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运动兴趣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培养

2018-03-04 06:44:42王伟山东省泰安师范学校附属学校山东泰安271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学内容技能

□ 王伟(山东省泰安师范学校附属学校 山东 泰安 271000)

体育教育以培养学生参与运动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养成参与运动的习惯为主要任务。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育忽视了小学生对于体育运动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最好的方式是对于运动兴趣的培养。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需要考虑该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行为特征,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提点,选择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运动兴趣。

1、小学阶段学生运动兴趣的特点

1.1、缺乏运动情感体验

该阶段学生在生理上缺乏体育运动情感体验,又遇小学生对于运动的认知以及对于自身的控制力方面较差,自身无法独立完成运动奖赏机制。体育锻炼所带来的诸如身体素质提高、学习压力缓解、自我认识提升等运动健康作用不能完整体现。小学生对于运动的功能理解多流于表面,即运动的娱乐功能,这是相对直接的表现形式,学生在个人身体成长的概念方面没有完成的认知,小学阶段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小,学生以自身参与的运动中发现知识的能力相对薄弱。

1.2、行为特征的多变性

小学阶段学生掌握的运动技能较少,对于运动技术和技能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有限,同时得益于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共同特点,学生对新异事物关注程度高,但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小学生的兴趣调动快,但是持续时间短,甚至对于小学生兴趣的影响只能持续一节体育课的时间。

1.3、对运动的接受能力具有选择性

小学生阶段的体育课程教学对于学生的行为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对于自身喜欢的事物的接受度较高,同时对于自身不喜欢你的事物的教授能力差。在对于学生所说的:“让我跑步我就不喜欢体育课,让我打球我就喜欢体育课”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学生难以接受某一事物,但是能够接受其他事物,如何利用学生的接受能力的特点,利用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运动的兴趣,就成为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

2、小学体育教学面临的困境

2.1、体育教学模式单一

现阶段的体育教师在进行一堂小学体育课的教学时,依然延续传统体育教学的模式,即热身运动、准备活动、教学内容、学生练习、整理活动等步骤,这一教学模式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注意力和兴趣培养方面是存在弊端的。由于小学生自身注意力的持续时间较短,准备活动和热身运动的时间已经消耗了学生大量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在后面的教学环节,学生不能够将自身的注意力集中于教师和教学内容上,造成教学效果的下滑,学生掌握的教学内容是不完整的。这就限制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进一步了解和好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学生对一件事物不好奇,会造成教学内容无法进一步开展。同时,教学中的准备活动和热身运动每节课都是相同的,造成学生的厌烦心理,学生开始抗拒课前准备时间的内容,其结果就是影响了真正的教学内容的教学。

2.2、体育教师自身运动技能存在片面性

体育课程改革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具有多变性,这是对教师教学技能的一项考验。由于教师在教学专业的选择上,与自身的专项发展是分不开的,因此,部分小学体育教师通常是精通于本专业的运动技能,对于其他运动项目的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相对较少。小学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需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一部分教师由于自身教学技能的局限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多依赖于自身的能力,当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下降时,教学效果的下滑就成为必然现象。

2.3、体育教学内容照本宣科

体育教学是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技能特点和运动设施情况,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但是有一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完全按照教科书上的内容进行教学,完全的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方式和内容甚至会脱离教学的实际情况,造成学生对于体育课的态度发生概念,甚至厌烦体育课。以教学书的内容设置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缺乏创新性和新颖性,教学失去趣味性,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缺失,最终影响学生运动兴趣的养成。

2.4、忽视学生的课堂体验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教学内容的接受者,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受用人群,在教学中如果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体验,这样的课程就是失败的,是不合格的。将学生的课堂体验置之脑后,完全按照自身的课堂教学设计,在教学中不能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及时变通,最终的结果就是教学目标与教学的实际效果相悖而行。

3、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策略

3.1、关注学生的运动反馈

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行为是体育教师应该较为关注的事情,小学生由于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在自身的行为中能够表现出其对于一个事物的喜好程度,结合每一名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找到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点,利用这一兴趣点,改进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运动反馈,将教学活动的开展与运动兴趣形成的规律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开展不同的运动项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运动追求,维持学生对于运动的好奇心,让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与体育教师形成和谐的关系。教师开始关注学生在体育课中的行为变化,以此作为学生的运动反馈信息,对信息的收集整理,便于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最终让学生对运动产生兴趣。

3.2、提升学生的运动参与程度

学生是体育课程教学的最主要的参与者,考虑到学生的体验、感受,将教学活动作为一次游戏,学生的参与程度的提升是运动兴趣养成的重要前提。学生在体育课程的运动行为体现在运动参与的过程中,对学生运动行为的分析,对于教师掌握学生的运动兴趣成长规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教师在体育课程教学开始之前的准备阶段,以自身的运动技能特点,分析学生对于运动的关注点,以某项运动为切入点,通过不断调整运动的内容、方式和时间等因素,将学生的运动参与提升到一定的水平,这样能够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学生的兴趣处于一定的高度,这就容易让学生养成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

3.3、教学内容要容易产生即时的愉悦感

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在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产生的效果决定了学生对于教学的接受程度。在教学的开始阶段,以学生的思维方式为前提,设置热身活动和准备活动的内容,需要考虑学生在参与中所能产生的即时愉悦感,在课程教学的初期,学生能够产生的愉悦感是其进一步参与运动的推进剂,不断的运动参与能够帮助学生保持长时间的运动状态,这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运动、了解运动、关注运动和习惯于运动。愉悦感产生的时间决定小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投入程度,从热身活动阶段设计与学生娱乐相结合的运动内容,在娱乐中发现运动的乐趣,告别枯燥的准备活动,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学内容,会产生想要学习运动技能的想法,这就是运动情趣养成的重要阶段之一。

3.4、发挥体育游戏的作用

游戏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方式,相较于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对小学生进行运动兴趣的培养需要借助体育游戏的手段。体育游戏的突出特点是娱乐性和健身性,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教学的要求,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将教学内容融入到体育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达到传授运动技能,培养运动兴趣,锻炼身体的目的。在选择体育游戏的内容之前,教师应该全方面的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生的身体状况。对于游戏的组织与开展,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合理的运动负荷,游戏的内容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有效的避免损伤事件发生。

3.5、提高体育教师的能力,加强教材研究

加强小学体育教师的体育专业技术技能,以教材为中心,结合小学生运动兴趣的特点,找到适合小学生养成运动兴趣的教材内容。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身心为基础,以训练为主线,以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建立,是提高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方式。因此,体育教师队伍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体育教育工作的质量、水平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想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体育教师,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本专业学科的最新理论知识,了解体育教学改革的动态,提高从事教学的能力。根据体育教学特点,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的角度来看,具有浓厚的兴趣教材内容,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由于学生兴趣广泛,丰富多彩体育运动项目,吸引学生参加身体锻炼。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教学内容技能
高级技能
秣马厉兵强技能
中国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 03:06:33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拼技能,享丰收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画唇技能轻松
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 13:03:51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46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师友(2011年2期)2011-03-20 15: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