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
摘 要: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融资模式可以作为地方政府或景区管理机构开发旅游项目的一种主要融资模式,为化解当前旅游项目融资难的问题提供了现实途径。因此,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探讨在旅游项目领域应用PPP融资模式的适用性,都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PPP模式;融资模式;旅游项目
目前,我国景区管理体制普遍采取的是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制度,旅游资源开发融资主要为政府主导,以政府拨款以及银行间接融资为主要形式,缺乏合适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其福射带动面不断拓宽,综合影响力也不断扩大,加之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许多地区都把旅游业纳入战略性支柱产业。在此背景下,单靠国家财政投入已远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需求。因此,如何拓展和创新旅游项目的融资渠道,解决旅游项目开发过程中的资金问题,成为困扰旅游区当地政府的现实难题。
一、旅游项目PPP模式运作流程
国内旅游项目PPP模式基本运作流程一般为前期准备、招标确定合作单位、成立项目公司、建设和运营、转移终止等。
1、前期准备阶段
政府部门根据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确定旅游项目的实施计划,从中筛选适合于采用PPP融资模式的旅游项目。对于采用PPP模式的旅游项目,有意向参与项目建设的社会资本在项目的论证阶段就会参与进来,与政府部分一起商讨,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确定最佳方案。
2、招标确定合作单位
政府部门确定PPP模式旅游项目后,开始着手制定招标文件、并通过招标平台对外进行发布,有意向的社会资本在获得招标信息后,会第一时间对项目进行研究,分析其投入成本、潜在风险、客流以及收益情况等。确定参加投标后,社会资本准备投标文件,在规定时间内向政府部门提交。政府部门在收集完成投标文件后,对投标书进行初步评估,在计划时间内公开开标,选定最佳社会资本。
3、成立项目公司
在确定合作伙伴后,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开始进行项目谈判,签订协议,并且在规定时间内投入资本金,共同注册成立项目公司。
4、建设和运营
项目公司成立后,开始全面负责PPP模式旅游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确定合作单位,与它们签订协议,要求合作单位按照开发时序完成项目的建设工作。项目建成后,项目公司对项目进行验收,开始组织运营,向社会公众开放。
5、转移终止
在协议到期后,社会资本会在规定时间内无偿或有偿将旅游项目移交给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开始全面接管项目。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对项目公司进行清算解散。项目的后续运营由政府部门自行运营,或重新招标选取其它社会资本运营。
二、旅游项目PPP模式应用中注意问题
1、项目选择
由于旅游项目中有非经营性项目、准经营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对社会资本有着强大吸引力的是那些具有较好收益的经营性旅游项目,但是这些项目如果把握不好,采用PPP模式后,就有可能给社会资本带来丰厚回报。利用公共资源实现的“暴利”显然违背了政府借助社会资本进行项目实施运作的初衷。而那些对社会资本缺乏吸引力的收益低的项目,采用PPP模式后则因政府支付缺口性补助而给政府带来一定的财政压力。
2、项目发起
政府部门或社会资本都可以是旅游类PPP项目的发起方,由于旅游项目建设往往周期长、涉及相关政府部口多、环节复杂,由政府作为发起人能够充分统筹协调各方力量,适时召集相关部口分析研究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更有利于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3、项目移交
旅游项目PPP模式移交要关注项目残值的评估和移交后项目的运营管理。为了防止开发商在特许经营期后期进行掠夺性开发,要在合同上明确界定项目设施移交时的状态,如果移交后的项目想继续委托原公司进行运营管理,需要在项目执行阶段对合同进行更改,从而实现旅游项目经营的平稳有序过渡。
三、旅游项目PPP模式的几点建议
1、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部门加大相关优惠政策的支持力度,有利于旅游PPP项目的顺利实施。落实优惠政策,不折不扣兑现国家和省关于PPP模式下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领域投资的相关税费化惠政策,结合本省实际,研究出台支持旅游PPP项目的配套政策并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通过PPP方式融资建设和运营的旅游景区在定价时,要本着“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资源、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开展旅游产品和服务定价,同时要充分运用价格决策听证制度,广泛征求意见,确保价格制定和调整机制的合理性和透明度,既保障业主的合理投资回报,又避免价格虚高损害公众利益的现象发生。
2、加强监督机制
当前,在财政部指导下,我国成立了政府与社会合作资本中也,同时要求各级地方政府设立相关或指定机构。结合我国当前的发展情况,PPP监管机构的设立应考虑:第一,设立专业监管与社会监管结合的管理体系;具体来说,对基础没施的各个方面(如水、医疗等)建立专门的机构进行垂直式监管,同时设立相关领域的社会性独立沮织,在政府及社会资本之外,用以维护公众利益。第二,针对PPP项目不同阶段实行不同的监督及管理方式,进行全程监督。第三、注重加强社会资本的社会责任,提升在提供产品质量、服务方面的监督及管理。第四,实行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的全程监督体制,在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时,切实保障政府部门、社会资本及公众的权益。
3、简化审批程序
当前,我国政府正在对PPP模式的审批程序进行简化,但是由于PPP项目涉及到的部门较多,如财政、审计、规划、国主资源及相关行业,项目的审批流程还是较为繁杂。但是为提高各方面的工作效率,在有效控制项目风险的情况下,要考虑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进一步简化PPP审批程序,有利于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加入。可以考虑由中央的PPP监管机构建立规范的项目审批程序以及操作流程,该程序需经过经济状况、投资情况及未来效益等来评估其可行性、合理性。审批流程一旦制定,则PPP的项目都要严格参照该流程标准进行审核,任何没有通过该流程审核的项目或者是没有严格按照该标准进行的项目都不能得到审批。与此同时,各个地方政府要参照该标准因地制宜的制定符合地方建设的标準,积极推进PPP的发展。
四、结语
我国的旅游业正在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景区开发与建设进入提升改造关键期,特别是随着我国旅游业由传统的观光旅游向深度体验游过渡,旅游者对景区规模、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直接导致景区开发建设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看到PPP 模式优势的同时,也要提高应对PPP 模式风险的意识,只有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提升管理水平等手段规范景区PPP项目运营,才能保证旅游景区正常的开发与建设,使一些老景区焕发活力、新景区增强吸引力,延长旅游景区的生命周期,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薇:《PPP模式理论阐释及其现实例证》,《财政税收与资本市场》2015年第l期:78-89.
[2] 吴桂珍.BOT融资模式及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5(05):116-117.
[3] 纪鑫华.多措并举化解PPP项目融资难问题[J].城市发展研究,2016(07):C1-C5.
[4] 周兰萍.PPP项目运作实务[M].法律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