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群众体育发展现状研究

2018-03-04 23:45兰剑谭贡霞张允蚌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18期
关键词:体育场地赣州市体育事业

□ 兰剑谭贡霞张允蚌

(1、2.赣南医学院康复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3.赣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

新时期赣州市城区人口及面积规模拓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在其城镇化水平快速化推进、城郊农村人口逐渐转变为城镇人口的转型发展阶段,城区公共服务体系同样面临着如何快速提升其承载力的诸多问题。在体育强国大环境下,群众体育作为提升全民健康素质的有效方式,近些年逐渐获得国家以及民众的认可和重视,并且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社会化和多元化发展局面。但目前赣州市现有的城乡体育公共设施和群众体育活动形式的发展,依然滞后于快速增长的群众体育的需求,这是不争的事实。因而在新时代下如何推进群众体育创新式发展,实现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衡化、多样化、丰富化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良性运转,成为社会各界深度关注的热点话题。

为此,本文以赣州市城区群众体育开展实施状况为研究对象,不仅利于推动该地区城乡群众体育的快速发展,而是以三四线城市群众体育发展所面临的共性、复杂问题和典型问题为依据,为江西省乃至全国类似地域的城乡群众体育发展战略的构思提供借鉴。

1、赣州市城区群众体育开展状况分析

1.1、群众体育工作开展的外部氛围基本成型

随着我国政府对全民健身工作重视度的逐步强化,赣州市政府也紧随其后,近年来相继制定和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相关的群体性工作政策与文件。十二五期间,赣州市群众体育事业投入规模不断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据2013年全国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统计,赣州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较10年前增加244.8%。公共体育基础设施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城区居民的健身意识和体育锻炼意愿明显提高。各类体育社会组织日渐壮大,据调研全市经常性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达到33.13%。

作为主管群众体育的体育局相关职能部门,在推动群众体育活动方面也呈现稳步提升的工作态势,如在系列群众体育工作计划要点中,都明确了将开拓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发展新局面作为工作的重心,围绕国家全民健身日、节庆假日体育等主题活动,营造全市居民健身新氛围,强调在经济发展和服务民生过程中应更加重视群众体育的现实需求。

整体而言,赣州城区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良好外部条件基本形成,依托地域客家传统节日、群体赛事、庆典活动等重要节点所举办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动逐渐增多。

1.2、群众体育工作推进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近年来赣州市关于群众体育出台的各项政策文件的解析不难发现,虽然其群众体育事业在软硬件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如体育基础设施的拓展、完善,群体活动的规模和频次,各级体育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等都值得肯定,但其政策法规等文件精神仍局限于对国家、省级政策文件的粗线条传达的层面。因此其群众体育相关文件表述上仍比较宏观,而可以定量化、实质性操作层面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这也必然会造成计划与现实难以吻合的矛盾。进而导致服务型政府等新观念难以真正融入到基层各职能部门,就不可避免的存在“仅依靠上级红头文件实行群众体育的发展,缺乏自主性,没有创新的思维,不能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再一个方面基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缺乏制定群众体育发展配套条例、政策制度的意识,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结合我们的实地调研可知,目前赣州市城区大部分群众对各类体育活动的开展状况知之不多。工作性质、职业类属,是影响其体育参与的一项重要因素。赣州市健身群体中,其主体仍然呈现出以退休人员、学生及各体育协会人员为主的两头大中间小的梭形状态;各类活动所涉及的居民层面、职业类别及年龄阶段等方面仍存在覆盖范围欠广、忽视中间工薪阶层及外来务工等弱势群体的现象。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赣州市各类体育社团等社会组织机构管理、协调能力的不足和群众体育权利意识的薄弱。进一步走访发现,赣州市体育社团、各类体育单项协会的活动经费来源相对单一,稳定性不强,数额有限,是制约其推进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主要障碍。此外,不同体育社团的发展水平、人员构成、规模层次也是参差不齐,普遍存在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和规划活动的随意性较大等问题,因此难以真正推进地方特色群众体育项目的扶植与体育活动品牌效应的集聚。

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在群众体育中能够进行锻炼指导、技能传授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增进人们的身体健康、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从相关的体育统计中可知,目前赣州市群众人均社会体育指导员标准距离国家相关要求甚远,而且其级别整体较低,截止到2015年底,赣州市仅有13名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与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规划极不相符。

同时,就城区群众体育多元化、多层次体育需求的视角来看,供需不足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体育基础设施仍较滞后,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与国家、省的目标要求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虽然单从体育场地指标数据上来看是有很大改观的,但在实际利用率上,大部分城市居民并没有完全接受到对应的服务;总之,赣州市群众体育场地开放不足,人均体育设施缺乏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因此,赣州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各类体育社会社团、运动项目协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机制急需进一步完善。

2、制约赣州市群众体育开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综合前面的分析,总体上来看赣州市群众体育工作的执行仍处于起步阶段,和国家提出的体育强国梦和健康2030战略目标差距较大。所以探寻制约赣州市城区群众体育工作开展的主要影响因素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从影响城区群众健身锻炼活动的主客体视角出发,寻找问题的根本所在。

