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楠 杨三军(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理学院体育系 北京 100083)
1.1、研究背景
本文立足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乒乓球公体课的教学大纲,研究分析对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的影响,旨在完善高校乒乓球公选课,并帮助大学生科学选课。
1.2、研究意义
目前,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通过处于起始阶段,多为核心素养的概念、内容体系的研究,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较少。本文研究分析高校乒乓球公体课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的影响,丰富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内容体系,有利于完善高校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理论体系。
2.1、文献综述
2.1.1、我国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在中国知网上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得出国内对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始于2013年,在2013-2018年研究成上升趋势,5年时间里共有118篇与之相关的文章。将118篇文章简单地分为两类:第一类,研读分析国家发表的相关文件政策,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解读;第二类,研究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体落实到教学中的措施。
2013年第一篇文章,题目是“浅谈怎样利用课堂促进小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文章关注到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并认为培养学生锻炼习惯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2014年4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一文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打开了国内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与培养的大门。对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研究,国内最新最权威的是“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体系建构”,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于素梅写成。其中的重心是“三维度六要素”,具体指: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应由体育精神、运动实践、健康促进3个维度组成,并具体划分为 6个要素,体育精神包含体育情感和体育品格;运动实践包含运动能力和运动习惯;健康促进包含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
关于如何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知网上共搜索出了97篇相关文章,大部分的文章都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放到具体的学段以及具体的课堂来进行研究。
2.1.2、乒乓球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影响的研究现状
在中国知网上以“乒乓球、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检索出两篇相关文章:“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下的乒乓球课程的设计思路”和“高中专项化乒乓球项目核心素养模型构建——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第一篇文章根据高中学段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和新课程目标,与乒乓球相结合,制定出适合高中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乒乓球课程。第二篇文章“高中专项化乒乓球项目核心素养模型构建——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通过扎根理论这样一种定性研究的方式, 从现阶段界定的“核心素养”概念的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访谈20名高中生,获得原始资料后归纳出乒乓球核心素养概念性范畴。
两篇文章关注点均在高中生,目前没有文章研究高校大学生乒乓球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影响与开展。
2.2、相关概念界定
2.2.1、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一词源于国外,英文词是“Key ompetencies”,直译为“关键的、必不可少的能力”。简言之,“核心素养”研究的是“关键素养”。而不是“全面素养”。
国内学者将这一概念进行内化,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基本内涵和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个主要表现。
总体来看,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帮助个人终生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体现在学习、生活、发展的各个方面。
2.2.2、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我国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它是学生在各学科课程学习所形成的基本素养,包括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是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各学科来具体实施。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在体育学科的体现与培养。体育学科的核心能力包括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这几个方面的一个揉搓整合,使学生通过体育课发展出来的核心素养能够影响学生发展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影响学生的终身价值追求。
3.1、研究对象
3.1.1、近五年国内外有关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乒乓球对体育核心素养培养影响的文献。
3.1.2、访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乒乓球老师,了解课程教学大纲、开展情况等。
3.2、研究方法
3.2.1、文献资料法
利用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查阅文献,检索国内外与“核心素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乒乓球”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对近年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且通过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图书馆查阅文献、著作及论文等相关资料。
3.2.2、访谈法
根据论文研究的需要,通过走访、电话、网络等形式,对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乒乓球教师进行访谈,访谈内容主要为学校乒乓球公体课的教学大纲、开展情况,乒乓球项目对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影响等问题。
3.2.3、数理统计法
根据本文对高校乒乓球公体课对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影响研究的内容,对访谈的问题进行整理,通过整理软件,对访谈中获得的数据进行录入、统计、整理。并根据数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制作直观的图表,为论文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4.1、教学大纲
本校的教学目标着力于乒乓球知识、技能,培养学生运动热情和运动品质。课程安排32个课时,教学内容包括掌握握拍方法、站位、准备姿势、基本步伐,掌握发球和接发球,掌握正反手推挡和攻球技术以及正反手搓球技术。考试项目包括反手推挡一分钟累计拍数和滑步移动摸台两项。
4.2、课程开展情况
4.2.1、教师情况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现有2名专业乒乓球教师,分别在本校区和沙河校区。两名教师均毕业于一本院校,且都有体育教育训练学的教育背景。两位教师自幼学习乒乓球,技能之外有大量的教学训练经验。但基于本校本科生人数,显然两名教师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对于这项运动的热爱,自然也就无法开展好乒乓球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4.2.2、学生情况
学生对于乒乓球项目的热爱还是相当大,选课人数均在每个课程的上限,且学习热情较高。
4.3.3、场地器材情况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分为学院路校区和沙河校区。学院路校区场地面积大约200m2(6m×32m),10副球台,球拍学生每人一块,练习球无数。沙河校区球台、球拍、球没有区别,但场地比学院路校区大很多。学院路校区由于场地大小的限制,无法满足一个班的所有学生同时进行练习,且不能进行剧烈的大动作练习,比如远台击球、发高抛球和高球的击打,台间距限制学生进行摸台训练。相比之下沙河校区的场地器材条件相对较好。
4.3.4、课程安排情况
基于教师力量的短缺,每周每个校区安排三节乒乓球公体课,仅有180左右的学生接受每周一次的乒乓球公体课,并且部分意愿选择乒乓球的学生无法在选课系统中选中乒乓球,导致学生被动选择其他项目进行学习时,就缺乏热情。
5.1、体育精神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素质锻炼和体质测试来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通过小组练习、小组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定期开展班内循环赛,培养学生的守规、拼搏、竞技精神。乒乓球是球类运动中速度最快的项目,长期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同时为成功回击高速度的球,可以培养学生面临压力时的心理调节能力、身体控制能力和思维运转能力。
5.2、运动实践方面
循序渐进的教授乒乓球理论知识和各技能,可以使学生在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之后简单掌握乒乓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帮助发展身体健康。同时掌握技能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运动理解能力。
5.3、健康促进方面
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大学生面临着学业与就业的双重压力,通过乒乓球的学习,不仅掌握了一门运动机能,锻炼了自己的身心,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培养一个终身受益的运动健康习惯。
6.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课程开展情况不是特别理想。首先师资力量不足,课程安排不足,满足不了学生的选课意愿;其次场地条件不配备,导致学生技能不能很好发展;最后理论知识教学不足,特别是竞赛规则,由于学院路校区场地条件的限制,不能多开展队内各形式比赛,使学生很好地了解基本的比赛规则。
6.2、就目前学校乒乓球公体课开展情况来看,虽然对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影响参差不齐,但仍是积极影响占优势。
7.1、希望通过聘请外聘老师或者接收乒乓球专业的实习学生等途径,补齐乒乓球公体课教师,能够满足学生的选课意愿。其次,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醒教师要在备课、上课和课后作业中注重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7.2、场地的限制应在学校的能力范围内尽量减小。
7.3、课程大纲应再完善,在技能练习中揉入理论知识、竞赛规则、健康知识的教授,使学生对乒乓球项目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从而在离开课堂之后仍能自行发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1]吴晶晶.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下的乒乓球课程的设计思路[J].好家长,2017(71):129.
[2]周永.高中专项化乒乓球项目核心素养模型构建——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7(78):114-116.
[3]于素梅.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体系建构[J].体育学刊,2017,24(04):5-9.
[4]蒋凯.借助体育教学,培养核心素养[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6(07):64.
[5]余勇刚.浅谈怎样利用课堂促进小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J].时代教育,2013(24):219.
[6]朱琳,党林秀,董翠香.美英澳新韩加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特征分析及启示——基于六国现行体育课程标准文本的分析[J].体育教学,2018,38(03):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