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品读认知的系统构建

2018-03-03 05:21蒋若飞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海伦安妮文本

蒋若飞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解读式品读,还要给学生更多启示和引导,让学生利用多种阅读视角,对文本进行涵泳式、探索式、架构式品读,帮助学生顺利厘清文本结构、主题内涵、语言特点,完成审美认知的系统性构建。品读属于赏析式阅读学习,应该是深度挖掘和探究,初中生阅读基础有限,需要教师给出针对性引导,通过师生多元对话,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为学生设计一些阅读思路,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完成文本阅读的知和解。

一、解读式品读,触摸文本文意表象

语文教学要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需要教师对教学实际有全面权衡和考量,这样才能设计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展开全面的认知学习。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关注点在语用方面,忽视其人文性构建,新课改之后,很多教师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脱离语用专谈人文审美,这都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发动学生学习语言,提升学生语用能力,也要关注文本内涵挖掘,从人文角度展开阅读感知。在具体操作中,学习语用常识,感知文本文意表象,放在最前面的品读环节,这也是展开人文教育的基础。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学生大多能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其主要情节,也可以初步感知其写作意图。教师在发动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学习时,从几个方面给出引导和规范设计:一家人出来散步,这是最为平常的小事,但莫怀戚却能够从生活细节中挖掘更多感人的情节,同学们自主阅读文本之后,须要完成几个任务:第一,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分歧( )霎时( )嫩芽( )熬过( )水波粼粼( );第二,找出课文涉及的几个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个人物呢?说说喜欢的理由;第三,通过生活琐事写出人生感悟这个大主题,这就是以小见大的写法。你认为作者要表现的大主题是什么呢?第四,学习作者的操作思路,讲一讲你生活中的小事经历。任务布设之后,学生阅读文本、查阅资料、自发讨论,课堂呈现积极学习气氛。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互动学习之中,帮助个别学生顺利完成初读感知。

课堂展示开始,教师指名让学生汇报任务操作情况。学生大多能够给出个性阅读学习感知。如结合自身生活经历这道题,有学生这样联系:我在家里,爸妈和奶奶都会自觉围着我转,不管有什么好吃的,都要先给我吃。有一次,爸爸拿回一个香瓜,非要让奶奶吃不行。我有些不高兴,奶奶看看我笑了:“这是面瓜,适合没牙的人吃。”我这才发现,原来奶奶牙都掉光了,奶奶真的老了,我为什么要占据家庭中心呢?……

教师给学生品读布设了一宗阅读任务,其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能够有明晰的操作方向。学生将这些阅读任务逐一完成,对文本解读也就基本完成,为进一步展开深度解析探索创造条件。从教师任务设计情况可以看出,有语言积累、有文意挖掘、有拓展训练,对学生阅读思维展开全面历练,其导读意识非常鲜明。

二、涵泳式品读,感知文本要义

所谓涵泳,意思是摄取、消化、积累的过程。在阅读文本时,对文本信息展开广泛收集,然后多重筛选和整合,逐渐凝聚成阅读认知,最终完成阅读积累构建,这个过程就是涵泳式品读。涵泳是反复阅读、细细品味的意思,在具体操作时,需要教师给出必要的引导。“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话是富有哲理的,但如果机械性阅读,其操作效果会大打折扣。教师要为学生涵泳式品读给出针对性引导,学生在涵泳品读时,能够建立方向感,从文本品读获得的学习認知也会更为丰富。

《再塑生命的人》是海伦·凯勒的文章,在文本解读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展开题解:这篇课文的题目叫“再塑生命的人”,其中心词是哪一个?如果要读,重音应该落在哪一个词身上?这是谁再塑了谁的生命呢?学生纷纷展开讨论,并给出自己的见解:“这个题目的中心词是‘人,这个人说的是安妮老师。”“我感觉要将重音落在‘塑和‘人身上,突出文本要义和作者情感。”“海伦·凯勒经历人生巨大磨难,一岁半就失聪失明,这是何等的悲催,但安妮老师成为她的启蒙老师,再塑了海伦的生命。”教师对学生个性认知给出肯定评价,并继续给出引导:安妮是何许人?她究竟为海伦做了哪些事情呢?为什么海伦·凯勒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教师要求同桌两个人展开合作阅读学习,形成共识性阅读认知,并参与班级成果展示。

学生继续展开研读,围绕教师设计悬疑问题进行深度思考,课堂学习气氛浓烈,有个别同桌出现了意见分歧,展开了适度的辩论。合作学习成果展示,学生给出不少独特的见解,对文本内涵的挖掘也比较深刻。有学生说:“海伦·凯勒之所以会成为了不起的作家、教育家,和安妮老师的启迪教育分不开,安妮老师不仅是海伦的启蒙老师,也是其生活的帮手,对海伦的帮助和影响是全方位的,所以海伦将安妮说成是再塑生命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可以遇到这样的‘贵人,他们未必有多么显赫的地位,也不一定有广博的知识,但他们能够给你最及时的帮助,最深刻的心灵启迪,这个人就如安妮老师一样,是再塑你生命的人……”

