成群飞来,秃鹫、胡兀鹫、黑耳鸢和喜鹊也加入其中,争食场面煞是壮观,特别是高山兀鹫与秃鹫常常因争食“大打出手”,你死我活。若不是在这里亲眼所见,你绝对想象不到在这里竟然能与飞9000多米高的高山兀鹫近距离接触,看得清每一根羽毛,听得到每一阵扬翅的风声。

高山兀鹫和秃鹫是猛禽中十分特殊的种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它们不是向更凶猛、更敏捷的方向进化,而是变得更懒惰、更笨拙,放弃了捕食动物的凶猛习性,转而取食动物尸体,干起“收尸”的行当。结果它们体型变得笨重,脚、爪钝而无力,只有嘴变得十分强健发达,成为撕扯动物尸体的有效工具。由于长期觅食腐肉,它们变成了徒有虚名的猛禽,貌似硕大无比的家伙,其实远不是草原雕甚至乌鸦和喜鹊的对手。

抓拍机警的胡兀鹫

在甘南拍鳥,一定要拍胡兀鹫。胡兀鹫是常见于中国青藏高原的一种大型猛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其嘴角下生有一小簇黑黝黝的毛形如胡须而得名。它能咬碎大块的骨头,这种习性与非洲鬣狗相似,所以又称为“鸟中鬣狗”。与高山兀鹫和秃鹫相比,胡兀鹫更加机警,发现猎物后,不是参与争抢,而是待在远处,静观其他猛禽争食,最后才去“打扫战场”,捡食剩下的大块骨头。它特别喜食动物大腿骨(俗称“筒子骨”),每当发现目标,便从空中盘旋落地,迅速用嘴叼起骨头起飞,在空中将嘴中的骨头再传递到双爪,直至飞向远方。

责任编辑/杨晶

猜你喜欢
兀鹫秃鹫甘南
甘南走读
甘南九章
甘南记
秃鹫、蝙蝠和大黄蜂
《去甘南》
为什么秃鹫的头上没有毛
无人机:小兀鹫的特殊妈妈
欢迎光临秃鹫餐厅
毛遂自荐的秃鹫
兀鹫也会化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