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的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8-03-04 07:09郝倩胡彬
微型电脑应用 2018年2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实训互联网+

郝倩, 胡彬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南阳 473009)

0 引言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以适应中国数字媒体技术发展和数字内容产业需求为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在具备创意设计能力的基础上,掌握数字媒体核心技术应用的复合型人才。现阶段,我国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内容设置、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模式等内容还待完善与创新,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与企业的需求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信息时代,积极探索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的构建,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1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现状

国外大多数国家都开设了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它们注重利用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如美国和德国分别强调“产学研”合作教育和教师的工程实践背景,重视企业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国内开设本专业的高校也相继增多,都将培养兼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创新人才。目前,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伴随数媒产业的飞速发展得以推动,该专业教学现状主要体现如下:

(1)教学计划与本科相似,高职特色难以体现。高职院校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起步短,专业特色与专业技术、艺术设计相结合,缺乏教学计划制定的经验,实现了本科院校的基本模仿,培养目标没有很好针对高职“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色,使学生毕业后无法满足单位需求。

(2)重视实验室建设,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有待加强。实验室建设为锻炼学生的实验学习提供了硬件条件,但配合课程理论教学的实验教学课时,由于受总课时的限制,在实施中多为验证理论性的小题目,创新性不明显,致使实验室设备不能完全得以充分发挥。

(3)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如今高校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纷纷开展,相继催生了大批接收学生实习实训的培训机构,它们并非正规的相关行业企业,而且据参加此类实习实训的学生反映类似于校外课堂,仍以授权课为主,实践为辅,动手操作机会太少。

2 提高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建设遵循的原则

(1)遵循高职发展规律,以职业性为重心,提高学生实践水平,加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原则。在专业和课程建设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技术为中心,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将企业真实项目引进课堂,模拟企业工作环境,真正实现校企的无缝融合。

(2)根据当下专业人才需求,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目标,将学校专业发展与社会产业发展保持一致。专业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将岗位需求和培养的目标互相融合,围绕发展方向,结合现阶段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及技能的要求,按照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具备创新型、应用型、实用型的高素质人才。

(3)以科学可行的课程教学体系为原则。结合本专业对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发展方向与定位要明确,对国内外知名院校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式加以借鉴、分析、归纳和总结,进而科学的构建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3 紧贴产业发展需求,创新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

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在课程构建上,将专业结构调整与社会产业发展对接,将学生考级考证知识内容纳入教学,融入项目化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法,以形成特色的课程体系。

(1)围绕产教融合,确定核心岗位

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围绕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对接“互联网+”和新兴信息技术服务业[1]。深入调研著名企业,获取企业对人才或技术等方面的需求。形成岗位需求表,确定核心岗位,如平面设计师、数码设计师、web前端设计师、摄影摄像师、影视剪辑合成师、动画设计工程师等。

(2)根据工作岗位,完善“模块化、组合型、递进式”课程体系以工作岗位为中心,牵手行业企业专家,分析岗位所对应的能力,完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按照岗位分为平面广告与设计、数字媒体技术设计与应用、动画设计与制作、影视特技与后期合成模块,从基础课程出发,各个模块内部依次递进。结合国内信息产业现状,将行业标准、国际认证融入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3)紧贴产业发展需要,适当修正课程体系

通过市场产业结构的发展需要,对课程结构、内容加以适度修正,保证专业课程体系符合产业的发展需要。以数媒产业的技术来改变、调整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跟随行业技术的进步快速更新,将学校课程内容紧跟社会行业发展的步伐[2]。以我校为例,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开设的课程体系及内容如下:平面广告与设计模块开设的主要有“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构成艺术”、“UI界面设计”和“平面广告设计”等课程;数字媒体技术设计与应用模块开设的主要有“网站界面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和“web表示层开发技术”等课程;动画设计与制作模块开设的主要有“三维建模基础”和“三维动画制作”等课程;影视特技与后期合成模块开设的主要有“数码影像后期处理”、“影视编导”、“影视编辑与合成”、“视频处理与特效”和“电视栏目包装”等课程。同时,结合专业自身特点,完善理论与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形成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与管理体系。