2.1、制约群众体育参与的主体因素分析

从赣州市主要城区群众体育开展情况的实地考察来看,近38%的被访谈对象缺乏主动锻炼的体育认知,即其体育锻炼意识淡化,可有可无的认识非常普遍。

近85%的群体没有意识到终身体育习惯的重要价值,其运动兴趣和群众体育参与意愿自然不强。此外缺乏专业健身指导、科学健身方法的引领,也会反过来阻碍其主动参与体育锻炼。

另一面,赣州市城区群众自身主观条件的先天不足也是制约其体育参与、体育锻炼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赣州市居民的整体经济水平仍处于一般的工薪阶层,在“高消费、低收入”的现实困境中,面临着“房贷、车贷、上有老下有小”等各种经济压力,外加赣南地区客家人保守、内敛的节俭思想的束缚,在这种经济基础极不稳定的态势下,作为精神层面的体育锻炼自然而然的备受忽视。

2.2、制约群众体育开展的客体因素分析

根据访谈,影响赣州市城区群众体育开展的客体因素主要为群众体育健身场地的匮乏、体育健身设备的陈旧落后、政府职能部门协调管理的不力和社会各界支持系统的滞后等方面。

(1)体育健身场地的匮乏。

体育场馆的大小及发展状况,从侧面能够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精神文明的程度,体育场地设施是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能够更好地带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通过对赣州市体育场地建设发展现状的调研,近年来各种公共体育场地的面积不断扩大,但相对于赣州市城镇化推进的速度和居民健身需求意愿的提升而言,各类公共体育场地仍处于匮乏的状态。从2013年年底的统计数据来看,人均场地面积只有1.02m2,在江西省 11个地区中倒数第2,与全国人均场地面积的1.4m2还有一定的差距。虽然对于城市居民而言,体育锻炼场所的要求相对不高,而各类场馆真正面向大众免费开放的仍相对较少,所以广场舞大妈们与儿童少年的轮滑、篮球等活动场所相互侵占的现象也比较常见。

(2)体育健身设备的陈旧落后。

根据我们的实地观察和相关提及数据的分析,目前赣州市城区几乎所有的小区、公园等开放性场所设置的体育器材都严重不足,而且大多处于更新维护较慢、进而导致体育设备相对陈旧落后,近万人的小区仅有10件的健身设施、甚至老城区的多数小区没有一点健身设施的现象十分明显。这远远达不到全民健身条例的相关文件要求。

(3)政府职能部门协调管理的不力。

虽然近年来,政府职能部门通过组织“全民健身节”、“群众体育赛事”等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城区群众体育事业的进程,但就群体活动的组织、协调管理等方面来看,仍存在覆盖范围狭窄(仅局限于某些社区、学校、机关事业单位)、宣传力度不够(缺乏常态化、日常化群众体育知识的宣讲)和对各类社会体育活动指导的推广不足的缺陷。而群众体育本身应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不能只关注表面健身节日活动的组织而忽视日常群众体育健身锻炼的宣传推广和体育价值观的引导。

(4)社会各界支持系统的滞后。

因为我国多元的公共体育服务供应模型还未成形,众多的公共体育事业等事务还是由各类公共体育组织 (主要是政府和事业单位)负责,这在体育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尤为突出。但在实际调研中,我们发现赣州市的各类体育社团组织发展水平相对不高,基础系统构建上比较落后,总数规模不大,自身发展欠规范。这些群众体育组织主要呈现出自发性、熟人小团体的松散型结构,因此其组织活动缺乏组织性和规范化。而这种现实问题必将导致群众体育活动经费的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依赖于体育行政部门的拨款和体育彩票公益金,而社会企事业等各界赞助的份额相对不足。

3、加快赣州市城区群众体育发展的策略分析

3.1、强化政府引导、市场介入的群众体育供给机制建设

面对当前群众体育发展资金短缺、场地建设、体育设备更新滞后等现实问题,赣州市政府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自身管理引导的本职工作,一方面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另一方面要建立市场竞争的有利环境,广开社会资金筹措渠道,确保群众体育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发达地区群众体育发展方式,大力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政府购买的份额。

3.2、提升体育社会组织的建设水平

群众体育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基层体育社会社团、单项协会等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与宣传推广,因此如何有效提升体育社会组织的建设水平和规模,打造新时代的群众体育组织管理模式,不但利于城市居民对各类体育服务站点的认可度,同时也利于调动当地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到各类体育锻炼活动中,充分了解群众体育事业的功能价值,进而不断提高其体育健康意识,养成终身体育习惯。

3.3、加大扶植本土特色体育项目——客家体育活动建设

作为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将传统体育融入群众体育,不仅能拓展群众体育的发展领域,使传统体育焕发出全新的光彩,也能彰显出传统文化的精髓。赣州市是客家先民的发祥地,具有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先天优势,因此在培育群众体育市场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常规的西方体育运动项目中,而应深入挖掘客家体育文化的在群众性健身、娱乐、休闲等方面的价值,利用各类客家传统节日、风俗庆典等时间节点组织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自然可以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其中。总之,结合本土特色体育项目对群众体育活动进行开拓和创新发展,是实现群众体育社会效益最大化和最优化的有利条件。

猜你喜欢
体育场地赣州市体育事业
持续做好“后半篇文章:!
——赣州市审计局这样让困难群众感受温暖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老骥伏枥 为霞满天
——庆祝江西省赣州市老年大学建校30周年
启航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江西赣州市老年大学校歌
简述体育强国战略下残疾人体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石狮市城市发展与体育场地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