教师从文本题目入手展开涵泳品读引导,为学生规划了清晰的思维路线。因为题目体现了文本主要思想和作者情感寄托,从这个视角展开阅读操作,自然能够顺利进入到文本问题核心。阅读切点众多,教师利用文本题目做文章,其用心是独到的,引导激发效果也是显著的。学生阅读大多注重文本情节,“看热闹”心理较为突出,如何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需要教师做出更多思考。文章题目是其灵魂,往往集中体现作者观点和情感,以此作为阅读突破口,也是最为自然的选择。

三、探索式品读,厘清文本构架脉络

文本品读时,我们往往须要解决很多问题,厘清文本要义、掌握作者表达情感、学习文本个性语言、弄清文本构成方式等,这些都属于文本品读的任务。初中生有一定阅读基础,但还难以独立完成更多阅读操作,需要教师给出一些助力支持。如设计悬疑思考问题、给出辩论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演绎、利用多种媒体展示多元信息、发动学生进行拓宽阅读等,都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认知。探索式品读,关键在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索,教师引导属于辅助设计,最终目的是激活学生学习思维,对文本深层含义展开个性挖掘。endprint

《皇帝的新装》故事情节荒诞,学生都能够顺利读懂文本内容,为帮助学生厘清文本架构线路,教师给学生探索式品读提出具体要求:这是一篇世界闻名的童话故事,既然是一个故事,其内容构成必然有这样几个环节:引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自主阅读课文,然后分几个环节复述这个故事。学生对课文复述很熟悉,因为复述要求用自己的话进行操作,这对部分学生来说是有一定挑战性的。学生认真准备复述内容,教师给出复述操作建议:可以根据故事情节,列出复述提纲,确保复述顺利展开。学生开始复述:“皇帝爱穿新装,爱到痴迷的程度,整天不干正事,无时无刻不在换新装。骗子听到这个消息后,便来到皇宫,抓住皇帝的弱点展开行骗。骗子说能够制作最为奇特的衣服,这种衣服不仅华美,还有特殊功能,凡是愚蠢的人是看不到它的。这让皇帝大为动心,便要求两个骗子赶紧动工制作,给足了材料和金钱……”教师组织学生对复述情况展开评价和总结,自然理顺了故事的情节构成。学生也在阅读复述中建立了故事展开顺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教师先给出故事情节引导,并发动学生利用情节分布展开复述活动,学生自然形成故事情节意识。学生都有讲故事的经历,但对故事情节认知是模糊的,通过教师的具体引导,帮助学生逐渐厘清文本构建规律,这样的品读认知当然具有更高价值。明确文本构建形式,理清作者行文思路,这是从源头展开的阅读探索学习,对提升学生文感有特殊意义。

四、架构式品读,完善文本审美认知

文本阅读从表象到内涵,再到情感熏陶和认知构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学生是学习主体,其阅读感知需要学生独立操作,这样建立起来的阅读认知才具有深刻性。教师在学生阅读审美观构建中,须要发挥重要的助力作用,利用多种教学引导手段,引导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核心,顺利完成审美价值观的构建。“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给出的规范要求,我们要有深刻领悟意识,给学生更多针对性启迪。

郑振铎的《猫》,通过写三次养猫经历,对自身行为进行深刻反省,其意境深远、含蓄,也带给读者更多思考空间。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架构式品读时,主要从延伸思维方面展开,作者最后说:“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至此,我家永不养猫。”你如何理解这写话呢?请你以书面形式进行展示,要展开深度挖掘,给出个性理解。学生拿到任务后,积极查阅相关教辅材料,希望能够找到更多思维切点。学生上交书面作业,教师给出针对性评价。有学生认为:“作者说没有改正过失的机会了,表达了深深的忏悔之情。说自家永不养猫,这是对自己良心的自责,是对生命的誓言,由此可以窥见作者内心的痛楚,作为一个知识分子,需要一定担当,不应该随便欺负弱小,更不该自以为是。”也有学生这样说:“作者自责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我感觉事情应该没有这样简单,如果作者只是写养猫经历,是不是有些肤浅了。”

我认为,郑振铎先生是想借养猫这件事,给我们带来更多暗示,在那个特定年代,像第三只猫这样被冤枉、被损害的现象会有很多,遭受不公正待遇的人也有很多,我们应该关注他们的命运,向黑暗统治者宣战,这才是作为有担当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应有品质。”教师对学生个性观点给出认同性评价,学生从具体展示中获得审美价值观的成长。

教师让学生以书面形式展开深度品读,目的是给学生提供更多沉静思考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多重联系,对阅读认知进行融合消化,逐渐形成完整阅读认知体系。学生对文本挖掘到什么样的层面,与教师的引导启迪分不开,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学生思维起点展开暗示,学生自然会心领神会,自然走进文本更深层意义之中,并对阅读认知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整合。

初中语文教材选择的文本大多属于名著经典,具有极高的品读学习價值。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对学生阅读认知情况展开调研,引导学生利用多种阅读方法,对文本展开由表及里地感知探索,逐渐厘清文本表象和内涵,通过解读、涵泳、探索、架构等品读形式,完成阅读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

作者单位:江苏常熟市第一中学(215500)endprint

猜你喜欢
海伦安妮文本
好久不见的自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Who Has Seen the Wind?
每次只做一件事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这样单纯的我,才是最好的自己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海伦·凯勒的故事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