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第二幼儿园 王秀云
晨间活动中,一本《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将孩子们深深地吸引,当我们还沉浸在笨笨的小猪和“老沉”的狼情景中,果果的一句“老师,我想表演故事”瞬时激起了教室的喧哗——“我也要”“我也想” “我要演狼”……在孩子们的提议下,故事表演《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拉开了序幕。
“故事里有谁?它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听了一次故事的孩子在我的问题下有点晕乎乎。“老师,再讲一遍”“嗯嗯,再讲一次”在孩子们的请求下,我又一次开始了故事的讲述。这次,我的语音语调更加夸张,速度也放慢了下来。我发现,这次,有的孩子在小声低语,似乎在与我一起同步讲述。
“第一次出来的角色是谁?它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故事讲完了,我再次把问题抛出去。
“是狼”
“它想做蛋糕”
“它的糖用完了”
部分孩子你一言我一语的讲述着自己对故事的理解。但也有的还是表现出茫然。
“有的孩子听懂了,没有听懂的孩子怎么办?”我再次提出疑问。
“让他妈妈给他讲”
“发微信,回去学”
“我们讲给他” ……
孩子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于是,家园互动阅读、幼幼互动阅读 “网络”利用起来,成为我们熟悉故事的有效手段。
“孩子们,我们的《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表演即将开始,那么,谁来演故事中的狼和小猪呢?”
“我,我演狼”
“我也要演狼”
“我想演小猪”
“可是,只有一只狼和三只小猪啊!我们这么多人怎么办?”看着跃跃欲试的孩子,我问道。
“石头、剪刀、布行不?”
“我们好几只狼行不?”……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着。“老师,我们可以把小朋友分组啊。好几只小猪,好几只狼。”聪明的慧慧提出的意见,被大家一致赞同,不受制于角色的数量,想参加的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参加。“想表演狼的举手”“谁来演猪老大、猪老二和猪老三?”角色很快得到了分配,但是,我发现还有部分孩子站在那里,神色有点沮丧。“你们想演什么啊?”“老师,我们不会”他们小声说出了他们的心里。看着他们失落的样子,我把目光投向了那群脸上洋溢着喜悦和兴奋的“参与者”,“孩子们,谁来帮他们?”
“让刘宇轩和我演小猪吧”快嘴的乐乐说。
“诺诺,你和我演猪老二吧!”小宝过去拉住诺诺说。
……不一会,就有几个孩子被拉走了。可是,还是有不情愿参与的坐在那里一声不吭。看着他们渴望表演却又有点胆怯的眼神,我忽然灵机一动“故事里,有三座房子,有没有小朋友愿意当房子呢?”随着我的话音落下,我看到笑笑、雅茹等几个孩子一下子望着我。“你们可以做我们的房子吗?”他们点了点头,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角色分配结束了,每个孩子都有了自己想要的结果。他们的选择不拘泥于故事的本身,狼可以有很多,每只小猪也可以有很多,房子也被融入了角色中。而这一切又都是出自孩子真正的内心所需,出自他们自主形成的一个小小的表演团体。
排练开始了,孩子们按照自己的角色分配开始了表演。可是,演了不到一会,甜甜突然叫起来“老师,多多一直在笑。狼是凶恶的,不能笑。”
“你们觉得甜甜说的对吗?”
有的孩子说对,狼应该是凶狠的;有的孩子说,狼也可以笑啊!狼吃了小猪就要笑。
“那故事中的狼是什么表情呢?”
“狼想吃小猪是凶狠的,吃了猪就是高兴地笑起来的。”
“我们应该怎么表现凶狠的狼”孩子们一下做起了不一样的表情和动作。“请你们互相看看,那只‘狼’最凶啊?”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君河,君河最像大灰狼。”话音未落,果果就跑到我面前“老师,我和君河一样了。”于是,君河成了孩子们模仿的目标。没多大功夫,一群“凶恶”的狼出现在活动室。
“狼吃掉了小猪以后,是什么表情”
“哈哈大笑”
“捂着肚子笑”
“很得意”……
一个个形象描述的词汇从孩子们嘴里说出来。有的还边说边做,那样子实在逗人。“你们说的很好,狼吃了小猪可能就和你们现在想的一样,所以,你一会就按照说的表演,好吗?”“好的”孩子们听了我的话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
故事中的角色表现就在我和孩子们的商讨中逐渐明了,孩子们讲述着自己的认知,模仿着同伴的形象。原本,让我很担心的问题,在孩子们的“巧妙引导下”逐一攻破。最后,在我面前出现的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灵动的角色形象。就是那几个表演草房和木屋的孩子,也在“狼”的攻击下,舞着双臂,摇晃几下,最后四分五散的躺在地下一动不动。
历时近一个月,《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第一次完整表演活动结束了。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从孩子的意愿出发,尊从孩子的想法,把自己从“导演”的角色中抽离,而是以一个“提问者”的身份引发幼儿思考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幼儿对角色的表现,让幼儿的自主性、表现性得到了提高。活动中,我做到了基本上的放手,让孩子们运用已有经验,在一个连续的、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多种能力得到发展。比如,孩子们用不同的词汇描述狼的表现与他们平时的阅读息息相关;在熟悉故事中,能够结合平时的活动将家长资源有效利用;运用不同的方式决定故事的角色分配……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诱发,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中,实现了“玩中学”“做中学”,作为老师的我,也完全没有了“拖累感”,而是和孩子们一起体验、享受“玩”的乐趣。
《指南》中提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能力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幼儿的学习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故事表演正是让孩子在交流中,实现幼儿语言学习发展和全面发展的价值。我希望《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能在第一次表演的基础上,逐渐升级,让孩子们在更广阔的语言天地里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