(4)适应泛在学习,推进教学改革

适应泛在学习[3],通过移动学习、数字学习等新型的学习方式,结合无所不在的学习理念,将知识内容以微信二维码扫描等形式贯穿到学习中,推行“真实案例进课堂”、“工程化思想进课堂,工作过程分解练技能”、“技能大赛引领教学”3种教学改革,贴近产业实际,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在教学模式改革中,可以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企业真实项目,将教、学、做融合一体,注重学校学习与实践工作的一致性,将工作与学习紧密结合,以探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

4 创新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深化“校企五对接、能力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互联网+”背景下,围绕产业结构升级需要,依据数字媒体应用技术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依托校、企两个平台,实现岗位需求与培养目标对接;实践过程中,强调工作化思想贯穿教学过程,实现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按照职业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实现职业标准和课程内容对接;深化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相互支撑、共享和协作,实现生产现场与实训基地对接;依托协同创新平台,学校教师“走出去”,企业技术骨干“请进来”,实现企业技术团队与专业教学团队对接。同时,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实现“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拓展能力—职业综合能力”的能力递进培养,全程以“学生—准员工—员工”的身份,强化学生的员工角色意识,提高职业素养。

(2)探索“分层次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高职学生质量参差不齐,进一步健全多样化、层次化的课程改革体系,改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培养模式,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将文化课和专业课基本相当的学生划分在一个班级,以减少同一班级的教学对象的差异,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氛围,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5 加大投入力度,建设实训基地

落实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设完善校内一体化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形成开放的科学技术服务平台,整合现有的实习实训资源,深化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相互支撑、共享和协作,满足专业各目标岗位需求。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针对专业面向的岗位群,与企业共同投入,新建校内实训室,实现学校教学过程和企业生产过程的对接;完善实训室的管理与服务规范,提升实验管理和服务能力。同时,集中优势人力和技术,加大经费投入,探索建设专业教师为主导的“工作室”等“校中厂”。

(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深化与现有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形成具备规模性和稳定性的校外实训基地,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校外实训岗位。加强校企合作,使企业真正参与到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参与实践教学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评价及管理等工作,构建合理的校外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向社会培养并输送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同时,在原有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加强与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相关企业的合作,创新校外实践教学改革,为学生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3)优化教学设计,加强实践考核

在实践教学训练项目的设计中,引入合作企业真实案例和典型作业过程,将行业标准、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融入到实训中,实现校企的无缝融合。监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整个过程,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参照企业生产工业流程、工业标准,共同修订实践课程考核标准,根据学生参与实践各个环节态度、结果、是否贴近行业标准,是否具有创新探索精神等方面评价学生。

6 构建实验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实操能力

(1)创新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以课程专业教师主导,以摄影摄像工作室、广告设计与制作工作室、影视编辑与合成工作室为依托,把承接的技术项目及辅助教学作为实践教学主要任务,融“产、学、研”于一体。学生双向选择进入工作室,运用学徒制、理论课与实践教学交替渗透,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互相结合。在教学工作中,利用作业展示系统展示学生的数字化作品,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之间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法实施教学。

(2)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结合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采用项目驱动、边讲边练等贯穿课堂,以企业真实项目为基础,教师和学生通过完成项目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做融为一体,边教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3)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学校与合作企业相结合,实验内容中注入综合类设计项目,使学生学有所获。同时,学生不仅对市场动态和前沿信息有了掌握,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牢牢掌握数字媒体的应用技术,为将来踏入社会从事该领域的工作提供扎实的基础[4]。

(4)技能大赛为引领的教学模式

通过指导学生参加院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的大学生数字媒体应用技术设计大赛,将技能大赛的比赛规则及内容融入实践过程,学生合理分工,扮演技术人员的角色,从而对学生潜在能力和创新思维进行激发,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6 总结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作为高校新兴的专业,重视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培养兼专业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围绕产教融合,紧跟产业发展需要,适应泛在学习,推进教学改革为途径,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创新课程体系与内容,构建实践教学模式,对促进高职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就业竞争力,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1] 李和香.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的研究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40):66-67.

[2] 丁艳会.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操作技能渐进式”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构建——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J].《福建电脑》,2016,32(8):170-171.

[3] 杨保海.基于泛在学习的自主式微博教学情境设计方法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33(2):24-26.

[4] 唐戟.基于产业需求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16,12(21):140-141.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实训互联网+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