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鸣而死 不默而生

2018-03-03 18:53孙亦男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抗争国人深情

孙亦男

“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的人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这是臧克家笔下的鲁迅。

关于鲁迅的文章不计其数,此刻,我写我一个高中生眼中的鲁迅。

学生之间老是流传这样一句话: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鲁迅”似乎是所有人学生时代的记忆。而我正在经历着,也有着“逢鲁迅文章必背”的痛苦回忆。从《故乡》到《孔乙己》,我背了那么多,又聽老师讲述了那么多,起初,我认为他是最毒舌的作家。

事实上,他毒舌刻薄之下,藏着深情。

《孔乙己》写于1918 年,《故乡》写于1921 年,这中间中国经历了五四运动,国人的抗争从未停过,也都无疾而终,无一例外地都很让人痛心疾首。但早在《故乡》之前,在他的记忆里,不是这样的,他有可以一起捕鸟的玩伴,他有大片百草园打发时间。战争、阶级、守旧,吞噬了他最值得留恋的东西。他要去拯救灵魂,而非医治人身。他要守护他深爱的土地,而非做一麻木看客。

他写“我以我血荐轩辕”。

他用他的血灌溉和平,他用他的笔拷问灵魂。为什么执笔如刀,因为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他是民族魂,因为谁也没像他那样抗争过,因为他曾站在最显眼的位置上,告诫国人,不做奴隶的人要站起来抗争,哪怕血肉筑长城。

卞毓方在文章里写过:鲁迅希望他的文章速朽,只有速朽了,才说明中国真的迎来了光明,迎来了和平,不再需要他的文章了。

鲁迅对这片土地的深情一直都未变过。2016年是鲁迅逝世八十周年。八十年了!他的文章并未速朽,而是印在了国人的心中,印在了那么多书里。

高中语文教材里,第一篇鲁迅的文章是《记念刘和珍君》,题目旁边还印着那张肖像,他的目光里有呼喊和平的热切,眼眸之上即是冷对千夫指的横眉。但我并未想到,这一次读他的文章,我竟热泪盈眶。

每个人都会死,但不是每个人都真正活过。

(编辑:彭宇)

评点:王冠婷

英国有句谚语:“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此可见,不同的人看待同一件人和物时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对于作家鲁迅的评价,很多人认为他以笔代戈,战斗一生,是最坚韧勇猛的精神战士。在饱经背诵文章的痛苦之初,作者也认为鲁迅是“最毒舌的作家”,而在深入地阅读和了解后,则感受到了他毒舌刻薄之下隐藏的深情。当时腐朽黑暗的社会吞噬了他留恋热爱的一切,让他痛心疾首,为了守护他热爱着的土地和民族,“他用他的血灌溉和平,他用他的笔拷问灵魂”。那些文字的冰冷和锋利,却是源自他内心的热血和深情。“每个人都会死,但不是每个人都真正活过。”我相信,这是一个当代少年对于鲁迅最走心的评价。endprint

猜你喜欢
抗争国人深情
深情
Enabling the Movement
Enabling the Movement
深情的告白
口腔健康,为何不被国人重视
被嫌弃的宋国人
顺命或抗争,接着《天注定》往下讲
我有深情抛未得
国人赴日“抢盖”引反思
归去且住,深情自不言