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与《荷塘月色》

2018-03-03 00:55谭娟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期
关键词:用词修辞句式

谭娟

摘要:這篇论文主要是通过对朱自清散文中《春》与《荷塘月色》的语言分析,包括用词、句式、修辞手法,以此来看来其意象的使用与不同之处,同时关注情感在两篇文章中的变化。

关键词:语言;用词;句式;修辞;意象;情感

《春》和《荷塘月色》都是朱自清所写的写景散文,这篇论文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对比分析来看朱自清散文的特点。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展开:语言、意象、情感。

一、语言

朱自清十分注意词语的选择和锤炼,十分注重句式的洗炼与和谐,十分注意辞格的巧妙运用。

(一)用词精炼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这里的动词生动形象地将风对小草的吹拂用小草的动作“坐”、“躺”、“踢”、“跑”等表现出来,并且与后面说小草的特点是“软绵绵的”相呼应,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用词的精确性与整体性效果。动词不仅富有形象可感性,而且渗透出一种氛围,将感受者的心态也体现出。置身于小草刚发芽的春天,感受者肯定会受此影响,而这包含的生命之感会让人于无行之中,感受到来自生命的暖意。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这里形容词的运用如“红”,将太阳的变化写的形象生动,细致写出春天的到来。

在《荷塘月色》中同样也存在用词精炼这种方法。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这里在描写叶子时运用的是“层层”,将荷叶在荷塘的生长状态写得非常明晰。因为荷叶本就是薄薄的一层啊,所以“层层”这个词语的运用正好贴切了荷叶在现实生活中的样子。同样,在描写微风拂过时,用了“一道”来形容荷叶与荷花之间的空隙。而“羞涩地打着朵儿”中“羞涩”这个形容词的运用更是将荷花拟人化,赋予人的神态。

(二)句式多样

朱自清在他的散文中所用的句式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

1.长句与短句。长句用词多,结构较复杂,较为严密精确,舒缓有力;短句用词少,结构较简单,具有短小精悍、生动明快的特点。朱自清在《春》与《荷塘月色》中综合运用长短句,句式的参差错落,使得整篇文章具有动态美。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这句就是用到的短句,话语简短,但是将春天的花写得非常生动。

《荷塘月色》中,“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运用的句式,将开放的荷花、没有开放的荷花的形态写得淋漓尽致。

2.排比句与复叠句。排比句整齐匀称而有气势;复叠句突出强调,加深印象。朱自清在散文中对此同样有精彩运用。

《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这里的排比句将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写出春雨的轻柔与细腻,而且增加了句子的节奏感。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盼望着”这个叠句的使用表达出等待春天已久的急切的心情,并且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

3.问句与陈述句。在朱自清的散文中,一般常见的多是用陈述句来叙述或说明事理。在《春》与《荷塘月色》中,多用的句式均为陈述句。

4.在《春》中朱自清还用到了变式句,即与常式句相反。“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嫩嫩的、绿绿的”就是由定语变成起判断作用的谓语,强调意味更加明显。

在两篇文章中,朱自清在《春》这篇文章中,句式变化更大。这与作者在《春》中洋溢的情感有关。

(三)修辞的运用

两篇文章都有通过比喻来写景。

《春》: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荷塘月色》: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比喻手法的运用将作者所要写的景给人以更深刻、更鲜明、更全面的印象。

朱自清在这两篇散文中还运用了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这里不一一列举。

总之,朱自清在他的散文中所使用的语言精炼优美,有诗意的美。

二、意象的使用

“意象”在《春》和《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均运用了大量的意象。

在《春》中,春草“嫩嫩的”、“绿绿的”,展示出大自然赋予的旺盛生命力;写春花则着力描绘百花争奇斗艳的情态与活泼的生机;写春风则着力刻画其轻柔与温馨,它应和着鸟鸣、流水、笛声、演奏成一曲美妙的乐章;写春雨则写白天和傍晚烟雨的不同情致。

春天被比喻成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这都是一些富有朝气和生命力的喻体。统观全文,洋溢着一种明快的节奏感。

在《荷塘月色》中,为形成一个完整的意象系统,他先从内向外,勾勒荷塘的环境:幽僻的小路、蓊蓊郁郁的树木和淡淡的月光。寥寥几笔,引人入胜 。再从上及下,抒写月下的荷塘。这里有田田的荷叶、婷婷的荷花和脉脉的流水,都是从人的五官感觉和美感体验来把握其外貌、内质及其情态的,并且荷塘中的每一意象都渗透了月色而呈现风采。接下去又从上往下,描写荷塘上的月色。你看,薄薄的轻雾,淡淡的云朵,斑驳的黑影,稀疏的倩影及和谐的旋律,都是以具体意象为载体而见月色的魅力。最后再从内到外,渲染荷塘四周的氛围,却传来树上的蝉声和水中的蛙声,在宁静的夜晚叫你羡慕江南采莲的艳事,又在不知不觉中令你走出荷塘之境。

三、情感的变化

在《春》中,作者一直都是一种明快、欢脱的感情洋溢在全文中,如春草做展现出来的展示出来的旺盛生命力、春花的活泼、春风的轻柔与温馨、春雨在不同个时间段的不同情致,这些意向的组合构成全文欢快的基调。全文最后引入的谚语“一年之计在于春”更是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现出来。结合作者当时的生活状况,新婚且喜得贵子,生活的圆满带给他创作的源泉。

在《荷塘月色》中,虽然作者对景色的描写也很美,但是全文在写景时只是单纯地写景。全文的感情是比较沉闷的,因为作者融入了自己在现实生活的愁绪——当时的社会大背景是“五四”时期。它是一个变革的时期,新旧思想、新旧意识在此碰撞,在此交替。作者也陷入了对现实的迷茫,“觉得眼前的种种人生态度不适合自己,因而长期陷入思想的苦闷”,“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传统风范的人格理想又不允许自己这样颓废下去,他终于退守到国文的天地里去找回自己的失落的精神家园”。

四、结语

作家的创作会带有作家自身的特点,朱自清的散文创作就是以自然、真挚著称,在《春》和《荷塘月色》中我们通过对其语言的细致分析,可以明显的看到这两个特点。同时语言构成的意象在反映了作者对景物美的感知的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也告诉我们,在把握作者本人的思想情感时,可以从意象这一个方面来看。总之,《春》与《荷塘月色》都是朱自清写景、抒情散文中的名篇,都是伟大的作品。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 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

[2]朱自清著,《朱自清抒情散文》,韦海英编,作家出版社,1990年

[3]蒋荫楠,严迪昌编《朱自清散文的语言艺术》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年

[4]朱金顺主编《朱自清研究资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

[5]方大卫著《朱自清创作思想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

猜你喜欢
用词修辞句式
强化诗词用词的时代性
苍凉又喧嚣:《我与地坛》中的用词
写话妙计之用词准确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可口可乐广告语修辞应用及其汉译分析
李白诗歌修辞与英译赏析
汪曾祺小说的用词特点赏析
特殊句式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