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兴
【思辨主题说】
环境和心境这二者的关系值得我们好好思考。有人说物质决定意识,所以环境决定心境,但也有人说环境至多能影响心境,但心境是能超脱于环境之外的。对于环境与心境关系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状态,甚至是人生格局。
【高考链接】
2017年全国卷Ⅱ高考作文题:
从所给出的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思路点拨:材料中的很多名句,如果细读,其实里面都可以说包涵了环境与个人的心态的关系。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自强不息”是人面对困境的态度。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月是故乡明”就浸润着人对于故乡这种特殊地域的情感。“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是桂花在竞争环境中的感受,而“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则见出环境对于人的影响。
【主题阅读】
思辨提示:纵观历史,汉唐与宋相比,如何体现了不同心态对于社会环境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是如何反作用于心态的?
看镜有感(节选)
□鲁迅
因为翻衣箱,翻出几面古铜镜子来,大概是民国初年初到北京时候买在那里的,“情随事迁”,全然忘却,宛如见了隔世的东西了。
镜面圆径不过二寸,很厚重,背面满刻葡萄。古董店家都称为“海马葡萄镜”。这些都是汉代的镜子。汉武通大宛安息,以致天马葡萄,大概当时是视为盛事的,所以便取作什器的装饰。古时,于外来物品,每加海字,如海榴、海棠之类。海即现在之所谓洋,海马译成今文,当然就是洋马。
遥想汉人多少闳放,新来的动植物,即毫不拘忌,来充装饰的花纹。唐人也还不算弱,例如汉人的墓前石兽,多是羊、虎、天禄、辟邪,而长安的昭陵上,却刻着带箭的骏马,还有一匹驼鸟,则办法简直前无古人。
宋的文藝,现在似的国粹气味就熏人。然而辽、金、元陆续进来了,这消息很耐寻味。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
无论从哪里来的,只要是食物,壮健者大抵就无需思索,承认是吃的东西。惟有衰病的,却总常想到害胃,伤身,特有许多禁条,许多避忌;还有一大套比较利害而终于不得要领的理由,例如吃固无妨,而不吃尤稳,食之或当有益,然究以不吃为宜云云之类。但这一类人物总要日见其衰弱的,因为他终日战战兢兢,自己先已失了活气了。
不知道南宋比现今如何,但对外敌,却明明已经称臣,惟独在国内特多繁文褥节以及唠叨的碎话。正如倒霉人物,偏多忌讳一般,豁达闳大之风消歇净尽了。直到后来,都没有什么大变化。
所以事实上“今不知古”者,正因为有许多唠叨着“今不如古”的诸位先生们之故。现在情形还如此。倘再不放开度量,大胆地,无畏地,将新文化尽量地吸收,则杨光先似的向西洋主人历陈中夏的精神文明的时候,大概是不劳久待的罢。
思辨总结:汉人唐人都比较闳放,能以海纳百川的思想接纳外来事物,所以当时的社会相较于宋,外来新鲜物种相当丰富。而越是在保守的环境下,人们在心态上也越发趋于保守落后,宋朝甚至是“对外敌,却明明已经称臣,惟独在国内特多繁文褥节以及唠叨的碎话”,整体气象相较于汉唐已然衰微。
思辨提示:文章是如何体现环境与心境之间的辩证关系,启示我们在困顿的环境中应该如何实现自我救赎?
