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一江 王瑶 王洋洋(沈阳体育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02)
时间是伟大的作者,无数个中华儿女见证了祖国沧海桑田般的巨变。21世纪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持续上升,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休闲时代悄然而至。人民大众已经摆脱了“吃饱”的难题,取而代之的是如何“吃好”“玩好“。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人们生活富足,人民大众对身体健康的需求也空前高涨,劳作时间和休闲时间的比例也在发生着变化。只有身体机能得到加强,社会适应度才会随之提高。体育作为教育的附属部分,作为人类所独有的社会文化现象,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体育的重视程度也随着加强。学校体育作为体育教学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尤其影响着体育的发展水平。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环节,是否存在着影响学校体育发展的一些不良因素呢?体育教学的目标设置又是否合理呢?本文尝试用体育教学目标中所存在的人类价值观问题,来解释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以及现行体育教学的现状之间存在的矛盾,旨在为体育教学活动的发展提供一些有效建议,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体育教学目标是实施体育教学活动所预期达到的结果,需要学生和教师双方参与进来协作完成。包含五个方面,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其行为主体是学生;必须将教学任务细化为可操作可测量的目标体育教学目标,如原地运球50次,30米冲刺等;要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作为体验性目标来陈述,如学会师生之间互相合作,体验运动快乐等。体育教学目标为体育教师顺利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提供直接依据,也可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终结时体育教学质量检验的标准。
体育教学目标由学校体育教研组及体育教师来制定,依据总的体育课程目标,结合自身学校、学生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来制定内容,通过“学年教学计划”,“学时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等形式的文件来指导和规划整个教学过程。在制定时应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
(1)学校体育的目标。学校体育将增进学生健康,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形成运动的兴趣和锻炼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作为目标,学校体育的目标及功能制约着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施;
(2)学生自身的发展水平。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不断发展的主体,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将学生的身体需要,心理需要,学习需要和兴趣爱好等考虑进去,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这样的体育教学目标才是以学生为本的好的教学目标;
(3)学校设施条件。整个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立足于学校本身的发展状况,如教学过程当中的场地、设施、器材等现实条件,实事求是,制定出符合自身条件的适合本校的体育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其制定更是影响着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所以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是举足轻重的。我国现行学校里的体育教师大多数仍然以美国当代教育学家以及心理学家卢布姆的认知、情意和技能的目标分类来构建体育教学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生学习成绩的状况,“掌握学习”理论也反映了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对待,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却未从体育的视角下看待问题,未能立足于体育教学,体育教学强调传授的是体育,体能或身体素质也该成为发展和提高的目标,而体能或素质尚且不能融入以上三种已经有明确定位的学习目标之中,所以忽略了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就不尽人意。
还有一部分教师设置体育教学目标只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这样设置未免太过于片面,违背了全面发展的理念。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丧失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因为学习内容单一,体验不到运动快乐而失去对体育运动参与的兴趣。
体育教学目标设置的好与坏直接关系着体育教学活动的效率与效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一些教师所制定出来的体育教学目标则有点随意和偏向于形式:教学目标存在相似的地方,换汤不换药,把体育项目去掉后目标就趋于一致了;有些体育教学目标里充斥着大道理,把“终身体育”、“人人体育”枉然写到目标里,但是缺乏具体的实施方法。
价值观是指人类对于事物有用性的认识和看法,对人类行为产生决定性影响。价值观指导人类进行社会生活实践,社会生活也给价值观以生存发展的条件和强烈影响。人类既有生物属性又有社会属性,因此就产生了两种价值观:即生物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在人类社会行为准则发展中,价值观体系是一系列行为准则的综合体,其中包含着基于遗传的生物价值观和基于后天教育的文化价值观。
在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中,认为在漫长的人类生物进化历程中,自然选择使人类形成了诸如趋利避害、追求幸福快乐等原始的生物本能,人类进化的本身就是生物对于快乐自然选择的结果,进化中对快乐的自然选择使人类逐渐形成了具有生物属性的价值观。我们称这种人类本能地追求幸福快乐的行为为人类的生物价值观。它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基础。人类在追求幸福快乐的基础上,产生其他生物所不具备的高级精神需求,随着这种需求的不断进化,人类建立了更为高级的社会文化价值观。社会文化价值观是人类高级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的结合体,出是人类对自己生产的物质、制度和行为方式的有用性的认识和看法。
拿到体育教学目标中来说,运动过程中所追求的快乐是人类本能的生物价值观,运动快乐是体育运动过程中所追求的自然本能的东西,运动项目中逐渐形成的规范化的知识体系则属于社会文化价值观。也比如在篮球教学活动中,对于篮球运动不太熟悉且篮球技能掌握稍显生疏的学生,在教师正确、标准的技能传授过程中,会显得略微棘手,在面对标准的篮球技能动作时,这与他以前所了解和掌握的篮球技能动作都是矛盾的,当认识到教师所传授的技能动作正确,利于掌握和学习篮球运动,从中获得运动愉悦感,就会放弃之前所掌握的不太规范的篮球技能动作。自身本来所掌握的技能动作当属生物价值观,教师所传授的规范化的技术动作和行为理念则属于社会文化价值观。
生物价值观较社会价值观相对稳定,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是社会价值观的基础。在体育活动中,人类的生物价值观与社会文化价值观在近时间内会互相矛盾,发生冲突,但是人们通过后天的努力,长远来看,生物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又总是会趋于一致。比如学习打篮球的人,他们的生物本能价值观是从篮球运动中获得运动快乐,获得运动愉悦感,但是不去学习打篮球,不去掌握规范化的篮球运动技能、理念和技术方法就难以从中获得愉悦感或者获得的很少,所以必须通过后天的努力来满足这一条件。这说明人们的本能价值观在近时间内,或者最初,是互相矛盾的,不会打篮球就没办法从篮球中获得运动愉悦,但是长远来看,两种价值观又总是会趋于一致的,经过后天的努力,学习规范化的篮球运动技能、理念和技术方法,学会了打篮球,运动快乐自然获得。其中人类本能地从运动中获得愉悦感的价值观为生物价值观,而这些规范化的行为理念和技术方法则为社会文化价值观。运动快乐是人类在运动中本能的追求,运动文化知识则是需要学习的社会价值追求。
对于任何一种学习,都必须以人类的本能,人类的生物价值观为基础,即寻求快乐,趋利避害。我们可以将这种人类本能的追求快乐,寻求幸福的行为运用到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中去,这样既满足人类本能的追求,顺应人类发展,又能使学生体验到真正的运动快乐,建立起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促进体育教学活动的健康友好发展。体育教学活动应以人类的生物价值观为基础,无论是在目标设置还是开展过程中,都应以学生为本,学校体育本就是以增强学生体质,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和形成良好品格为目标,所以学生应是体育教学目标制定和体育教学运动开展的核心要素。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应以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使学生体验到运动快乐为出发点。
[1]李杰凯.运动项目广义进化规律与体育教学原理[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34.
[2]蒋新国,李竹青.论我国体育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4(6).
[3]邵伟德,刘忠武,李启迪.体育教学目标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9).
[4]杨春卉,张东.体育教学功能多元化视阈下的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J].体育前沿,2016,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