国家与玫瑰(节选)
熊培云
1942年5月,德军三个机械化师越过孚日山脉,沿罗纳河两岸直驱巴黎。这天夜里,巴黎凯旋门广场周围的几乎所有人家,都收到一大把鲜艳的玫瑰,里面附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明天上街请都怀抱鲜花,让纳粹看看我们并没有被他们吓着。我们依旧热爱生活和大自然。”字条的落款是“洛希亚”,一个卖花姑娘。据说,当德军进驻巴黎时,洛希亚看到平时生意兴隆的花店竟然没有一个人来买花,她心里十分难受,不是担心凋敝的生意,而是沦落的生活。于是,她将店里所有的玫瑰花和她从别人店里买来的玫瑰花一起打包,送给左邻右舍。洛希亚的行为感动了大家,第二天早晨,驻扎在香榭丽舍大街的德军发现,几乎所有的巴黎女人,都手捧鲜花,面带笑容,眼里没有一丝绝望的神情。
当时法新社记者以《玫瑰花的早晨》报道此事,这个细节给了远在伦敦的戴高乐将军和他的自由法国的战士们极大鼓舞。十年后,戴高乐还专门找到了洛希亚,并且将她称为“巴黎的玫瑰”。当年执勤的德军士兵著书回忆此事时,同样不忘感慨:我们可以征服这个国家,却无法征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这是两个意味深长的故事。前者,征服罗马帝国的,不是博讷,而是生活。准确说是平民的生活愿望征服了帝王的政治野心。在那样的年代,不跟随国王打仗算是“政治不正确”了。然而,这才是历史最真实的面貌——所有帝国终究灰飞烟灭,只有生活永远细水长流。而后一个故事则表明,即使大军压境,即使枪炮压倒了玫瑰,生活仍是可以选择的,人们一样可以尽享伊迪丝·皮阿芙《玫瑰人生》中的情爱,选择站在玫瑰一边。你可以剥夺我的自由,却不能剥夺我对自由的不死梦想。你可以摧毁我的美好生活,却不能摧毁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二十一世纪,我们该怎样哺育和记录文明,如何从政治的世纪、流血的世纪,回到生活的世纪、流汗的世纪,在此我们不妨温习一下威尔·杜兰特写在《世界文明史》开篇中的一段话:
“文明就像是一条筑有河岸的河流。河流中流淌的鲜血是人们相互残杀、偷窃、争斗的结果,这些通常就是历史学家们所记录的内容。而他们没有注意的是,在河岸上,人们建立家园,相亲相爱,养育子女,歌唱,谱写诗歌,甚至创作雕塑。”endprint
偶尔走失,从未离开。没有比生活更古老的过去,也没有比生活更高远的未来。无论经历多少波折、困苦与残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寻,亘古如新。
思辨总结:在巴黎面临沦陷的存亡危机面前,卖花姑娘依然怀揣对生活与美的热情,这种心态由个体感染群体,尤其是“当时法新社记者以《玫瑰花的早晨》报道此事,这个细节给了远在伦敦的戴高乐将军和他的自由法国的战士们极大鼓舞”,充分证明,最后反法西斯战争能够取得胜利,跟斗争的决心与信心相关。“当年执勤的德军士兵著书回忆此事时,同样不忘感慨:我们可以征服这个国家,却无法征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表明自己的好心态还可以影响对手的心态,进而改变处境。对于困境,我们应该怀揣“你可以摧毁我的美好生活,却不能摧毁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的希望和信念,实现自我救赎。
【思辨素材库】
名言素材
1.环境改变的程度越高,则人格改变的程度也越高了。——华生
2.志气这东西是能传染的,你能感染着笼罩在你的环境中的精神。那些在你周围不断向上奋发的人的胜利,会鼓励激发你作更艰苦的奋斗,以求达到如像他们所做的样子。—— 斯蒂文
3.有一句话叫“境由心生”。很多时候,人的痛苦与快乐,并不是由客观环境优劣决定的,而是由自己的心态、情绪决定的。你看路边的小草,被人踩来踩去,可它还是活下來了,它拼命地站起来,接受大自然给予的阳光、雨露,所以,它比温室里的花朵更有生命力。—— 卢勤
新闻素材
天气“左右”心境
近年来,有不少科学家都在研究分析不同人对季节和天气的情感体验存在着怎样的差异,结果发现天气不仅能影响人们的情绪,让我们有生气、害怕、快乐等心情,还会影响人们的注意力和精力,甚至还能“左右”我们的决定。比如令人狂躁不安的“夏季病”,并不会随着夏天的远去而结束,受就业和升学压力的大环境所影响,“九月病”的步伐接踵而来。比如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上千人进行的一项调查就显示,雾霾天70.0%的受访者心情会变得不好。
经典素材
快乐的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是单身汉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间里,他一天到晚总是乐呵呵的。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有什么可乐的?”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块儿,随时都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儿吗?”过了一段日子,朋友们一个个成了家,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苏格拉底一个人,每天,他仍然很快活。
几年后,苏格拉底也成了家,搬进了一座大楼里。这座大楼有七层,他的家在最底层。底层在这座楼里是最差的,不安静,不安全,也不卫生,那人见他还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好奇地问:“你住这样的房间,也感到高兴吗?”“是呀!”苏格拉底说,“你不知道住一楼有多少妙处!”
过了一年,苏格拉底把一层的房间让给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家有一个偏瘫的老人,上下楼很不方便。他搬到了楼房的最高层,每天,他仍是快快活活。那人揶揄地问:“先生,住七层楼也有许多好处吧!”苏格拉底说:“是啊,好处多着哩。”
后来,那人遇到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问:“你的老师总是那么快乐,可我却感到,他每次所处的环境并不那么好呀?”柏拉图说:“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是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考场链接】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孩子每天往前走,他看见的是什么,那么它就会成为他的一部分。
(编辑:李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